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傍晚,911中心接獲報案:一名婦女昏倒在家中。
當救護車抵達現場,這名女性已經沒了呼吸脈搏。
這時,一位亞洲面孔的男士快速穿過人群,來到死者旁邊,蹲下尋找線索。
他叫李昌鈺,有著「華人第一神探」稱號的現場之王。
死者沒有大量出血,但脖子上出現勒痕,且右手小拇指的指甲斷裂,有一小片指甲不見了。
死者丈夫向警方說道:「我下班回來時,發現我太太倒在臥室門口,一動也不動,就趕緊報了警。」但李昌鈺察覺到,從他蹲在死者旁開始,死者丈夫就不時偷瞄過來。李昌鈺乘機觀察這個男人的衣著,並沒有沾有血跡或不正常破損,忽然,他的長褲引起了李昌鈺的警覺,這是一條褲筒末端有褶邊的休閒褲,李昌鈺立即請他把褲子換下來以供警方取證。在男人震驚得慘白的面孔之下,一片斷甲被從褲筒褶邊裡取了出來,他立即供認了謀害妻子的罪狀。這些在懸疑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對李昌鈺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作為被稱作
「當代福爾摩斯」的神探,李昌鈺經手過八千多起案件,並因此獲得過八百多個榮譽獎項。
在全世界警界範圍內,屢破奇案的李昌鈺是標杆一樣的存在,也是西方白人世界裡的亞洲傳奇。「讓不可能成為可能」,這是李昌鈺一輩子為之努力的事情。從一線回歸科研的李昌鈺博士,今年81歲高齡,但依然邏輯清晰,談吐紳士,風度翩翩。誰也想不到,年輕時的李昌鈺卻是出了名的「破壞者」,而被他破壞的東西,叫做「天花板」。20世紀70年代,30歲的李昌鈺在美國獲得生化博士學位後,進入紐海文大學任教。有一天,他接到獨自在家的小女兒打來的緊急電話:
「有一群人在房子外面偷葉子。」李昌鈺一頭霧水,立即趕回家,結果發現,原來是他的學生們在清理庭院,秋天的康州落葉紛飛,自己忙於工作無暇打理,學生們知道後特地來幫忙。這是作為旅美華人的李昌鈺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白人的尊重。曾經在紐海文大學的應聘會上,一些人這樣質疑他:
「一個黑髮黃種人,怎麼用他的中國腔英語跟同學們溝通?」70年代的美國社會十分封閉,美國人歧視有色人種,對華人的刻板印象除了開餐館就是開洗衣店,許多華人再怎麼優秀,還是只能晉升到某個職位,仿佛撞到了一塊透明的玻璃天花板。 ▲ 李昌鈺在調查案件 圖源:《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教書的頭幾年,校長常常邀請李昌鈺到家中做客,每次他都會遭到保安責難:「這是一個高級社區,你有什麼事嗎?」
儘管處境艱難,但李昌鈺並不感到自卑,面對挑戰與不公,他要用實力證明,一個中國人也能在西方世界佔有一席之地。因為膚色,李昌鈺被「美國鑑識科學學會」拒之門外,這使他在工作上加倍努力,無論路途多遠,每一個案件他都親自到現場取證,所有證物再三檢驗,生怕遺漏任何微小的細節,每天堅持工作16小時以上。三年後,鑑識學會為李昌鈺頒發了最高成就獎,五年後,李昌鈺擁有了終身會員的資格。在授予演講中,李昌鈺告訴所有人:
「做鑑識科學的人決不能心存偏見,以膚色評斷一個人是大錯特錯。」橫亙在華人與「成功」之間的天花板被李昌鈺一舉擊碎,而即將隨之破圈的,還有他鍾愛一生的鑑識科學。儘管鑑識科學在今天已經成為一門相當重要的學科,通過科學方法進行的刑事鑑識早已成為法庭上必不可少的證據,然而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這門科學還相當冷門,甚至連一本教科書、一間實驗室都沒有。李昌鈺只能與學生們自己裝修了一間實驗室,努力向學校爭取更多經費。1979年,李昌鈺受邀出任康州警廳化驗室主任,儘管化驗室主任的年薪比大學教授差許多,但李昌鈺仍欣然接受。
在當時私刑審問盛行、冤案錯案頻發的美國,能夠參與政府的鑑識運作,提高刑事鑑識科學在司法界的地位,是李昌鈺一直以來的心願。上任後,李昌鈺才發現,化驗室是由一間男廁改裝而成,簡陋無比,團隊成員都是老弱病殘,文書堅定眼睛看不清楚,聲紋人員耳朵有毛病,負責驗血的小夥子一見到血就抖個不停。如何挽救眼前的爛攤子成了一大難題,李昌鈺找來文書鑑定說:「你眼睛看不見,耳朵有沒有問題?」
