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按照慣例發布了 2020 年度的應用評選榜單,我們看到了不少熟悉的 App,也見到了一些陌生 App 的身影。作為少數派作者中最關注 App 的作者之一,《派評》作者們對於此次發布的榜單,以及自己心目中的年度 App,也有不少話想說。
隨著 2020 年已經進入尾聲,作者們剛好藉此機會談談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年度 App 榜單,聊聊他們對這份榜單的理解,順便再講講他們自己心目中的年度 App 和標準。事不宜遲,一起來看看。
關聯閱讀
App Store 公布 2020 年度最佳,這些 App 和遊戲是今年的贏家
哪些 Android 應用和遊戲值得關注?來看看 Google 評選的「年度最佳」
對於 App Store /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的評價
@huhuhang
:今年的 App Store 榜單具有很濃厚的年份特色,比如教大家在家裡健身的 Wakeout,以及在線會議應用 Zoom。Fantastical 這款老牌日曆應用評上了年度 Mac app 讓我稍感意外,意外的是這款應用竟然 2020 年才獲獎。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年度 Apple Watch app 應該是第一次評選,第一時間下載了 Endel 體驗。應用的設計很不錯,但感覺不是很適合我,轉身就卸載了。
Endel
由於自己沒有 Android 設備,所以很久不關注 Android 應用了。 Google Play 的榜單大致瀏覽了一下,Zoom 果然是疫情期間大家使用頻次最高的應用了,當然國內可能是騰訊會議。其餘獲獎的 25 款應用我竟然一款都沒用過,感覺需要買一臺 Android 設備了。
@Tp
:個人感覺今年的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年度 App 榜單多少還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雙平臺均有入選的 Zoom 出現在榜單上並不算意外,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下,遠程辦公、授課成了剛需,Zoom 本身不俗的素質在大環境下被「重用」也算是情理之中的。
相比之下,今年 App Store 將「Helpfulness」定位年度趨勢反而令我有些驚喜。回首 2020 年,那些能給用戶的工作、生活帶來幫助的應用,也的確配得上「年度 App」 的榮譽。
@ ln-勇字當頭
:今年無論是 App Store 還是 Google Play 都把年度 App 頒給了健康相關的應用,或許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人們從未像今天一樣高度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狀態。從年度 App 榜單中也不難看出,兩家對於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相當關注的,冥想類應用均有入選。
此外,慈善 App ShareTheMeal 在兩家榜單中均有涉及,可見倡導人們摒棄成見、傳播愛心與善意仍然是兩大公司所樂見的。
@Noah_Choi
:在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中有這樣一句話:
今年,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應用
這一句話就奠定了整個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的基調,或許「最佳正能量應用獎項」也是為了今年而特別增設。在今年糟糕的外部環境下,我們的確更加依賴手機應用與他人溝通、互助。尤其是新年伊始,那種嚴峻的危機感還歷歷在目,這些手機應用成為了黑暗中的一束光。
回顧一下去年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娛樂、VR、創作類內容佔據半壁江山,而今年則更關注自我提升、獨立生活。比如年度最佳的冥想應用 Loona 能夠幫助我們應對負面情緒、最佳日常必備應用格志日記讓我們有了抒發情感的安全屋、最佳個人成長應用 Centr 和 Intellect 能讓我們化危機為機會等等。
讓我感覺到「有點意思」的應用是 Endel,它榮獲過 2019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的最佳日常必備應用,今年又喜提 App Store 最佳 Apple Watch App 獎,它最大的特定在於能夠與穿戴設備聯動,於是乎我思考了一個問題:Google Play 會不會增設一個最佳穿戴設備應用獎項呢?
