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特色的民俗、適宜的氣候、便捷高效的城市綜合服務,為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廣州國際燈光節就是其中一個鮮活的例子,其不僅在促進經濟、文化發展、提升城市形象上發揮作用,而且在公共安全管理的運作機制和標準化城市建設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
廣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黃皓,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安保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工作。2018年廣州國際燈光節,給他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當晚數量巨大的觀展人數,還因為從那一年,廣州市開創了開放式場地大型活動採取預約制入場觀賞模式的先河,實現了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上創新。
黃皓回憶,2018年燈光節開幕式的那個晚上,到場參觀的群眾人數達27萬人次,面對如此龐大的人群,安全容量嚴重超荷。市公安局局立即啟動應急突發事件應對措施,許多民警帶領保安員用自己的身體來隔開人群,避免了險情發生。
隨後,市公安局立即與組委會進行溝通協調,對燈光節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採取大圍蔽管控、單向流動、遠端疏導等管控措施,首創預約入場新模式。從2018年11月29日實行預約制模式起,市公安局統籌調配支援警力,連續4日每天調配300名支援警力加強現場安全管控;遠端管制疏導交通,加大地鐵運力投入,對花城廣場周邊各主要路段和地鐵站人流、車流進行重點實施監測,提前做好交通應急措施規劃。以堅強的保障措施和應急處突力量,力保燈光節活動安全。開放式場地大型活動首次採取預約制入場觀賞模式,通過以場地安全容量控制人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8年後,安保模式和機制逐步完善,遵循「綠色安保」的工作思路,市公安局在警務資源上做加法和乘法,在警情監測、分析研判、預測預警、指揮調度、有效控制等環節,通過運用科技手段超前分析安全隱患,建立合理配置資源的主動服務型勤務,實現集約用警、高效運作、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在活動影響上做減法,減少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幹擾,實現大型活動安全有序與便民、利民、不擾民互利雙贏,解決安全與精彩的碰撞和衝突,力爭做到和諧統一。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政、方晴、王燕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