就這樣,在李昌鈺的帶領下,這些傷兵開始了他們的第二人生,如今這些人都成了業界十分知名的鑑識專家。而李昌鈺自己,在二十五年後,用大部分積蓄購置了四千萬美元的一流設備,擴建了這間實驗室,使這間曾經的男廁有幸成為世界級刑事鑑定機構。美國曾評出影響美國歷史的25個事件,在這25個事件中,有14件直接或間接牽涉到李昌鈺所參與的鑑識工作,可以說,李昌鈺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美利堅的軌道。許多重大案件必然涉及到政治領域,受到利益關係幹涉。但在李昌鈺看來,政治與科學決不能混淆,一切都得讓證據說話。1993年,一個寂靜的清晨,距離國會大廈7英裡的馬西堡公園,傳出一陣槍聲,隨即一位中年白人男性倒在血泊中。死者名叫福斯特,是總統柯林頓的心腹知己兼貼身助理,此時他正全權代表柯林頓處理白水門醜聞事件,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福斯特的死未免過於巧合。對手共和黨藉機大肆宣揚,是柯林頓殺了福斯特,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了。
各方勢力互相拉扯,案件逐漸陷入僵局,國會只好成立偵查組,把這個棘手的包袱扔給了李昌鈺。李昌鈺判定福斯特腦後的傷口是子彈出口傷,其手上也發現了火藥殘留物,極大可能是自殺。唯一有爭議的是,福斯塔的眼鏡被發現於距他五米遠的地方,他是否與人撕打導致眼鏡跌落呢?
李昌鈺做了大量實驗,發現吞槍自殺使眼鏡震飛至五米外的概率在50%,這一情況下,眼鏡上一定殘留血跡。李昌鈺再次檢驗了所有步驟,確定無誤後,把目光投向了證據收集的環節上。才發現,原來工作人員在對眼鏡提取指紋時,用膠帶提取了眼鏡上的痕跡,並錯誤地清洗了眼鏡。果然,在膠帶上,李昌鈺發現了皮膚及血跡,其DNA與福斯特完全吻合,整個物證鏈至此完整。在查案過程中,他接到了無數帶著政治目的的幹擾電話,在全美人民的目光及巨大的壓力下,李昌鈺這樣說:「無論你做出何種結論,總有人不滿意,但我的工作不是讓誰滿意,而是忠於科學,有多少證據我就說多少話。」
如果說福斯特自殺案讓人對李昌鈺是否偏袒總統有所懷疑,那麼3年後的柯林頓桃色醜聞,會讓你打消這個疑慮。1998年,關於柯林頓與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桃色事件佔據了全球報紙的大部分版面,柯林頓堅決否認自己與後者存在不正當關係。一條可能留有柯林頓DNA的藍色裙子讓輿論達到了頂峰,美國民眾極力要求徹查此案。鑑定一條裙子上是否留有DNA,這並不是一件難事,但由於當事人的特殊政治地位,這位鑑定人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該由誰來擔任這一角色呢?當李昌鈺接到司法部長的電話後立即前往華盛頓,被幾十位記者包圍著走進了司法部。 ▲ 當時諷刺柯林頓桃色案件的漫畫,李昌鈺在尋找線索,柯林頓在警覺地盯著他幾天後,柯林頓不得不對全國發表演講,為自己的行為向人民道歉。根據李昌鈺的鑑定結論,藍裙子上的DNA與柯林頓吻合。這一結論使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他的政治生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但直到今天,提起李昌鈺,柯林頓卻說:「他是我十分敬重的朋友,因為他是為數不多永遠說真話的人。」在李昌鈺的職業生涯中,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大案奇案,辛普森殺妻案,甘迺迪遇刺案……
這些案件讓他逐漸聲名遠揚,但對李昌鈺來說,案件不分大小,生命不分貴賤。但時常讓他心生憎惡的,是一起起殘害女性的案件,
