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走,講一講,演一演 行走地標重溫歷史感受共鳴 楊浦學校這樣學...

2021-01-09 瀟湘晨報

圖說: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

「大家知道上世紀60年代上海最高的建築是什麼嗎?既不是76米高的國際飯店,也不是中蘇友好大廈尖頂上那顆離地100米高的紅星,而是就在我們學校附近,楊樹浦發電廠的大煙囪,它有整整105米!這裡曾造就無數輝煌,曾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發電廠,曾見證過上海工人革命運動, 也經歷著電力工業的轉型發展……」

今天上午,楊浦區中小學」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上,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正在進行,上海市東遼陽中學的學生徐熙成分享了一段特別的「人文行走」經歷,分享身邊歷史建築的前世今生。講述者還有老師,師生都是「楊浦兒女」,這一共同視角下不同年齡所見的學校、區域、城市和國家的變化和歷史沿革,勒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動態的圖景,也一同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熟悉和熱愛的「現在」是從哪兒來的?

圖說: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

小徐的同學,在楊浦定海土生土長的陸薇則分享了她眼中的城市變遷。從一家五口擠在十來平方米的老房子,到現在搬進保障性住房有了自己的小房間,從小時候輾轉公交到現在出門就有四通八達的地鐵,老城廂的新面貌令她由衷驕傲。

東遼陽中學 「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展示活動,是楊浦區各校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城市行走》課程的一個縮影。在建設小學「學四史」人文行走中,學生們自己選擇路線,制定行走計劃,尋找楊樹浦路一帶的「四史印跡」。建設小學的校門口今年誕生了一張紅色地圖,楊樹浦圖上60餘個的紅色資源一步一點位,學生可以眼睛去尋找,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從這裡出發,學生們行走到臨青學校、秦皇島碼頭、楊樹浦發電廠和國際時尚中心,走訪楊浦的工廠、企業,了解周恩來、劉少奇、林育南等革命先輩深入工廠開展革命活動的生動故事,聆聽王孝和等革命先烈頑強鬥爭、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事跡。在學習單上寫下行走感受,製作行走小報抒發情感,體會革命先輩們與新中國建設者們富於創造、勇於擔當的精神。學校還整理編寫《紅色濱江故事讀本》,把滬東工人運動中湧現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搜集編寫成故事讀本供學生閱讀,學習這些革命英雄為新中國的成立、為楊浦的美好未來獻出寶貴生命的大義。