@化學心情下2
:今年的榜單其實和往年的榜單差不多,甚至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收斂——跨平臺、大廠出品的 App 本身就是頭部「超級 App」,自然並不需要這個榜單再進行一波宣傳推廣。
所以挖掘新的、具有設計感的 App 的上榜評選原則並沒有變。而且 2020 年上榜的一些 App 都是新面孔,有時我都會覺得新鮮,也想下載嘗試一下。當然年度遊戲這個不做評價,至於能上榜自然也有一定道理。
@紅酒皇
:毫無疑問,COVID-19 作為今年的主題詞,必然在生活工作各個方面產生了全面的影響,也正因如此,每一款榜單應用的背後都或多或少有因疫情而入選的影子。儘管大方向上無異,不少本是領域內部使用的應用藉助其穩定及可推廣的功能佔據榜單一席。
顯然,受困在家的生活需要影視影音的調節,以面見和接觸為主的團隊工作不得不轉為線上協同辦公,再加上疫情引起民眾對各方面健康前所未有的重視,在保留社會職責的基礎上,榜單三大類應用的出現都可以自圓其說。
@Snow
:縱觀 App Store 今年年度榜單,我看到最為重要的關鍵詞:「疫情」。無論是宅家健身工具 Wakeout、遠程會議工具 Zoom,還是加強協作性的老牌日曆 Fantastical、又或是用於舒緩心情的 Endel,在疫情之下都表現出超出預期的價值。尤其在國外疫情仍然肆虐的當下,人在家中,卻依舊保障溝通的高效、維持身體的健康,這或許就是年度 App 的價值。
我們認為 Apple / Google 的年度 App 有這些特點
@huhuhang
:今年的疫情對全球人民影響都挺大的,年度 App 榜單顯然也被影響到了。除此之外,我覺得 Apple 在榜單評選上具有濃烈的「美式特色」,反正我每年都猜不到,感覺就是 Apple 搞了個內部投票。
@Tp
:拿我比較熟悉的 Apple 來說,個人感覺 App Store 挑選年度應用的標準主要有兩個:實用性和技術性,並且前者的權重要大於後者。
如果一個 App 要登上年度 App 的榜單,它必須得足夠實用。比如今年的 Wakeout,可以讓用戶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居家鍛鍊;去年的 Spectre 則可以讓普通用戶也能輕鬆拍攝長曝光照片。
不僅如此,我認為 Apple 在評判實用性時,會加大普通用戶的權重。像 LumaFusion 這種針對專業用戶的視頻工具,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就不具「實用價值」。相反,Enlight Videoleap 這種上手即可做出炫酷視頻特效的 App 就拿到了 2017 年的年度 App。
技術性方面,我認為 Apple 主要考慮的會是有沒有運用新技術。比如 2018 年的 Procreate Pocket 在 iPhone 上運用了 Metal 2;2019 年的 Spectre 則運用到了機器學習。此外,今年的 Wakeout 也對小組件、App Clips 等功能做了適配。相比起「技術性」這個詞,用「是否緊跟 Apple 的步伐」來描述這個標準或許更加準確。
@ ln-勇字當頭
:兩家挑選年度 App 的思路既有重複又有所不同。Apple 將年度 App 劃分為了不同的平臺,照顧到了自家的多種設備,如 iPhone、Apple Watch、Mac 等,鼓勵開發者針對不同平臺進行適配開發,將「生態」理念貫徹到底。
Google 和 Apple 有所相似,也著眼於 App 本身能夠給用戶所帶來的價值,如倡導健康、鼓勵用戶進行冥想與健身等等。此外,隨著短視頻的大行其道,兩家都傾向於選擇可以用較低門檻為用戶創作賦能的 App。
@Noah_Choi
:我認為 Google Play 選擇年度 App 的標準就是:隨機應變。
2018 年國際化趨勢愈發明顯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裂痕,那麼 Google Play 年度榜單中語言學習、技能提升類工具非常多;2019 年自媒體短視頻大行其道,工具、交流、創作則成為榜單主題;今年的榜單大家也都看過了,勢必也與當前形式契合。所以,在結合用戶選擇的前提下,Google Play 可能會挑選對於當下環境最有幫助、最應景的產品吧。
@化學心情下2
:設計和試用並舉的小品類 App。其實站在 App 運營或者 App 開發團隊角度來看,現在的 App 要想只在純粹的應用商店內獲得成功,獲得終端用戶的難度係數已經非常高了——反而依靠超級 App 作為平臺來實現用戶增長會更便捷,其實從整個榜單上鮮少有國內團隊開發的 App 上榜就能略知一二。當然這也和國內獲客渠道更為多樣也有一定的關係,商店的榜單和下載量其實並不呈現出強關聯聯繫。
@紅酒皇