「我一生受益於母親與妻子的支持,因此對這類案件總感到極為痛心。」在李昌鈺的生命裡,母親與妻子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母親是李昌鈺人生道路的導師,也是他永遠的榜樣,正是她堅強剛毅的品質與長遠開闊的眼界,才鑄就了李昌鈺的今天。李昌鈺出生於1938年的江蘇省如皋縣,家中世代經商,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母親育有13名子女,李昌鈺排名11。李昌鈺10歲那年,全家為躲避戰事遷往臺灣。李昌鈺對父親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他喜愛穿長袍,為人嚴肅,不多的記憶,也隨著父親乘坐的太平輪,一起沉入了漆黑的大海裡。
消息來得突然,母親還沒來得及走出悲痛,就要獨自扛起養育13個孩子的重擔。為了生計,母親靠替人洗衣服維持家用,雙手因常年泡在水中,腫脹不堪。後來李昌鈺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李博士,你到過這麼多刑案現場,看過這麼多血腥場面,有哪件事是讓你最害怕的嗎?」年少時,李昌鈺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但由於營養不良,身體素質無法達標,只能放棄。警校開學的第一堂課,老師讓大家各自發表就讀警校的原因,輪到李昌鈺時,他說:
「因為念警校不用交學費。」然而母親並不贊成兒子的決定,她希望李昌鈺有朝一日能拿個博士學位,光耀門楣。博士學位,成了母子二人心照不宣的承諾,也促使李昌鈺有了更遠大的志向。擔任警察期間,年輕氣盛的李昌鈺出生入死,從不退縮,漸漸成了警局的培養對象。
然而獲得博士學位的理想一直縈繞在他心頭,思索再三,他決定辭去警察工作,前往美國深造。離開臺灣前,李昌鈺遇見了人生中第二位重要的人:宋妙娟女士。宋女士是馬來西亞僑生,一次來警局補辦籤證的過程中與李昌鈺相遇,兩人便一見鍾情。
那時李昌鈺還不知道,在後來的歲月裡,他的工作將見證人性的殘暴與貪慾,每當這時,宋女士都將是他「靈魂的停泊地」。李昌鈺與妻子一生幾乎從未吵過架,晚年時週遊各地講學的唯一要求,就是帶上妻子。1965年,李昌鈺帶著妻子幾乎用掉所有積蓄買下兩張前往紐約的機票,口袋裡只剩下50美元,開始了異國他鄉的奮鬥歲月。剛到紐約,兩人住在比普通人家儲藏室還小的地下室裡,李昌鈺在讀書之餘,同時兼了三份工作:
白天為大學實驗室洗試管,晚上在中餐廳端盤子,周末教授美國人中國功夫……最令人沮喪的是,大學時期的許多學分,在美國都不被承認,李昌鈺只能從大學一年級開始讀起,那時他已經27歲了。為了儘快完後學業,李昌鈺第一學期就註冊了26學分,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四年的課程。
在妻子的支持與陪伴下,李昌鈺終於在1975年獲得了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完成了母親的願望。為了節約參加畢業典禮的費用,李昌鈺在家裡客廳穿上博士服,由女兒擔任攝影師為他拍了一張學位照,女兒拿出最喜愛的長頸鹿玩偶,作為這場儀式的證人。 ▲ 李昌鈺博士學位照 圖源:《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的李昌鈺。」這是李昌鈺每次出庭做證人時自我介紹的開頭。李昌鈺對家鄉始終懷有一份熱愛,除了為家鄉捐贈之外,他大力推動鑑識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更多學生提供前往「李昌鈺實驗室」學習的機會,常常讓中國學生住進自己家裡。如今,李昌鈺經常在國內各地講學,他的演講內容也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厚,逐漸增加了「如何管理團隊」的內容。有人曾問李昌鈺:
「你一個黃皮膚黑眼珠的中國人,怎麼有辦法帶領這麼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國人?」實驗室裡有一位資深監視員一向固步自封,一天,李昌鈺拿著最新的指紋辨識器到他的化驗室,這位監視員頭也不抬地說:「我不相信這些儀器,我也不想學,我只相信自己的經驗。」鑑識員愣了一下:
「這是你們中國人瞎編出來的,一點也不可靠!」「那我們來試試看,」李昌鈺認真地端詳了一會兒對方的雙手,說:「你患有腳氣,而且右手比左手嚴重多啦!」「教你看相,沒問題呀!等你掌握了這臺指紋辨識器,我就教你。」幾個月後,已經熟練掌握新技術的鑑識員忍不住跑過來找他詢問看相的事。「我見你手掌表皮下有些水皰,邊緣有些鱗屑,說明黴菌正在蔓延,但是黴菌長在陰暗潮溼處,怎麼會跑到手上呢?我就推測一定是你在抓腳趾時轉移過來的,而且你的左手比右手更嚴重,因此我推測你的右腳症狀更嚴重!」
