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從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板嶺鄉永富村寶貝隊易地扶貧搬遷到安陽鎮七星移民安置新區的壯族居民藍玉敏在編織工藝品。 「我丈夫因手術落下殘疾,行動困難,無法到更遠的地方打工。現在小區裡有了可以手工編織的扶貧車間,我每天有時間就可以來這裡做一些編織,每個月可以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補貼家用。」從都安瑤族自治縣板嶺鄉永富村寶貝隊易地扶貧搬遷到安陽鎮七星移民安置新區的壯族居民藍玉敏高興地說。 藍玉敏打工的扶貧車間是建在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的美華工藝編織廠的分廠。地蘇鎮是都安縣編織產業第一鎮,伴隨該鎮藤編行業的壯大,受益村屯遍及全縣19個鄉鎮,5萬多人從事藤編產業,藤、草、禾等「無用物」讓農民錢袋子鼓了起來。特別是藤編工藝品半成品加工遍及十多個移民搬遷安置新區,覆蓋3000多戶貧困戶,讓搬出深山的貧困戶找到了增收之道,藍玉敏就是受益者之一。(高東風 攝影報導)
12月16日,從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新民村加威隊易地扶貧搬遷到安陽鎮七星移民安置新區的82歲瑤族居民羅美金在編織工藝品。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編織的精美工藝品。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從事編織品製作。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打工。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工作中。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勞作。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務工。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製作工藝品。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地蘇鎮村民在家門口的美華工藝編織廠製作工藝品。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美華工藝編織廠的工人在統計產品數量。
12月16日,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美華工藝編織廠的工人正在卸從村民家中收回的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