:僅就今年而言,2020 年的異常社會動態要求應用不僅專注於自身功能,還需要在嚴峻的情況下仍能對社會有所幫助。從 Zoom 的年初推廣活動就可以看出,為了協助各類團隊完成線下到線上工作的自由轉換,在線會議成為了既能銜接熟悉的與會模式又能展現在線會議優越性的最佳橋梁。除此之外,一些影視影音應用以其獨特的吸引力和瘋狂的傳播達到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將美國人民(此處提到美國人民是因為評選榜單的企業是美國企業)留在家裡的效果,一度作為熱門應用的它們也成為了榜單的一份子。
@Snow
:要入選年度榜單,應用本身的設計與功能自然最為重要,但在我看來「同步新特性」也是獲得蘋果青睞的一大加分項。以 iOS 14 新增的主屏小組件為例,這些榜單應用幾乎都在第一時間跟進了這一功能。
我們的年度 App 標準
@huhuhang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功能是應用的核心,設計和交互構成了一款應用的整體「體驗」。年度 App 不應該是小眾的 app,應該是能讓大多數人受益的 app。
@Tp
:我認為年度 App 應該兼具易用性以及一定程度的可創造性。
年度 App 是面向所有 App 使用者的獎項,因此我認為一款「年度 App」不應只針對特定群體設計,而更應該是面向大眾,讓儘可能多的用戶去享受這款應用。而一款 App 只有足夠易用,才能讓零基礎的用戶也能快速上手,並樂在其中。
可創造性則是指用戶能利用這個 App 實現什麼價值。比如 2018 年的 Procreate Pocket 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在指尖繪畫;2016 年的 Prisma 可以讓用戶為平平無奇的照片賦予夢幻般的效果;而今年的 Wakeout 則能幫助用戶居家鍛鍊,保持健康。
如果套用遊戲玩家對英雄的評價來說,一款年度 App 應該做到「下限低」而「上限高」。普通用戶可以輕鬆上手,深度用戶又能把它「玩出花」。
@ ln-勇字當頭
:在我看來,年度 App 首先要符合相應平臺的開發標準,風格鮮明,Android 平臺的開發者 Sam Ruston 所開發的一系列應用就是不錯的範例。其次,年度 App 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易用性且傳播範圍較廣,否則僅憑編輯的喜好所評選出來的小眾應用不免會難以令人信服,久而久之榜單也就失去了公信力。再者,年度 App 應該是易於上手且整體作用較為正向的,比如今年的兩家榜單便都傳達出了「倡導用戶關注自身身心健康」的積極信號。
@Noah_Choi
:作為應用商店內的評選,這些年度 App 一定要符合應用商店的傳播邏輯:美觀、易上手、夠實用;在此之上再拔高:有意義、技術強;最後就是優中選優:精緻、強大、個性。
就拿 Google Play 的這款年度最佳 Loóna 來舉例。這款應用的建模、配色、音樂都非常精美,操作提示細緻入微,而此類應用本身就擁有一定實用意義。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單純的助眠工具,而是通過引導來幫助用戶實現自主安定,這就打出了差異化的招牌。也許它不如大廠出品那麼又名,功能也可能太單一而容易被取代,但當前的 Loóna 確實具備亮點成為年度 App。
@化學心情下2
:至少要產品在交互和使用上更符合邏輯,解決用戶的痛點,並且具有設計感。實際上今年兩個平臺上榜的絕大部分 App 都符合上面我說的標準以及要求,當然我的潛臺詞是一些大廠推出的 App 依舊還存在一些基礎體驗上的問題。
@紅酒皇
:以往的年度應用,需要達到自身部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用戶覆蓋面廣、體驗流暢順滑這三點要求;但是今年的疫情席捲全球,應用應該意識到自己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而表現一定程度的重視和幫助。
@Snow
:在我心中的年度 App 至少在評選當下,應當具備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以去年的 Spectre 為例,錄製長曝光過程的相機應用迄今都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同理,在繪圖應用叢生的 App Store 中,2018 年奪冠的 Procreate Pocket 憑藉其豐富的筆刷效果以及選區繪圖等便捷且強大的功能,依舊是繪圖工具的首選。所以相較之下,今年的「年度 App」於我而言,是相對有些遜色的。
Spectre我們心目中的年度 App
@huhuhang
:我心目中的年度 App 一定是對我幫助最大的應用之一:GitHub。由於整個公司的協作流程都嚴重依賴 GitHub,GitHub 官方應用發布之後就直接拿到了我的首屏席位。
