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隊一直以來是推動本地音樂發展的重要一環。最後一集的金曲40大講堂題為「香港勁Band ‧ Beyond精神」,請來神級樂隊Beyond成員黃家強,與人氣樂隊Dear Jane四子,及在香港首位引入流行曲排行榜和頒獎禮的張文新,來到香港浸會大學與場內三百多位學生講Beyond精神,講搖滾理想,齊唱「今天我」。
《海闊天空》的緣起?
現場觀眾投選「最影響你的Beyond歌曲」的結果前五位是:《Amani》、《真的愛你》、《光輝歲月》、《喜歡你》、《海闊天空》。
《海闊天空》這首歌是我們在日本的時候,在離鄉別井的心情下寫的歌。當年我們覺得,如果歌路不商業化,稍為偏門一點,香港樂壇已不接受我們。所謂「遠方」,是希望我們音樂的自由可以去遠一點。我們覺得那時候的日本樂壇很多元化,甚麼類型的音樂都有,令我們很快樂。
但真正身處其中,原來很辛苦,並非想像中那樣自由,他們仍有很商業的元素,無論身處何方都要妥協,所以便寫首歌慰藉一下自己,其實很傷感。
樂隊如何入屋?
當時的環境,其實我們頗自我滿足,不知道何謂「入屋」,也不知道何謂「流行」。經驗累積後,便開始揣摩香港樂壇需要甚麼,心情很亂。我記得我向哥哥提過,他寫《喜歡你》的時候,我很抗拒這首歌。其實我覺得這首歌不好玩,只是你們覺得動聽。每當我彈《喜歡你》時便會發夢,會在臺上胡思亂想。
當年我們憑《真的愛你》這歌「入屋」。「入屋」後發覺愈來愈忙,不只做音樂,原來還要拍戲、拍電視劇。但我們太喜歡音樂,要浪費時間去做其他事而不能玩音樂,我們會覺得不高興,會發牢騷。但我們也盡量配合公司的安排,不想鬥氣,因為若我們立定決心要為樂壇做些事,要作出犧牲。暫時創作一些非常主流的音樂,目的都是最終能把真正自我的音樂創作推介給大眾。
《金曲40‧大講堂》一連四集,邀請多位臺前幕後音樂人及資深廣播人,親臨本地大學校園(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浸會大學),與青年學生互動交流,暢談他們的音樂理想與堅持,及對香港流行樂壇與中文歌曲發展的看法,藉此啟發莘莘學子。講者包括:張學友、楊千嬅、許廷鏗、黃家強、Dear Jane、趙增熹、周博賢和張文新等,為40年香港樂壇注腳。
【金曲40】歌神張學友30年的「搵食」之路
【金曲40】楊千嬅最打動你的三句歌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