圖說:建設小學人文行走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楊浦濱江地區有很多工業遺存和歷史建築,也是人文、生態、科技的豐富教育資源,平涼路第三小學以此則創建了跨學科課程《濱江DREAMS》,這門課也包含人文行走。此外還讓孩子們運用綜合學科知識與技能探尋濱江,培養具有良好文化修養、創新意識,能夠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尋求自主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據了解,楊浦區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生不同特點與學習需求搭建認知平臺,例如小學階段以講述故事明事跡為主,注重內容的可讀性與生動性;初中階段強調讓學生體悟人物精神,注重審美情趣和價值認同;高中階段強調課題研究悟哲理,注重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和研判。所有課程指向科學精神、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學生們在體驗中激活紅色基因,傳承紅色精神。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走出報告廳,歷史自己講,行走中的「四史」教育
    走出報告廳,歷史自己講,行走中的「四史」教育 2020-07-03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欄共看·南京大學圖書館 | 上書房行走:到南大人的書房裡走一走
    專欄共看·南京大學圖書館 | 上書房行走:到南大人的書房裡走一走 2020-07-16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猜一猜,演一演——小古文《龜兔競走》教學敘事|曾銀華
    譁,舉起一大片——經典的力量啊!請一位小朋友簡單講述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關烏龜和兔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出示課題,請小朋友讀。第一位小朋友讀的時候把「競」讀錯了——這個字還沒有學過,於是正音,並問孩子們這個字可以組什麼詞?「競賽。」雖然沒有學過,但總有孩子知道——生活處處皆語文。「競賽換個詞的話,也就是?」「比賽。」
  • 楊浦濱江將出現「小小講解員」,用童言童語講好濱江故事
    楊浦濱江將出現「小小講解員」,用童言童語講好濱江故事 2020/9/29 17:40:2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孫雲
  • 陳淑芳:我想演到一百歲
    這一晚意料之外的事情太多了,剛才的「最佳女配角」是她,致辭感謝的時候她都沒想好應該說什麼、又應該感謝誰。獎盃捧在手裡,她掂一掂,還假裝埋怨太重,「你們就折騰我這個老人家,我還是要(把獎盃)抱得緊緊的。」
  • 演得好還是顏的好?《學校2015》值得一看嗎?
    女主這樣被虐真的好嗎Reason3!倆字兒!顏好!男一,帥!男二?帥!女一?美!金所炫妹子人美腿長性格好,一個分飾兩角演技槓槓的!據說國民初戀秀智要客串最後一集了,相信這個消息肯定能讓收視率再長一節!小編在想,她是演學生還是老師還是令設定的角色呢?(好鬧心!!!)
  • 《非凡兒童為什麼必須這樣培養》 第2講:為什麼必須學一門樂器
    他說我給你講這首音樂描寫的是什麼:我呀,昨天晚上吃東西把肚子吃壞了,今天早晨還沒等進門,這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的響,我一到這就急著到處找廁所!打開一個門,一看不對,到前面再推開一個門,又不是。最後好不容易找到廁所了,我進去往那兒一蹲,這些就不說了…到最後我把水箱一拉,水從頂上一瀉千裡!等出來把門一開,那感覺,遼闊極了,舒服極了!聽他這一講,把我們這幫人樂的前仰後合!
  • 善惡——覺悟之路第一講(一)
    ,敏知者就是佛陀說一個四句偈或者講一部經,他就覺悟了。我們經常在經典上看到,佛陀一講一部經或者講一個四句偈,這個人就摧毀多少種邪見,然後就證初果了,有些人直接就證阿拉漢了。經典有這樣描述對吧?這一些人被稱為敏知者,就是他過去無數生累積的巴拉密足以在佛陀說一個四句偈或一部經,就能夠證悟乃至證得阿拉漢。這樣的根性的人,我們稱為叫敏知者。不是說佛陀講法所有人都可以這樣的,不是的。
  • 在學校裡,楊浦同學感受了「一粒米的奇妙旅程」~
    在學校裡,楊浦同學感受了「一粒米的奇妙旅程」~ 2020-11-06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師:放學了,想走的同學可以走了,我還要講十分鐘
    背景:我國嚴峻的疫情形勢得到重大緩解,各地中小學陸續開校復學。在家閒玩了三個月之久的學生們戴上口罩歡天喜地地進了校園。嚴重的疫情除了讓他們感覺到出行不便以外,似乎並沒有改變他們任何人生觀、價值觀。認真學習的依然是那幾個;豎著半個耳朵聽課的也大有人在;全程神遊,心心念念王者的依舊痴心不減。
  • 華晨宇走了一條少有人跟隨的小路
    除了實力超群的英國歌手傑西(Jessie J),他在競演中拿第一名的次數最多,現場感染能力也很強,擅長營造氣氛調動觀眾。節目中一個採訪花絮讓我很有感觸。畫外音問:「你今天這個作品想表達什麼?」華晨宇被問題逗得笑出了聲:「表達?我沒想(表達太多),只是希望觀眾聽到後,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的畫面。」
  • 黃瀾:在歷史裡走一走
    小時候上學不喜歡歷史課,覺得都是死記硬背,學起來枯燥。工作後,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啊呀,原來歷史裡的人物那麼有意思。我參與製作的《女醫明妃傳》,其主體故事就發生在明朝「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之間。
  • 聽英雄講故事,兩千學子「紅色研學」中重溫革命歷史
    11月16日上午,萊蕪戰役紀念館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暨小小講解員選拔培訓活動啟動儀式在萊蕪舉行。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秀亭,山東省演講學會會長武傳濤,老紅軍代表滕錫遠以及首批600名中小學生代表等參加了啟動儀式。
  • 和我在深情的街頭走一走
    算是一次追尋自由的行動吧,我們決定成全自己,說走就走去成都一趟。沒有計劃,沒有線路,沒有目的地,我們只想在成都的街頭走走停停。或者,在深夜的寬窄巷子,去聆聽細雨墜落在青石板上彈出的音符;或者,去玉林路,去趙雷坐過的小酒吧門口,望一陣天發一陣呆。  桂花巷  有人說想到了倚在街角的煙花女子,有人說已然聞到了桂花香氣。
  • 這麼美的浦東濱江線,還不過來走一走?
    又見上海水晶天,浦東濱江沿岸走起來。浦東濱江段全長22公裡,從楊浦大橋延續至徐浦大橋,是濱江岸線最長的一個區,於2017年12月31日全線貫通,免費向市民開放。22公裡的東岸濱江,共建成220公頃的濱江公共空間;從前灘、後灘、世博公園的浪漫蘆葦灘,到陸家嘴濱江大道的摩天大廈,再到上海船廠、民生碼頭筒倉的工業遺存,自然與人文,歷史和現代,交相融合。在這裡,可漫步,可跑步,可騎行,真的是一路江水一路風景。
  • 赴臺一個月,和我「在臺灣的街頭走一走」
    在臺灣的街頭走一走聽——那是機車的引擎聲還聽到臺灣的人文情懷赴臺交流的是臺灣中原大學
  • 四大板塊十大亮點 上海旅遊節一起「打卡」楊浦
    亮點一:2020年上海旅遊節(上海大學生旅遊節)世界騎遊日楊浦區主題活動暨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9月17日晚,2020年上海旅遊節(上海大學生旅遊節)世界騎遊日楊浦區主題活動暨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將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利用濱江文旅新場景,激發楊浦濱江帶的創新活力。
  • 竹板那麼一打啊,聽他們講一講殯葬改革
    竹板那麼一打啊,聽他們講一講殯葬改革 2021-01-13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文講透
    因為只有你從展覽中抽離出來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視角,你才更容易去跟所有可能來到你這個場景下的人產生共鳴。② 可被欣賞可被欣賞,簡單來講就是當你僅僅get到某個東西5%的信息就被吸引過去,令你駐足。也可以說是一層信息可能包含著另外一層信息,它展示出來的方式是可以被解讀的,而且它肯定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