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號冰」到底有多可怕?科學家研究發現,只需幾天便能凍住地球

2020-12-23 話花草

引言

對於人類短暫的一生來說,想要在獲取知識上取得成就,必然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清代劉開在《問說》中有言:「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通過不斷學習和開拓眼界,人們常常會發現,就算是對於身邊所熟知的事物,人們依然了解的太少。

01

例如一提起冰這種物質,眾所周知,冰是在水的溫度低於0℃以下後結晶而形成。但實際上冰有很多種形態,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18種冰的形態,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冰只是其中之一。在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18種冰中,似乎7號冰最為神秘。

▲海面凍結的浮冰

網絡上甚至流傳著一種說法:如果將1塊7號冰放進海洋,那麼整片海洋乃至於整個地球,在短短幾天內(也有說幾小時)就會很快被冰凍。為什麼7號冰有這種能力呢?這是因為7號冰就算是在常溫下依然可以結晶,而且結晶速度相當快,每小時可達到1600公裡。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目前,7號冰只存在於自然界。在2018年3月,一位地球科學家Oliver Tschauner在率領著研究團隊尋找天然鑽石時,無意間發現了在自然界中存在的7號冰。

▲天然鑽石原石照片

大家都知道,越靠近地球深處壓力越大,所以在地球深處的某一些區域存在著形成7號冰所需要的壓力。但是這些地方的溫度卻並不滿足7號冰的形成條件,但是天然鑽石卻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在鑽石形成的這一過程中,很可能將地球深處的水包裹其中。

02

鑽石一旦形成後,即使離開高壓環境,其內部也會在長時間內保持形成環境時的壓力,當鑽石內部溫度下降,而依然保持著極高壓力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會形成7號冰。正是由於Oliver Tesona研究小組的發現,才讓人們得知7號冰這種物質的存在。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天然存在的7號冰樣本。

▲冰塊照片

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7號冰到底是什麼樣一種物質。從物理變化的角度來看,冰只是水的另外一種形態,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水分子有序排列,產生結晶現象。在結晶體中每個水分子可以與其他四個水分子相結合。每個水分子中有兩個氫與一個氧,這種結合也就是兩個氫分別與另外一個水分子相結合,一個氧與另外兩個水分子相結合。水分子在不同的條件下結合可以形成多種晶體,也就是多種冰的形態,所謂的7號冰其實就是其中一種。

▲水的相圖

在水的相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的壓強和溫度下,冰也有不同形態,特別是在不同的高壓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那麼形成7號冰的條件是什麼呢?壓強。理論上來說,在室溫條件下,如果施以足夠的壓強,那麼就可以形成7號冰。

03

同樣在理論上,7號冰的結晶速度的確相當快,在許多宣稱「7號冰可以冰凍全球」的文章中,提到的每小時1600公裡的速度並不誇張。那麼是不是真的在海洋中投入1塊7號冰,所有的海洋就會被凍結呢?

▲凍結的海面

不是的。7號冰形成的溫度要求是室溫,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形成的重要條件,則是極高的壓強。那麼這個壓強需要有多高呢?需要30億帕的壓力才能形成7號冰。30億帕是個什麼概念,海洋表面的壓力大約為10萬帕,在現在人類已知的最深海底壓力超過1億帕。所以海洋中是沒有條件形成7號冰的,就算有人將1塊7號冰投入海洋,不管是在哪個位置投的,這塊冰都只會迅速消失。

▲小行星撞擊地球

但有專家提出過,有一種情況能實現。就是如果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其產生具有巨大壓力的衝擊波,很有可能造成7號冰的形成。事實上,就算是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所產生的壓力也是不可估算的。這個壓力大一點或者小一點所產生的都會是其他物質,並不一定就是7號冰。

結語

所以如果不考慮7號冰形成所需要的高壓,就做出這種假設是非常不合理的。當然,在理論上來說,如果在某一時刻地球表面的壓力達到了30億帕,那麼7號冰就可以迅速形成。但是這樣的假設,在科學上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參考資料:

《問說》

相關焦點

  • 「七號冰」威力有多大?科學家研究發現,幾天時間就能凍住地球?
    而冰分子,就有16種形態。今天要說的這種冰,是最神秘的存在,它叫7號冰。「7號冰」這一說法的提出,是在2018年,當時一位名為奧利弗·斯庫納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便指出了7號冰的存在。關於7號冰,有這麼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地球上面積最大的是海洋,佔了地球面積的71%,如果將一小塊7號冰放在海洋內,短短幾天乃至幾個小時時間內,便可將整個地球冰凍起來。為何7號冰能夠如此厲害?根據研究發現,7號冰的結晶速度極快,可以達到1600公裡每小時。
  • 「7號冰」到底有多麼可怕?科學家研究表明,僅幾天就能凍住地球
    甚至於網絡上都流傳著如果將一塊小小的7號冰放進大海中,大海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凍結,由此可見7號冰的危險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觀察到的冰無一例外都是在溫度極低的環境下生成的,而且如果溫度達不到要求,結冰的速度就非常慢。但是7號冰卻一反常態,不僅是能在常溫下結晶,而且結冰的速度非常的快速,甚至一度達到每小時1600公裡。
  • 末日武器「7號冰」的冰巨星:海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之後,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成了太陽系的行星邊界,儘管兩顆行星發現過程,但它們的結構形成了一種非常典型的天體:冰巨星,它介於地球和巨行星之間(類木行星),在天文學家眼中,這種結構的行星有一種非常可怕的存在!
  • 七號冰可以凍住地球?這究竟是什麼物質?傳聞是真是假?
    七號冰可以凍住地球?這究竟是什麼物質?傳聞是真是假?在北方的冬天,冰是很常見的物質,在低於零攝氏度的環境當中,水就可以結晶形成冰塊,這是水的另一種形態,其實在科學界科學家的研究不僅僅是水和冰的這兩種形態,目前已經發現了18種冰的形態,在冬天我們常見的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在所有並的種類當中,最為神秘的當數是7號冰了,在傳聞當中,它擁有著巨大的威力,將它放入海洋當中,可以將整個海洋瞬間冰凍。
  • 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任何物體瞬間被凍住,怪異超出認知!
    那冥王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可怕」存在?01 冥王星的來歷冥王星(Pluto),是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一顆矮行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02 冥王星的怪異自冥王星發現後,科學家研究得越深越覺得怪異。因為它和其他行星相當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A.距離太遠。冥王星以特殊的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周期長達248地球年。
  • 「7號冰」是什麼?科學家研究發現,結冰速度能達每小時1600公裡
    提及「7號冰」,想必大多數人都會表示疑惑,這到底是什麼物質呢?這種冰又和一般的冰有何不同?正當人們對此物質表達好奇的時候,專家的解釋卻令眾人震驚。在我們正常的認知中和從小被教導的知識中,水有三種形態:寒冷狀態下,水會結冰成為固態;常溫狀態下則一般呈現液態;而在高溫狀態下,水蒸發成為氣態。
  • 「7號冰」有多厲害?把一塊7號冰放入海洋,地球會被凍結嗎?
    在自然界中冰的形態還是非常多的,目前科學家一共發現了18種冰,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不過是最普通的一種。雖然冰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在科學家的發現中,7號冰是最為神秘的一種。 77號冰有一種特性,它在溫暖的環境中依然可以結冰,而且凝結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時可以冰凍1600公裡。在2018年的3月份,科學家在尋找天然鑽石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7號冰的存在。
  • 「7號冰」是什麼?扔進海裡會凍結地球嗎?它有如此大威力?
    冰是冬季最常見的一種物質,可是冰的種類有很多,大自然中至少有18種冰,我們日常中接觸的冰結界只是其中一種,還有一種冰十分可怕,名字叫7號冰,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親自接觸過7號冰,甚至在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如果科學家將1塊7號冰放在海洋內,或許僅僅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 「7號冰」是什麼?扔進海裡會凍結地球嗎?它有如此大威力
    冰是冬天最常見的物質,但冰的種類多種多樣。自然界至少有18種冰。我們每天接觸的冰結只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冰很可怕。名字是7號冰。很多人聽過這個名字,但沒有人直接接觸過7號冰。2018年3月,一位科學家帶領他的團隊在尋找鑽石的過程中偶然發現自然界有7號冰,要知道地球內部壓力很大,所以地球深處的一些地區壓力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7號冰。在這種環境下,7號冰一起存在,要知道DIA的出現,不能離開高壓環境,要維持很長時間。在尚未形成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壓力,逐漸形成了7號冰。
  • 冥王星有多可怕?如果人類登陸冥王星,立刻便被凍住!
