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會亡失 記憶不散場

2020-12-23 無錫海之聲興源北路店

不經意間,2019年已經離我們而去。

「2020」,這個曾叫做「未來」的年份,已經成為「現在」。

第一批90後,也邁入了而立之年。

回首2000,那時滿懷著希望與憧憬的往事還歷歷在目,如今掐指一算才恍然間驚覺:

原來這一切,竟已過去20年了。

1999年,樸樹創作了歌曲《New Boy》,他在歌裡吟唱著對千禧年的憧憬,也同時許下了自己對2000年的展望:

「2000年,沒什麼更多的打算,就是乾乾淨淨做人,做點事吧。」

2000年,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口暢想未來,覺得無比快樂。

2020年,我們開始懂了,快樂是選擇。

20世紀末,空氣裡瀰漫著人類對「千年蟲」的擔憂。

大家說,在跨世紀的那一天,當秒針從23:59指向00:00時,所有的電腦程式都會出問題:

程序記錄跳不到2000年,會顯示1900年的一月一日,電腦會崩潰,然後還會停電、飛機墜毀、交通癱瘓……

後來,「千年蟲」沒有來,我們卻等來了章子怡。

那一年的章子怡,用「春風得意」四個字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憑藉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一夜成名後,電影《臥虎藏龍》又將她推向了國際。

從張藝謀到李安,從招娣到玉嬌龍,那些年裡的章子怡,眼角眉梢都盛滿了野心和欲望。

她在春晚舞臺上蹦蹦跳跳地唱著:

快點跟我跳吧,新的世紀正走來。

新的世紀還未走來之際,一名北大的學生走入了央視的大門。

他穿著肥大的西裝,打著不合時宜的鮮紅領帶,見人就咧起嘴笑著喊「老師好」。

那時《新聞聯播》的主持人肖曉琳從辦公室走了出來,學生激動地上前打招呼:

「肖老師,您好!我是來面試的。」

肖曉琳看著眼前黑黑瘦瘦的學生,嘴上說了一句「好的」,轉身回到屋就問裡面的同事:

「外面的猴子,誰招來的?」

誰能想到新的世紀剛一走來,猴子搖身一變,成為了那一年全國電視主持人大賽的冠軍。

那一年的撒貝寧24歲,剛成為主持人的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跟彼時已是巨星的章子怡有瓜葛。

2000年,得意的又何止章子怡和撒貝寧,還有未滿20歲的謝霆鋒。

春晚舞臺上,不羈少年扎著小辮戴著耳釘,牽著身穿婚紗的董潔緩緩走了出來。

那時尚且年幼的我,在看到這一幕時忍不住發出了感嘆:

「這人好厲害呀,婚禮都辦到春晚舞臺上去了!」

沒想到,一個月後他被曝光了正牌女友。

故事的女主角叫做王菲,彼時的她剛剛結束了與前夫竇唯的離婚大戰。

那一年,梁朝偉摘得坎城影帝,慶功宴上,王菲和謝霆鋒先後到場,好事的記者們自然不肯放過他們,拼命圍追堵截。

只是沒想到的是,王菲索性就牽著謝霆鋒的手,大大方方地走了出來。

11歲的年齡差,事業上的不對等,讓這段姐弟戀備受質疑。

年少輕狂的謝霆鋒卻不以為然:

「沒有策劃,沒有商量,只是忽然就牽了手。」

只是愛了就愛了。

就如章子怡在春晚開場中唱的那首《把春天迎進來》一樣,2000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一切都很新鮮,有新的「生」的希望,正破土而出。

在那個沒有手機,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閱讀成為了人們打發無聊的主要場景之一。

《故事會》、《知音》,甚至是英語老師推薦的英文報紙《21 世紀》,都成為了我們精神世界的口糧。

1999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一聲炮響,第一名韓寒的名字,一夜之間響徹千家萬戶。

只是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當了剛一年,隨著千禧年一起而至的,還有他七門功課不及格的成績單。

他的故事被報導後,引發了社會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討論尚未得出結論,韓寒便接到了校長建議他留級的通知。

他連爭取都沒爭取,直接退了學。

退學前,老師問他以後拿什麼養活自己。

他沒一絲猶豫脫口而出:「稿費啊。」

這句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幾個月後,他發行了小說《三重門》。

該書累計發行200萬冊,成為了中國近20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

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有一位少年也正經歷著相似的故事。

他從4歲便被母親送去學鋼琴,開始接觸音樂,可長大後卻連續兩次被臺北大學音樂系拒之門外。

被拒絕,是他在音樂路上學會的第一課。

他給劉德華寫了《眼淚知道》,被劉德華拒絕了;