如今,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手機上開 Issues、Review 和合併 Pull Requests 了。唯一的遺憾是 GitHub app 對 Project 看板還不支持,希望能早點上線。
@Tp
:我心中的年度 App 是 Focos Live,它很好地符合了我心中「低下限、高上限」的要求。藉助機器學習,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拍攝媲美單反的景深視頻。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要按下錄製按鈕就能獲得一段效果不錯的景深視頻。而應用中內置的編輯器甚至還支持關鍵幀動畫、曲線變速等功能,更是可以滿足視頻創作者們輕裝拍攝、隨手剪輯的需求。
關聯閱讀:年度國產應用 Focos 推出視頻版,讓你先拍視頻後對焦:Focos Live
@ ln-勇字當頭
:我心目中的 Android 年度 App 為 Tasker 的同門兄弟 Join。過去一年我一直將 iPhone 作為主力機使用,要說最讓我懷念的 Android 應用,則非 Join 莫屬了。以往雙持 Android 手機時,通過 Join 我可以輕鬆在兩部手機以及電腦之間架起橋梁,同步剪切板、通知,互傳應用統統不在話下。
而說到 iOS 平臺,我會選擇 MOZE 作為我的年度應用,MOZE 的「項目 / 預算」功能是一大特色,通過設定項目和預算,我得以追蹤自己的特定消費習慣,合理規劃自己的外快支出,不過缺少 Android 版支持一直是一個痛點,或許未來回歸 Android 之時,我還會選擇 MoneyWiz 作為記帳應用。
關聯閱讀:兼顧新老用戶的全面記帳工具,Moze 3 使用詳解
@化學心情下2
:Android 上我會選擇CC 來電助手,考慮到原生 Android (Pixel)在騷擾攔截上的水土不服,通過第三方應用來實現廣告 / 騷擾電話攔截必不可少,CC 來電助手就是這樣的一款「小品類應用」,專註解決騷擾攔截。
原理簡單都能懂:基於黑名單關鍵字以及線上規則,再加上支持 Android 10 的騷擾電話攔截的接口,成為原生 Pixel 在國內為數不多的可用騷擾攔截應用。
@紅酒皇
:毋庸置疑,iOS 端的 Timepage 在多種方面俘虜了我的心。儘管不一定全面符合上一題的要求,但是 Timepage 協助我在生活工作方面的統籌規劃是我在其他應用處難以體會到的。它的應用界面尤其精緻,而且緊跟新系統的熱潮,提供了 11 個小組件,全面覆蓋了天氣、時間、日程、待辦、新活動、倒計時和那年今日等多種在日程中常用的功能和快速入口,並且做到了每一處都簡練而優雅。在支持時區轉換的同時還能保持日程的快捷輸入,每一事項和列表都清晰而又不混同地呈現出來。順理成章地,這是我今年查看和操作最多的 iOS 端應用。
@Snow
:既然今年的年度榜單幾乎都圍繞著「疫情」展開,那麼人手必備的支付寶於我而言就成了根本繞不開的「年度 App」。從貫穿疫情全程的疫情通報、到驗證健康碼融入到每日生活中,再到復工復產後各地推動恢復經濟的省市消費券,支付寶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等到疫情相對平穩的下半年,螞蟻戰配基金的搶購、贖回以及後續一系列風波,也主要通過支付寶渠道進行。阿里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公司,一方面在為民生提供著便利,另一方面也不停瘋狂斂財的腳步,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人間真實」吧。
還有這些 App 讓我們眼前一亮
@Tp
:最讓我亮眼的莫過於 11 月底推出的 Taio 了,它很好的中和了 Pin 的易用和 JSBox 的可創造性。類似快捷指令的模塊化編程界面大大降低了腳本編寫的門檻,即使不懂 JavaScript 語言也能編寫適合自己的腳本。同時,基於剪貼板的 Taio 也能彌補 Pin 在文本複雜加工上的不足。
關聯閱讀:Pin 的下一站,為文本而生的 iOS / iPadOS 效率工具:Taio
@Noah_Choi
:微軟 Your Phone。以前的它只是雞肋,而今年的它是打了雞血。Your Phone 這款應用同樣也是我心目中的年度 App。
作為三星用戶,當我在 Note 20 系列發布會上看到三星和微軟加深合作並利用 Your Phone 實現跨生態協作後,我整個人就像戀愛了一樣開心。而事實證明,這兩家巨頭公司也沒有讓用戶失望。
Your Phone 的跨生態協作功能已經達到「非常可用」的地步,以至於現在手機一直放在充電底座上,寫文章時插入截圖都是直接利用 Your Phone 操作手機截屏,再從相冊中拖動圖片到文章裡,簡單回復微信也不用拿起手機了。說實話,這種感覺要比三星自家的 DeX 模式更加舒服。