    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構成物質是巖石和冰,這顆星球實在是太輕了,質量還不到地球的1/15,它的直徑也只有月球的66%。在它的附近還旋轉著5顆衛星。其實它的發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初期,科學家們熱衷於新行星的探索。
  •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冰
    冰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物質,它有多種多態的修飾,隨著科學家的逐步探索發現,冰的數量不斷增加。冰的物理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氫鍵在高壓下變得對稱,使得無法區分單個水分子,而低壓會導致質子紊亂,使水分子在晶體結構中處於多種可能的空間方向。我們常見的冰,包括雪花,都是質子無序的。
  •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原來2000度的高溫下,還能結成冰!
    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形態,原來2000度的高溫下,還能結成冰!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深知水的重要性,地球上的生物都離不開水。人人都知道,水有三種形態,在常溫下是一種液態水,如果溫度低於零下攝氏度,又會變成固態冰,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時,又會變成水蒸汽,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我們最常見的無非是液態水,它塑造地球萬物,如果水有一天不存在了,地球將變得面目全非。在很多人固有的認知中,都認為水只有這三種形態,其實固態冰有多種結晶態。
  • 西方科學家研究天使現象,發現7個無法被解釋的猜想!
    因為在西方各國都有出現天使的事件,所以長期以來,西方有一些科學家對這一天使現象進行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了7個驚人的真相!可以說在人類所知的物理世界沒有一種生物能超越天使的。人類世界的物質無法在真空下比光速更快速的移動,在十幾年前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一種叫超光速粒子的理論。而天使的移動可能就類似超光速粒子,定點移動,人類無法看到他們。
  • 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科學家的解釋,令人難以置信
    近期,有法國的科研團隊在natu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報告,報告中提到我們的地球形成之初是乾燥的,數十億年來,不斷潮溼最後形成現在的狀態。那麼地球上的水分到底來自於哪裡呢?有化學家勞雷特分析稱,地球上的水分來自於小行星或者彗星,這些地外天體撞擊地球後,就形成了最早期的水分。這番解釋,徹底顛覆了人類的認知,令人難以置信。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約70%的地方是被水覆蓋的,水源一直都被認為是孕育生命的前提。換句話說,地球上最早期生命的形成是離不開水分的。正因為這樣,地球上的水到底來自於哪裡,一直都是科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 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發現了新物種,科學家卻生氣了!
    地球上唯一的一片淨土,發現了新物種,科學家卻生氣了!全球氣候變暖成為地球上一大嚴重的問題,南北極因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甚至塵封多年的凍土層都在消融,科學家在研究的同時,還發現攜帶病毒和細菌的遠古生物,這一發現令科學家膽戰心驚,並不是一件好事,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解決這一大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地球上一場真實的「冰與火之歌」,被科學家們證實了!
    《冰與火之歌》中的場景 不過,這個為北境帶來災難的火球並非來自於《冰與火之歌》裡的那條摧毀「長城」的巨龍,而是一顆剛剛被證實的,曾經砸在地球北極格林蘭島上的隕石。至少在目前的科學共識裡,想要證明地球上的某個坑是隕石坑,就必須要找到PDFs才算數。 2016年7月,Kjær團隊前往Hiawatha冰川邊緣對這裡的地質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對附近三處冰水沉積物進行了採樣。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
  •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依舊面臨著病毒的困擾。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一種生命呢?地球上如今的病毒到底有多少種呢?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沉默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科學家發現地球有地區磁極已開始反轉
    近日,國外相關專家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在過去200年中已減弱了15%,這有可能是地球磁場將反轉、兩極顛倒的先兆。 「地磁反轉」究竟是否會成真?又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災難?記者採訪了江蘇省天文學會秘書長李旻。  科學家發現「磁場反轉」證據地球磁場減弱了15%  近日,有關科學家在研究地層深處構造時意外發現,在地球深處,一個活動劇烈的熔巖核產生一個具有讓地球抵禦毀滅性太陽風能力的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