他為張惠妹創作的《雙節棍》和《忍者》,也被拒絕。

實在看不過去的吳宗憲對他說:

「如果你一周內能寫出50首歌,我就給你出專輯。」

他一聽,眼睛都亮了,把自己關進房間10天,悶著頭寫歌。

這一年,專輯《Jay》揭開了自己的面紗。

這名叫做周杰倫的少年橫空出世,一場華語樂壇的《龍捲風》勢不可擋地席捲開來。

被這場風席捲的,還有一代人無可替代的青春。

孫燕姿憑藉一首《天黑黑》,搶走了周杰倫的最佳新人獎,唱著《勇氣》的梁靜茹制霸了長達14周的金曲榜。

五月天的《溫柔》,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周傳雄的《黃昏》,劉若英的《後來》,陳奕迅的《K歌之王》,徐懷鈺的《踏浪》,任賢齊的《浪花一朵朵》,陳明的《我要找到你》,汪峰的《花火》,金海心的《那麼驕傲》……

2000年的歌,隨便拎出一首,都是橫掃一片的金曲。

那一年,大張偉尚未褪去嬰兒肥,面對鏡頭沒心沒肺地笑,奶聲奶氣地抒發著自己對2000年的憧憬:

「我希望能去更多地方去玩兒,比如迪士尼樂園。」

那一年,在一檔名字聽起來很中二的選秀節目《宇宙2000實力美少女爭霸戰》中,有三位性格迥異的女孩脫穎而出。

她們組成了以「S.H.E」命名的女子組合,此後的二十年間竟無人再能超越。

那時,我們以為一切才剛剛開始,沒想到卻已是巔峰。

此後的20年間,傳統紙媒逐漸沒落,華語樂壇日漸式微。

奼紫嫣紅,轉瞬即逝。

站在2020的入口回首2000,能記起來的,都是一些瑣碎的稀疏平常。

那時的我總喜歡跟父母鬥智鬥勇,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業整齊地鋪在茶几上,然後開始認真看電視。

一隻耳朵聽電視裡的格格阿哥們吵架鬥嘴,另一隻耳朵時刻提防著門外父母的腳步聲。

雖然總免不了一頓打,但偷看電視的歡愉滋味,卻是一輩子都不能忘卻的。

那一年的電視劇可真好看啊,《還珠格格》、《西遊記》百看不厭。

一段「下集預告」,都讓人津津有味。

當時的小燕子幾乎是全民偶像,有人做過一個女明星熱度動態排行,她的熱度是其他明星的總合。

她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談起1999年的爆紅,坦言沒有什麼事能讓她快樂。

但一說起2000年,她卻笑了起來:

「我現在拍的電視劇我也很喜歡,雖然每天要哭哭啼啼的,但是我覺得是一種投入。」

這部劇就是紅到今天的《情深深雨濛濛》。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在趙薇最意氣風發的那幾年裡,還有許多人沒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失去了機電廠保安工作的嶽雲鵬,跑去一家小飯館當起了服務員,每天累死累活維持生計。

辛苦忙活了大半年才終於攢下了300塊。

2000年的大年初一,他獨自一人冒著寒風跑去郵局,拜託工作人員將這份微薄的存款寄回給河南老家的父母。

而剛剛離開少林寺的王寶強,此時已經來到北京。

他每天的日常就是蹲在北影廠門口,做著人們眼中那個不切實際的演員夢。

3年後,王寶強遇到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4年後,嶽雲鵬遇到了師父郭德綱。

但其實,有些人比他們等到的時間更長。

2000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6年的徐崢,已經28歲了。

外形不夠出眾的他一直不溫不火,沒有好的劇本,只能在話劇圈打拼。

直到遇上《春光燦爛豬八戒》。

豬哥哥與龍妹妹之間的愛情故事,從啼笑皆非到淚流滿面,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20年前,豬八戒失去了他心愛的小龍女,20年後,徐崢陶虹已牽手走過了17個年頭。

有些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2000年的Internet,是名副其實的「網上衝浪」。

「偷菜」、「搶車位」、「QQ 秀」、「跑跑卡丁車」、「熊貓燒香」……

這些復古的詞彙早已離我們遠去,可當年上網所帶來的新鮮感和愉悅感,卻是如今任何科技產品都無法再現的。

1999年2月10日,一個名為「OICQ」,只有幾百K的軟體正式上線。

對於初代網民來說,用QICQ滿世界找人聊天,其實算不上什麼複雜的事。

無非就是問一些「你在哪」、「你是做什麼的」,和7、80年代寫信交筆友差不了多少。

可是想要發展壯大QICQ,對它的創始人馬化騰來說,卻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為了吸引用戶,他在網上假扮女網友陪人聊天,受到用戶歡迎註冊人數瘋長後,又因付不起擴充伺服器的錢而不堪重負。

