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00年前的巴黎女孩在杜樂麗遊樂園玩
🔍關鍵詞:#呼叫巴黎1920...
大家好,先做下自我介紹,這裡是非正式「巴黎雜誌社」——坐標巴黎,是一個精於研究「巴黎」的非官方年輕社區,由於是一個中西結合產物,中文音譯一下,叫作「帕裡絲MAG」似乎也不錯?那麼以後就叫我絲絲、小絲、絲絲動人...都不差。
我們的宗旨是志同道合之士,聚在一起,又玩又思,內容形式以「偶爾月刊」專題與日常圖文更新為主。
「偶爾月刊」是一個我們推出的不定時線上專題月刊,每期通過5-7篇圖文、1-3個視頻形式就某一話題做深度探討,第一個話題就是「巴黎為什麼能成為現在的巴黎」。
關於這個疑問,偶然間滑到100年前的巴黎,絲絲稍微明白了些—— 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亨利米勒眼中「女人像花一樣,遍地盛開」、《午夜巴黎》蓋爾坐上古董車穿越的...都是這個瘋狂二十年代。
海明威曾寫下:
「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此後一生中不論你去到哪裡,她都將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
他筆下的「流動的盛宴」正是100年前的巴黎。他懷念的除了100年前的巴黎瘋狂本身,應該肯定也難以忘記衝入他那段難忘歲月裡的人——
和斯泰因小姐探討哪個小說家的小說值得閱讀,被她教導S知識,辨別男同女同戀愛區別、
和菲茨傑拉德在巴黎小酒館喝香檳,雖嫌棄對方腿短、偶爾有些奇怪,但還能體面的互相真實讚賞對方的才華、
咖啡館裡讓他難以聚精會神寫作的、留著黝黑頭髮的女子,雖然當時的他已有妻兒...後來離婚了。
愛一座城市,又豈止城市本身那麼簡單,更是那個文藝繁盛年代集聚巴黎的志同道合之士吧!看看電影《午夜巴黎》裡的歡樂就是了。
👇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是這麼描寫初次見到的菲茨傑拉德:
「
斯科特那時是個大男人,但長得像個少年,一張臉介於俊秀與好看之間。他金捲髮,高額頭,眼睛興奮又友善,一張愛爾蘭人的嘴,嘴唇細長嬌嫩,如果長在姑娘臉上就相當漂亮了。他的下巴結實,雙耳周正,一個不算凸出但帥氣到近乎美麗的鼻子。僅是耳鼻自然構不成一張英俊的臉,但他的臉色、金髮與嘴唇就夠了。那張嘴讓你難以捉摸;等你熟悉他,就更難以捉摸了。
…
他身材清瘦,臉上略有浮腫,看去狀態並不好。他穿著合身的布魯克斯兄弟牌外套,裡面是一件按扣領的白襯衣,打著禁衛軍領帶。
…
我盯著他看,卻沒琢磨出什麼,只發現他有一雙形狀好看、頗合觀瞻的手,不太小。他在一張吧檯凳上坐下時,我發現他腿挺短。按照腿的正常比例來說,他該比現在還高兩英寸。
」
《午夜巴黎》裡的海明威(右下)與菲茨傑拉德(右上)
《午夜巴黎》裡的菲茨傑拉德與妻子
但別忘了,他還寫下:
「
巴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我們那時年輕,什麼事都不簡單,甚至連我們遭遇的貧困、突如其來的橫財、頭頂的月光、事情的對錯,甚至我身邊在月光下沉睡之人的呼吸,都不那麼簡單。」
」
《午夜巴黎》法國演員瑪麗昂歌迪亞飾演畢卡索的情人Adriana
在當時這座繁盛熱鬧的城市裡,年少貧窮的他活得不那麼簡單,但正如他自己所說:能寫出一篇好文,似乎就不那麼餓了。四十年後,他以非虛構回憶寫作了《流動的盛宴》——那段瘋狂的巴黎時光,而100年前的巴黎也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流動的盛宴」。
也許每個人都應該有讓他枝繁葉茂、野蠻生長的地方,那個地方可能就是——
在別處。就好似一些植物被移植到另一個地方,生長得更茂盛,雖然過程不簡單。
對於絲絲來說,這個地方就是巴黎。
當然,也歡迎志同道合的你,加入我們~
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那個讓你「生長繁茂」的地方。
下篇預告:#偶爾月刊#第一期#呼叫巴黎1920#第一篇,和絲絲一起穿越回《午夜巴黎》和《流動的盛宴》中的1920年吧...
Ok,Next Please...
文 | 帕裡絲編輯部
圖 | 電影《午夜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