@紅酒皇
:Craft 和 flomo 都各有其新穎之處。Craft 我從早期就開始使用了,初期實際上應用並不驚豔,只包含基礎的寫作功能和可被其它應用取代的團隊協作功能。然而緊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它進行了一系列的優化,使得多平臺銜接合宜、界面布局緊湊而鬆弛,交互也很爽快。關鍵在於我最常用的會議記錄功能非常順手,圖片不會因為網絡問題而丟失,終稿自動呈現得很漂亮,於是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我 Mac 上最常用的應用之一。
關聯閱讀:設計精美、功能強大,Apple 用戶的文檔工具新選擇:Craft
還在內測階段的 flomo 我的使用強度沒有其他人大,但這個應用對瑣碎記錄的包容程度很符合我一天發四五條朋友圈的習慣。有的時候一個突然的不成形的想法因為很可愛而想要被留下來,雖然不足以留在日記中,但是總可以探頭探腦蹦躂一下。flomo 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雖然是一個承載不多功能的輕應用,它在自己應盡職責上的表現還是值得依賴的。
@Snow
:雖然今年依舊寫了一整年的派評,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應用卻明顯少了許多,能成為我日常主力的更是屈指可數,但依舊有兩款應用讓我感受到「人間值得」的快感。
首先是去年底上線的濾鏡應用 INCH,雖然濾鏡應用層出不窮,但 INCH 仍以其精緻的模擬動畫,以及出色的成片效果變得不可取代。它沒有執著於必須即時拍攝,導入流程非常友好;也沒有複雜的後期調校,在最新更新中還加入了批量處理的功能。即便我在今年購入了號稱直出無敵的 FUJIFILM X100V,依舊會使用 INCH 加強一下後期效果。
關聯閱讀:iPhone 拍照新選擇,一臺「古樸」的「未來相機」:INCH
另一款值得推薦的是來自即刻團隊的播客應用 小宇宙,在今年以前,播客於我而言只是撰寫文章的素材,但在疫情期間這卻成了我的一個愛好。小宇宙沒有像喜馬拉雅那樣複雜的收費規則、訂閱機制和一堆廣告,總體而言還是一款類似於 Overcast 或 Castro 的播客工具,但它的本地化又做得極好,不用我自己在海量的英語播客中慢慢搜尋。雖然它缺乏一些高效功能,但對於輕量播客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
關聯閱讀:讓聽播客回歸簡單——即刻團隊新作「小宇宙」體驗報告
我們怎麼看之後 App 的發展趨勢
@化學心情下2
:其實從派評近一年的推薦來看,我們其實不難發現一個趨勢——工具類的 App 開始逐步變少,實際上我們單純從功能上看很少見到那種立刻眼前一亮的「小品類應用」,而原先的知名應用則在形成新的平臺之後,開始轉向跨平臺甚至雲端化——能用 Web 實現絕對不會使用 App 給自己添麻煩。
事實上現在的 App 單純從商店獲取用戶越來越難,開發 App 成本過高,以及必須的跨平臺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新產品出現了去 App 化趨勢;國內的情況則主要變成了使用跨平臺框架完成業務,Web 以及小程序 / 小應用來實現,在應用創新的瘋狂之後,App 已經不再是我們看到新產品的主要渠道。
這種趨勢也從榜單中一些不太明顯的變化可以看出:更好實現的業務形態,注重設計而非功能,以及大量「硬功能性」的 App 的匱乏也使得應用商店回歸到其本來面目——應用分發,而對於創新者而言,從商店以外的地方獲取用戶反而是最為關鍵的業務點。
@ ln-勇字當頭
:作為一個設備橫跨多個平臺的普通用戶,我真誠地希望,所有應用都儘可能地做到跨平臺支持,或者至少要提供網頁版,儘可能減少用戶在平臺間的遷移成本。當然,個人開發者往往精力有限,精心打磨單一平臺的產品已經實屬不易,這一點我表示理解,並且解決辦法也只能是:1. 前期儘量選擇能提供跨平臺支持的應用;2. 切換設備後儘量選擇體驗相似的同類產品。
以上就是我們對於年度 App 的看法和想法,不知道你對與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年度 App 榜單有什麼看法?你心目中的年度 App 有哪些?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進行討論。
> 下載少數派客戶端 、關注少數派公眾號 ,發現更多實用 App
> 實用、好用的正版軟體,少數派為你呈現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並授權少數派獨家使用,未經少數派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