正是通過這樣的智慧和以誠相待,李昌鈺為自己也為中國人贏得了尊重與信任。而一項更艱巨的任務正在等著他,即將讓他改寫華人歷史。1998年,李昌鈺接到康州州長的請求,希望他出任警政廳廳長,幫助樹立州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李昌鈺只對第一線刑偵工作感興趣,並不想做官從政,「Walk on my dead body!(我死也不做)」
但了解李昌鈺的人都知道,李昌鈺不答應的事情,就去求他的母親,一求一個準兒。母親對李昌鈺說:
「你要想想,你做事不是為了自己,要為在美國的華人們進入主流社會,開創一條道路。」1998年,李昌鈺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擔任警政界最高職位的亞裔人士。在美國各州的警政廳長行列中,身高不足180公分、從不抽雪茄的李昌鈺,成了十足的另類。他常常跟下屬們對學生和下屬們說:
「歡迎來搶我的工作!等你做到我這個位置,就知道這份工作並不輕鬆。」在公眾視野裡,李昌鈺儒雅的外表下似乎擁有一副鐵石心腸,從不在公眾面前流露感情。
在一期《楊瀾訪談錄》中,李昌鈺談到了那起震驚全球的「911事件」。在爆炸停息後,他與團隊前往廢墟,在一百二十萬噸瓦礫中尋找遇難者殘骸,並確定他們的身份。殊不知,在這場災難中遇難的警務及消防人員,都曾是李昌鈺的學生或朋友。穿過一片煙塵,李昌鈺長嘆一聲,抹了抹眼眶,轉身繼續投入工作中。
「在任何現場要忘記個人情感,隔離自己。」李昌鈺冷靜地說。從科索沃戰場的遍地屍骸,到最普通的刑事案件,從無數為了利益大開殺戒的黑暗事實,到受害者家屬的苦苦等待,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逝去與人情的冷暖,也越來越能以從容的姿態面對生命的無常。
這種從容隨著母親的逝去也越發淡然,他常常向人講述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我說太累了,演講不去了,媽媽說你怎麼這樣懶?我說太忙了,這個案子不去看了,媽媽說都死了7個人了,你不去幫忙?」李昌鈺笑著說,「現在媽媽不在了,他們不能再去找她了」。
如今,年邁的李昌鈺致力於冷案研究,他希望用遲來的真相,為更多破碎的家庭找回應得的正義。這一信念來自於50年前的一起案件,18歲的少女被殺害在停車場,一把利刃刺穿了她的心臟,現場卻找不到一點線索。女孩的父親始終與李昌鈺建立著聯繫,10年前,這位父親對李昌鈺說:「李博士,我把全部家產都賣了,就是想要查明真相,我實在不希望她死得不明不白,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懇請你不要忘記我女兒的案子。」當李昌鈺終於找出兇手,卻得知這位父親早已帶著遺憾離世,再也不能親眼看到真相時,堂堂七尺男兒淚流滿面。
也正因如此,李昌鈺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希望用自己的餘熱點亮新一代鑑識人才,讓更多真相顯露人間。76歲那年,李昌鈺前往東北講學,登上了嚮往已久的長白山。那天天氣惡劣,狂風暴雨迎面而來,山路險峻陡峭,同行者紛紛勸他放棄。走到山路的三分之二,其他友人早已被拋在後面,導遊說,差不多可以回頭了。喘息片刻後,突然一道陽光穿破雲霧,照亮了面前的山坳,稍縱即逝。
今天,家庭君還準備了一個小驚喜,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添加家庭君的微信,家庭君會分享自己的日常,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跟家庭君吐槽,家庭君絕對是你最理想的「垃圾桶」。(注意,我不是機器人)
▼
圖片來源:網絡、視覺中國及圖書《讓不可能成為可能》4.中國新聞網《對話李昌鈺:當代福爾摩斯?我沒有那麼了不起》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