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音樂財經(musicbusiness )公眾號
前晚22點36分,年僅22歲的迪瑪希用一首經典的法語歌曲《一個憂傷者的求救》將更名和賽制更新後的《我是歌手》重新拉回到了大眾的視野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高顏值歌手也憑藉高水準的發揮,成為了昨晚《歌手》中最受關注的對象,截止到今天上午11點左右,迪瑪希仍舊佔據著新浪微博熱搜榜的頭名。
從前天《歌手》第一期的情況來看,節目進程相比之前幾季要緊湊的多,無論是觀眾誇張的動作與表情,還是主持串場的過程;無論是歌手經紀人(本季為合伙人)的戲份,還是洪濤宣布結果的環節,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壓縮。
不過根據最新的公開數據顯示,《歌手》首播的,CSM 全國網收視率為 0.96,份額為 7.92%,是 2017 開年以來市場份額最高的節目;CSM31、CSM35 城市組份額均破 9%,份額峰值高達 11.55%。,這甚至比收視慘澹的《我是歌手4》的首播成績還要低。
這檔老牌綜藝節目在經歷種種風波後,收穫如此的成績,還能實現「逆戰」嗎?
風波下的質疑
不久前,就有網絡爆料,作為湖南衛視今年的頭檔主打綜藝節目《我是歌手5》由於沒有拿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音樂牌照,要麼面臨改版,要麼退出周末黃金檔。
2016年《我是歌手4》總決賽直播超時,廣電總局收回了音樂牌照。有消息稱,2017年4個季度的牌照已經發給了江蘇衛視《歌聲的翅膀——更好的未來》、北京衛視《最美和聲——跨界歌王》、浙江衛視《中國新歌聲》和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天籟之戰》。不過,各家電視臺均未對以上各種消息進行官方回復。
除了牌照問題,傳聞中會出現在首發陣容中的張敬軒也最終無緣節目發布會,政策的尷尬讓原本第四季就收視慘澹的《我是歌手》陷入了輿論的質疑。
統治力不再
作為芒果臺的王牌綜藝,《我是歌手》在2016年進入第四季,不過除了張信哲的《信仰》帶來了小規模的刷屏之外,各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平臺的話題熱度與之前的三季相比,有了非常明顯地下降。
儘管在去年國內主要的音樂類綜藝節目中的平均收視率仍舊位居新歌聲之後排名第二,不過對於其他節目,《我是歌手4》已經失去了以往明顯的領先優勢。
雖然其中一大因素在於《我是歌手4》僅僅通過芒果TV網絡獨播,不過對比前三季的成績,《我是歌手》進入瓶頸期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不僅平均收視率低於以往各季,成績與第三季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甚至當季各期的收視率基本都低於前三季。
雖然去年拿下了伊利金典有機奶6億元冠名費的大單子,不過改版後的《歌手》能否重新煥發生命力和活力,前景並不明朗。網傳,從2016年開始,就已經有不少廣告客戶流向了其他一線衛視。
資源匱乏、入不敷出,如何「逆戰」?
這一季《歌手》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更是空前。從《我是歌手》以往陣容的情況來看,面臨與其他節目的「資源同質化」問題,《歌手》的首發陣容中,林憶蓮今年剛剛作為導師參加過由燦星製作的《中國之星》,蕭敬騰更是綜藝節目的紅人,不僅以嘉賓身份參加過《誰是大歌神》,而且以導師身份參加的同為浙江衛視的《夢想的聲音》剛剛收官。譚晶在今年參加了《蒙面唱將猜猜猜》,袁婭維難免還被人們貼著《中國好聲音》出身的標籤。
除此之外,在綜藝節目爆發的2016年,關於節目製作費用水漲船高的消息已經層出不窮,單期製作費上千萬已經是入門級水準,而音樂綜藝節目在音樂團隊方面的投入也馬虎不得,一是觀眾隨便比較就能聽出差距,二是參加像《歌手》這樣節目的巨星也絕不想因為節目製作、硬體設備等等因素的讓自己的表現存在不必要的瑕疵以跌落神壇,勢必對節目組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音樂綜藝節目的製作費可能就首先花掉了大部分冠名收入。
顯然如何解決歌手資源不足的問題,如何把節目長期規劃與現實資源存在的矛盾協調好,仍將是《歌手》亟需解決的問題。此次在賽制上,加入了「逆戰」環節,人氣選手的回歸似乎在緩解資源問題外,也給節目的「星味」上了一道雙保險,不過是否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目前還未知。
在節目周期高於歌手資源累積速度的情況下,在觀眾審美升級對賽制創新有著更高要求的情況下,在明星投入、製作投入水漲船高的情況下,《歌手》實現「逆戰」成功的道路似乎已經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