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鬼這個字的辭源來自《禮•祭儀》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我們也形容鬼方為遠方,當我們思念一位故去親人的時候,就經常說他去了「遠方」。這些都是最原始鬼的含義,和我們現在理解的所謂的鬼沒有太大關係。
人體內的「鬼」就藏在我們的肺與肝之中,魂魄在造字上面都帶有鬼這個偏旁部首。《黃帝內經》記載:「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三魂,指幽精,爽靈,胎光。(肝藏魂)三魂產生於先天時期,所謂先天,是指人出生之前,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三魂就已經存在了。我們在媽媽肚子裡呆了九個多月後,終於出生了,在出生的一剎那,臍帶剪斷的一瞬間,人開始用肺呼吸,七魄就同時產生了。所以,古人認為,肺是七魄之本,七魄,指的是伏矢,屍狗,臭肺,非毒,吞賊,雀陰,除穢。
魂,就產生於受精形成後的第22天。在第18到19天,人的心臟開始形成,到第22天的時候,心臟開始跳動,古人把心跳稱為幽精。
幽精,指心跳以及和心跳類似的一切人體運動,包括消化,免疫,排洩,等等,
到第7至8周的時候,胎兒開始出現四肢,並且四肢也開始運動。
爽靈,指四肢運動以及和四肢運動類似的一切人體運動,包括彎腰,扭頭,等等,到第24周左右的時候,胎兒會睜開眼睛。
胎光,指眼睛看以及和眼睛看類似的一切運動,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
所以,古人認為,幽精最先出現,其次出現的是爽靈,最後出現的是胎光。
現代人的問題就是魂不守舍:
1.用眼過度,肝開竅於目。每天不停的用眼睛看手機,iPad,電腦,電視,不斷的耗損三魂之中的「胎光」。造成了我們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的問題。人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睡不著越想看看小視頻。而且,我們很難真正關注於我們的其他感覺上,比如吃飯沒有味道,味覺喪失,觸覺喪失,感覺不靈敏。
2.頸肩疼痛,因為耗損了肝血,肝主筋脈,血不榮筋。所以,三魂之中的「爽靈」不爽了,我們的後背啊,頸椎啊,小蠻腰啊,都感覺不爽利。
3.心機算盡,耗費心血。「幽精」不精,無法調節我們的消化,免疫,排洩系統。經常感覺心悸氣短,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吃完飯就想上廁所。
耗損了三魂等於抑鬱症:
沒有好的靈魂,當然你的情緒就容易失控,容易變得抑鬱。所以,現在對於抑鬱症的治療,多採用養血活血,補充陽氣的方法。但是,根本上還是要還魂於肝。否則一邊補,一邊耗散,終究沒有治癒的一天。
解釋兩個有名的「成語」:
第一個就是「氣死了」:這個有名的"成語"廣泛應用在男女老少之中:「我被誰誰誰氣死了,誰誰誰氣死我了,這件事真的氣死我了……」這個憤怒可以讓我們體內的氣血逆行,鬱滯。大部分的癌症和這句有名的「成語」有關係,所以如果你經常不停的吟誦這句「成語」,那真的會變成現實。但是事物總是有他的兩面性,中醫會運用憤怒去治療另一種情志病就是思慮過度。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愁眉不展,要不就是唉聲嘆氣,要不就是不停的糾結在某一個事物上。身體總是感覺沉重睏倦,下腹重墜,大便不成形。這些都是思慮過度,影響到脾胃運化功能的體現。
對於這種情志的疾病,我們就要用到中醫裡面「怒勝思」的方法,突然間讓這位病人發怒,停止不停的思慮,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臨床上,曾經故意氣過一個這樣的病人,當這位病人發怒以後,身體頓時感覺到清爽無比。副作用,就是我差點挨頓揍。
第二個有名的成語「臉嚇白了」:一般我們會形容別人,在非常緊急恐懼的情況下人的臉色,比塗了粉還要白。
其實,「臉嚇白了」和我們身體的應激反應有關,在遠古時代我們經常被野獸和別的強有力的捕食者追趕。所以,人體就會產生這樣一個應激反應,體表大部分的血液都會不停的回流到內臟中,以確保在受到外力傷害時不至於流血過多。因此,當我們遇到緊急到情況下,臉變白了,並不是說明我們膽小,只能說明這種應激機制還保留著。
對於經常被嚇到的這些小夥伴,我們就應該讓他們多思考,也就是用冷靜的思考去解決恐懼的問題「思勝恐」
兩個"成語"也代表了我們大腦之中兩個最重要的中心,一個是位於前額葉的思維中心,還有一個位於腦中部的情緒中心。當我們被憤怒和恐懼影響的時候,我們的思維中心就會關閉,情緒中心開始運作。人就容易變得情緒好,或者有過激的行為。
怎樣才能調節我們的情緒呢?
首先,我們要把一件引起我們情緒的事情分為三個部分來看:
第一:事情發展的細節(潛意識保護機制,這部分會駐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當再發生同樣的事情時,潛意識會提醒你。)
第二:由於這件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情緒(缺乏思維的情緒,憤怒,抑鬱,悲傷等等)
第三:這件事給我們帶來的學習空間(通過思維增加智慧克服情緒,觀照自心)
我們只需要處理這件事情給我們帶來的情緒,把這個情緒消除。這樣再來看待這件事,我們就學習了當時該如何處理,更加得到。防止說出那個有名的成語「氣死了」或者「太鬱悶了」或者你能夠想到的壞情緒的"成語"。
如果想收聽完整版,以及鬼故事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