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的熱搜排行榜上,來來去去都是那一些流量明星。要是有什麼精彩的舞臺或者作品與我們見面倒還好,但來來去去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或者是當天的妝發、造型。其實,比起這些流量明星,更多人想看到的還是那些老戲骨以及他們的精彩作品。
老戲骨有很多。那我們接下來,聊一下因《人民的名義》再度爆紅的李光復吧。
1946年,李光復出生於北京的一個農民家庭。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的父親非常具有智慧,後來他就棄農從商了。在俄羅斯做生意的李父親,憑藉一己之力提高了整個家庭的生活水平。而李光復的名字,也是反應了家裡經濟條件好轉的趨勢。
後來,李父親再次使用經商的頭腦。當初,他在北京低價買了一套四合院。而如今,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這套四合院的高價格就可想而知了。
四合院,承載了李光復的童年記憶。在這裡,同很多老北京人一樣,他也非常喜歡戲曲。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迷上了梅豔芳、李萬春以及李少春等人的戲。這戲曲的愛好,更是為他今後踏足娛樂圈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那個時候,李光復家境還不錯。在別的小孩子玩泥巴的時候,他把一根根的金條搭起了積木。這貧富差距,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但好景不長,11歲的時候,李父親因病逝世,家裡不復以前的風光。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李光復母親一個人的身上。
所謂「壓死的駱駝比馬大」,那個時期,李光復的家庭環境還是比較可以的,生活條件也比很多的家庭優渥。但考慮到「父母不能永遠陪著孩子」,李光復的母親更希望他擁有憂患的意識,於是,她讓李光復開始走進社會,給他分配撿破爛、到街上買東西,讓他提前體會人間的冷暖,不要再做一個在家庭庇蔭當中快樂長大但是沒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快樂小孩。
所以,在母親的教育下,李光復非常能吃苦,做什麼都比別人認真得多,也迅速得多,比如考人藝。在13歲的時候,李光復便考上了人藝,成為話劇表演的一名學生。剛開始的時候,他只能出演一些小配角,更是大家嘴裡常說的「龍套專業戶」。但在裡面,很多人都給予了李光復幫助,受到鼓舞的他,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幸好他的不放棄,才成就了這麼一位好演員,帶給大眾精彩表現。
認真的李光復,會把導演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比如在臺詞方面,無論是語句,還是語氣,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他便用老師的要求,來評判自己到底能不能休息了。在嚴要求的製作班底下,李光復的演技更是有了躍進式的進步。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們會給李光復教授很多的專業知識。李光復汲取得快又好。而回到了家裡,母親也一直在教導著李光復。不僅僅是老師們的愛徒,他更是母親眼中的好孩子。李光復的母親對他教育最注重的一點,還是他的金錢觀。畢竟,兒時的李光復用金條堆積木的往事,在她心裡生了根、發了芽。她多次稱,「錢財乃身外之物」,只有進到腦子裡的知識才會永遠地屬於自己。懂事的李光復,一直把母親的話記在心裡,也沒有了這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幕發生。
主攻藝術這條道路,是李光復的一個確切的目標。但其實,在父親離世後,為了生存,為了減輕母親和家裡的負擔,他也嘗試過很多的工作,譬如高中時期的售票員,他也當過導遊,更當過警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沒做過的。
在社會上,李光復見識了人生百態。他可以明白小偷間交流的暗號。那個時候,李光復偷偷地和司機打暗語,這才阻止了小偷的「財路」。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句話吧。其實,因為醫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在別的專業的學生窩在宿舍打遊戲的時候,他們的課後日常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而且,工作之後,「終身學習」更是他們必須遵守的教育理念。但在這種主攻藝術、四處兼職的情況下,李光復還能在名醫院當過整整3年的學生,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也有多努力了。
而李光復也是人藝出了名的「有錢人」,因為他是人藝第一位買車的演員。當時,人藝的所有人都流下了羨慕的淚水,其中以巍子和郭冬臨最為搞笑。當時,郭冬臨還氣衝衝地和巍子說,以後有錢也要買車,買來氣李光復。李光復這個名字取得可真是好,就簡簡單單的一輛座駕,也是遵循了名字的含義。李光復的座駕從麵包車,到捷達,再到寶馬。
事業上一帆風順的郭冬臨,在感情上,我也是磕磕碰碰。1981年,李光復和妻子何桂生結婚。婚後,兩人的愛情結晶兒子也誕生了。有一次,李光復帶著妻兒到動物園玩。在動物園的門口,兒子吵鬧著說,要吃香蕉。但在詢問了香蕉的價格之後,李光復卻被價格勸退了。他只得騙兒子說,香蕉不好吃,吃完嘴巴會很苦。這才打消了兒子吃香蕉的念頭。
而進了動物園看猴子,他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剝開了一根香蕉餵食猴子。這一幕,讓李光復大受打擊,覺得非常對不起兒子和妻子,因為沒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
在這樣的打擊下,李光復更加堅定了搞事業的想法。幸好,他的演藝事業早就步入了正軌。這兩年,《媳婦的美好時代》、《人民的名義》,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李光復身上的不凡潛力。這一次,李光復終於能給兒子買上了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