糖尿病人,體重突然減輕,胰腺癌風險明顯增加,需引起重視!

2020-12-25 騰訊網

盧主任,發現糖尿病3個月,平時還在控制,突然消瘦的厲害,沒過多久查出來胰腺癌,查出來不到2個月就去世了。

糖尿病出現消瘦,在很多人看來再正常不過,醫生當然更知道糖尿病會出現消瘦,所以盧主任開始消瘦的時候,並沒有引起重視。盧主任覺得本身就是糖尿病導致的消瘦,可是沒過多久就出現黃疸,一查就是胰腺癌。

胰腺癌被稱為「癌王」,因為惡性程度很高,死亡率很高,5年生存率 僅約5%,接受根治性切除術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不超過20%。而未接受治療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約為4個月。

一、新發糖尿病,體重突然減輕,要懷疑胰腺癌

既往發現,新發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現,50%的病人確診胰腺癌時伴有糖尿病,也就是新發糖尿病,本身就是一個高危因素。

最新有一項研究,約16萬人入選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新近診斷糖尿病,體重如果下降明顯,發生胰腺癌風險會明顯升高。

比起沒有糖尿病的人,糖尿病病程長者,胰腺癌風險會增加1.16倍;而新診糖尿病患者,則會增加1.97倍。

與體重沒有變化的新診糖尿病患者相比:

體重減輕0.9~3.6斤,增加25%的胰腺癌風險;

體重減輕4.5~7.2斤,增加33%的胰腺癌風險;

體重減輕超過7.2斤,增加92%的胰腺癌風險。

所以,如果發現了糖尿病,且體重突然下降,需引起我們的重視,要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二、糖尿病為什麼會消瘦

當然糖尿病本身就會消瘦,並不是說糖尿病消瘦了,都必須懷疑胰腺癌,導致糖尿病消瘦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本身一型糖尿病的特點就是三多一少,這個一少就是體重減輕。

糖尿病會變瘦,因為患者糖代謝出了問題,攝入的糖分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會隨著排出體外。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患者體內會動員脂肪來滿足生理方面的需要,所以體內消耗了儲存的脂肪和熱量,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消瘦。部分患者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服用二甲雙胍,二甲雙胍也會導致越來越瘦。還有部分糖尿病患者,擔心吃多了血糖控制不佳,過度節食,也會導致體重減輕。

那麼胰腺癌除了消瘦還有哪些表現呢?

三、胰腺癌還有哪些表現

除了消瘦,還可能出現黃疸,當然也不是所有胰腺癌都有黃疸,表現為皮膚、鞏膜變黃,小便深黃,大便呈陶土色,胰頭癌早期可出現梗阻性黃疸;而胰體尾部腫瘤一般無黃疸。

除了消瘦黃疸,胰腺癌,還可能出現:腹脹、腹痛、乏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消化道梗阻或出血。體重持續下降,極度消瘦,呈「皮包骨頭,形如骷髏」,極度痛苦,全身衰竭。

總之,如果是新發糖尿病,且出現突然消瘦,必須儘快去醫院排除胰腺癌。

相關焦點

  • 體型消瘦的糖尿病人,如何科學增加體重?醫生這麼說
    實際上,肥胖確實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而2型糖尿病,又被稱為「生活方式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是許多糖尿病人,卻出現了體重持續下降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1,首要原因要考慮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長期過高,血糖不穩定等情況。
  • 糖尿病人,可以吃點靈芝!
    體重的變化:體重緩慢減輕,且無明顯誘因。 體力的變化:疲乏、常有飢餓感、出汗、乏力、心悸、顫抖。 尿液的變化:尿頻、尿液多。 眼瞼的變化:眼瞼下長有黃色扁平新生物(黃斑瘤)。
  • 糖尿病人發生水腫,是腎病引起的嗎?
    糖尿病人會引起腎病變,腎病變有時會引起水腫,尤其是下肢浮腫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症狀,但是,「下肢浮腫」並不完全是「糖尿病腎病」引起的,一定要區別開來!其次,除了糖尿病腎病引起的水腫,以下原因也會引起水腫:心血管疾病引起水腫特點是下肢明顯,雙腳會出現對稱性水腫,如果因糖尿病合併心血管引起了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心力衰竭時,導致體內水鈉滯留而出現雙下肢對稱性水腫,在出現這種下肢水腫的,而這些水腫的同時,糖尿病人還會感覺胸悶、心悸、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
  •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好的人,都在用的五個方法
    糖尿病也不例外,吃多了就容易胖,體重一上來,肥胖發生了,血糖也有可能就高了:英國生物銀行的資料庫收集了50萬名志願者的健康和基因信息,研究人員分析了資料庫中近34萬人的體重指數(BMI)與一系列疾病結果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肥胖與糖尿病之間有著高度相關性。許多被認定與高BMI有關的疾病,通常與控制不力的糖尿病有關。
  • 不想被「癌中之王」胰腺癌「纏身」,這幾點你得牢記在心
    胰腺癌雖然難治,早期症狀形式多樣,但如果我們能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就能在早期發現「蛛絲馬跡」。 2.體重突然明顯下降 約90%患者有迅速而顯著的體重減輕,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惡病質。 3.血糖突然升高 臨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臨床中出現不同程度的、無誘因糖尿病病史。
  • 糖尿病人降血糖吃益生菌、黃連素還不夠,保護腸道黏膜很必要
    現在很多糖尿病人已經認識到了腸道健康對於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於是也開始學習採用各種方法來調節腸道菌群,主要就是補充益生菌,甚至使用抗生素。雖然也有一些效果,但是有些病人的效果不是非常明顯。為什麼呢?因為還有腸道自身功能(主要是腸道黏膜)的作用沒有重視。
  • 腰痛,眼皮浮腫,體重減輕?小心被這幾種麻煩病纏上了~
    體重減輕03若最近飲食量減少且運動量增加,或精神壓力大,結果體重減輕,不用太擔心,這是正常的。若體重突然減少10斤,需警惕甲狀腺功能亢進,也有可能是癌症,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診斷。若體重減輕且伴有疲勞感、總感覺口渴、看東西模糊,需警惕糖尿病,此時去醫院做血糖檢查,同時調整好飲食。發燒04普通發燒感冒或流感有關,多喝水,多注意,休息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好轉。
  •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糖尿病人每天飲用綠茶和咖啡可降低死亡風險 2020-10-28 14:58:21 參與互動   日本九州大學和福岡牙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量飲用綠茶和咖啡與2型糖尿病患者死於任何原因的風險較低有關
  • 糖尿病人在家怎麼運動血糖好?
    對這話沒錯,不出門就不會給病毒機會,然而,糖尿病人如果一直呆在家裡不動,血糖可能就會高起來,怎麼辦呢?今天給大家說說,糖尿病人在家如何運動血糖更好!運動是治糖尿病的最重要的方法,它的好處有: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對糖的利用和吸收。
  • 糖尿病人學著這樣吃早餐,讓血糖控制得更加好!
    早餐吃得好,對糖尿病人來說非常重要,一天之計在於晨,而早餐吃得好也是一天健康的開始,因為要對血糖嚴格把控,所以糖友們在早餐飲食上要十分小心。
  • 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這3個表現是胰腺癌給你的警示!
    胰腺癌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一個患胰腺癌的患者,那麼該家族中其他人患胰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上腹不適、疼痛:60%的胰腺癌患者初期表現為上腹疼痛和不適,時輕時重,通常夜間更明顯,坐位身體向前彎曲或雙膝向前彎曲時疼痛可減輕。
  • 糖尿病人血糖高,可能是沒用這六個方法,用好了血糖肯定越來越平穩!
    一、適當增加運動 運動一直是糖尿病管理和體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具體地說,運動多久才對?選擇哪種方式和時間獲益更大?運動會加快胰島素注射部位的吸收,抑制血糖升高。而且運動也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預防和改善因肥胖引起的血糖增高。
  • 芒果臺主持人李維嘉為何突然消瘦
    導致人突然消瘦的五大疾病❖甲亢如果你的食量沒下降,但體重卻一再減輕,同時伴有脖子粗大或出現心慌、失眠等,就可能患上了甲亢。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患甲亢不如年輕人容易識別,大約1/3的病人沒有甲狀腺腫大症狀,其主要表現就是越來越瘦。
  • 別只盯著體脂含量增加,體脂分布同樣與糖尿病風險相關
    研究顯示,部分肥胖患者血糖等代謝指標在較長一段時間均無異常,表現為代謝正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MHO);也有部分體重正常個體,出現血糖等代謝指標異常,表現為正常體重代謝異常(metabolic unhealthy normal weight,MUNW)。因此,體脂重新分布較體脂含量增加對糖尿病發病影響更為重要。
  • 得了胰腺癌,身體會有這4個異常,建議儘早自查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要重視疾病的預防,通過好習慣的養成讓嚴重疾病遠離,身體才能保持健康。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在眾多癌症中胰腺癌的惡化程度比較高,早期診斷率較低,等到身體不良症狀明顯再去檢查,胰腺癌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預後較差,五年生存率也低,需要認真預防。
  • 糖尿病人血糖老是控制不好怎麼辦?飲食注意這些關鍵點
    如果長期處於熱量過剩的狀態,體重就很容易超標乃至肥胖,如果體重超標,需要及時減肥,體重過瘦,可能是飲食結構單一營養不良,或者是消化吸收的異常,要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消耗性疾病,及時增重。合理運動,吃動平衡,將體重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
  •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0糖0脂0熱量的飲料行不行?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0糖0脂0熱量的飲料行不行?甜味劑 圖片來源:網絡這種甜味劑只需一點點,就會讓人有很甜的口感,例如常用的赤蘚糖醇,甜度是蔗糖的70%-80%,但是熱量為0。這些代糖可以欺騙大腦,讓身體以為自己吃的是糖。大腦接收到甜味信號後,發現血糖沒有上升,反而會增加對真糖的渴望。代糖會影響血糖嗎?有的代糖會升高血糖,有的代糖對血糖沒有影響。
  • 胰腺癌憑什麼能成為「癌症之王」?醫生:早期異常別總忽略
    下降,消瘦,有些可能在一個月內就有20斤30斤的體重消失,因為癌細胞出現變異會消耗我們體內大量的脂肪和能量,人短期會出現明顯的體重消失,這個時候可能就是癌症作祟,所以體重發生巨大變化,切不可掉以輕心,除非刻意的減肥節食等
  •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研究發現黑加侖改善餐後血糖
    很多糖友對水果望而生畏,害怕水果可能增加血糖,對糖尿病的控制不利。其實,相對主食等等高糖食物來說,大部分水果的糖含量比較低的,吸收也比較慢,還含有豐富維生素、膳食纖維、短鏈脂肪酸等等對血糖控制有益的成分,是可以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適當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