2000年,中國網際網路迎來了第一次網絡泡沫,馬化騰和他的QICQ岌岌可危。

同樣在經受挑戰的,還有一位叫做馬雲的中年人。

1999年,他丟下了國企的鐵飯碗,帶著17位同僚創辦了阿里巴巴。

在自己狹仄的小公寓裡,他躊躇滿志地對著眾人宣講:

「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不在於中國,而在美國的矽谷。」

下面的人沒怎麼聽明白,但都願意死心塌地跟著他幹。

可只有馬雲自己清楚,他的家底已經快見底了。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創業了。

成立過翻譯社,創辦過中國黃頁,跟著他一起回杭州的這群兄弟姐妹更是沒拿過一分錢工資。

他不知道前方的路到底在哪兒,也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走。

他心想,「不成功,便成仁」。

千禧年伊始,QICQ因為價格的原因沒能賣掉,緊接著又接到了美國ICQ的侵權訴狀,馬化騰急中生智將其更名為「QQ」。

隨後,他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到處尋找國外風險投資。

2000年5月27日20點43分,QQ同時在線人數首次突破十萬大關。

五個月後,QQ2000版本正式發布。

而另一邊的阿里巴巴,也成功拿到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

他們終於在這場網際網路的浪潮中,活了下來。

20年後,天貓「雙十一」定格2684億元,騰訊發布了「註銷QQ帳號」的消息。

很多人表示自己不會註銷,抹除的只是一串數字,刪除的卻是整個青春。

20年風雨變換,從過去到現在,那些記憶裹挾著青春,哪能說放就放,說散就散?

2000年,崔真理已經6歲了。

長得可愛迷人的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尚且年幼的真理早早在心中埋下了演員夢。

五年後,她報名參加了SM韓國少年選拔大賽,成為了C位出道的小公主。

來自釜山家境平平的少女崔真理,從此變成了首爾江南區的崔雪莉。

2000年,16歲的曹志祥還是一名高中生。

家境不錯的他在父母的教育下已經頗有擔當,他很會做家務,倒垃圾、吸地板、修剪草坪、鏟雪……甚至還會洗車、送報紙,打工賺零花錢。

他從小就愛運動,曾以成為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為自己的夢想。

四年後,他獨自一人從加拿大回到臺灣,因緣際會下成為了一名平面模特。

曹志祥變成了高以翔,他為自己取名「Godfrey」,希望自己可以自在高飛。

20年後,他們都沒能看見2020年新生的太陽。

她重新做回了真理,他也真的自在高飛了。

20年前,我們站在新世紀交替的關口滿懷希冀。

2000年,對我們有著格外迷人的一面。

它是香港電影裡的絕代風華,它是華語樂壇的勁歌金曲,它是一個又一個夢想的覺醒。

它讓我們漸漸察覺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讓我們開始急著長大,向它狂奔而去。

20年後,芳華逝,紅顏老。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20年前,《還珠》打開了一把金鎖,「範爺」二字在江湖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20年後,法律的鐐銬將她的演藝生涯徹底鎖死。

20年前,《冷酷到底》的羽泉被萬千粉絲爭相追捧;

20年後,《最美》卻早已凋零。

20年前,章子怡野心勃勃徵戰國際,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20年後,她為人婦為人母,臉上開始出現溫柔與慈悲。

20年前,轉戰小螢屏的李小璐憑著一臉的膠原蛋白,成為了無數觀眾心中的「天使」;

20年後,人們談論更多的是她的網紅臉和髮型。

20年前,韓寒說「這是七門功課紅燈,照亮我的前程」;

20年後,他感嘆「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這不值得學習」。

20年前,一名男嬰於湖南省懷化市誕生,為了歡迎千禧年的到來,家人為其取名「易烊千璽」;

20年後,一代頂流,勢不可擋。

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

二十年不過彈指一揮間。

那天在睡夢間,我恍惚坐上了回到2000年的時光機,它卻站在時光那頭對我微笑:

「別回頭,就往前走吧。」

文章轉自騰訊網

相關焦點

  • 《請回答1988》,青春會亡失,記憶不散場!
    人,各有味蕾,我未曾經歷過的舊時代,在那裡,他們的生活還有另外一幅人世圖景,有冷戰,但內心火熱,不富裕,但歲月溫暖。人,各有味蕾,我未曾經歷過的舊時代,在那裡,他們的生活還有另外一幅人世圖景,有冷戰,但內心火熱,不富裕,但歲月溫暖。
  • 青春會亡失,記憶不散場
    01.青春永不完結無需多介紹,《播出期間,中韓網友同步追劇,遵循前兩部的套路,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猜老公猜得不亦樂乎。在《請回答1988》之前,導演申浩源已經帶領團隊創造出《請回答1997》和《請回答1994》兩部爆款,而《1988》更像是導演與編劇不斷磨合後誕生的完美作品。每次看《1988》,我都在想,為什麼我們能在韓劇裡面找到青春,找到童年的回憶呢?
  • 請回答2000:青春會亡失,記憶不散場
    大家說,在跨世紀的那一天,當秒針從23:59指向00:00時,所有的電腦程式都會出問題:程序記錄跳不到2000年,會顯示1900年的一月一日,電腦會崩潰,然後還會停電、飛機墜毀、交通癱瘓……在那個沒有手機,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閱讀成為了人們打發無聊的主要場景之一。《故事會》、《知音》,甚至是英語老師推薦的英文報紙《21 世紀》,都成為了我們精神世界的口糧。
  • 懷念永遠的小紅莓,青春終將散場,但記憶不會打烊
    但對我而言,更是在用一種殘酷的方式挑明,青春終將散場的事實。難以忘懷的,是觸及靈魂的空靈與迷幻初識小紅莓,是因為我的好朋友迪達君的推薦。作為王菲的忠實粉絲,他告訴我,遠在大洋彼岸的一個「小紅莓」樂隊,有一首《Dreams》和王菲採用的同樣的唱腔。
  • 追夢的青春不散場(金陵夜話)
    轉瞬之間,南京青奧會漸至尾聲。8月25日夜晚,當最後一場田徑比賽結束,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完成了8天田徑賽的使命。800多位「小青檸」聚在一起,以一場「告別奧體田徑場·告別青奧」儀式,與自己的青奧之旅揮手作別。歡笑、訴說、擁抱,說好不哭的他們齊聲吶喊:「我們正年輕,青春不散場!」   是啊,誰又能忘懷這段青奧時光呢?
  • 一笑傾城,青春不散場
    自古好劇配好歌,創作才子汪蘇瀧一言不合就二次元獻唱,甜蜜指數爆表,「就承認一笑傾城一見自難忘,說什麼情深似海我卻不敢當,最浪漫不過與你並肩看夕陽。」清爽的旋律,浪漫的歌詞,滿滿的陽光,與劇情的匹配度也極高,刻畫了每個悸動的小動作。肖奈:外表清俊雅致、風採佳絕,想讓人不為之傾倒都很難。"
  • 羽辰原創歌詞選之《青春不散場》
    門外一棵垂楊柳晚風送來幾多愁是誰在舉案齊眉是誰在把酒言歡我們逝去的青春永遠不褪色像鐫刻在墓碑上的銘文那些歲月給我們的是最好的回憶假如有一天你忘了自己請翻開日記它會告訴你見證光與明哪怕突然消失不見我依然可以把你找尋你最珍惜的是我們的情誼不管未來如何 我都會在遠方等著你 我們的青春永遠不散場
  • 《白線流 25歲》致我們散場的青春
    我喜歡圓子,我不喜歡真佳。歲月在飛馳,我第二次完整去看這部戲,我開始喜歡大河內,開始喜歡真佳。歲月改變了我的審美,對一個人的態度,但是還是改變不了我對《白線流》十年如一日的念念不忘。是青春的名義,是冥冥的指引,使得我們永遠擁有真誠的回憶。記憶中相識的片段,愛過的人,深深地沉入心底。
  • 小時代4:青春終究是會散場的
    在《小時代》四當中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姐妹情誼,以及撕逼大戰之後,時代姐妹花永遠不分家,終究成為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儘管在故事的結尾被擊得粉碎,不過,友誼即便不能地久長存。擁有過曾經最美好的歲月也是一個難得可貴的。那就讓小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部影片吧。
  • 雲演奏致敬畢業生,青春不散場
    雲演奏致敬畢業生,青春不散場 2020-07-08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季青春不散場,燃爆記憶的BGM都在這裡~
    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關於我爸媽的青春記憶就是穿著喇叭褲,扛著錄音機聽著歌~那時候的音樂都是裝在磁帶裡的囤囤上學那會其實也囤過不少熱門的磁帶有關於我的青春BGM大概就是這些吧↓ ↓ ↓我想都能在這包心相印會唱歌的紙巾2.0中找到
  • 東南大學畢業生離別獻歌「青春不散場」
    東南大學畢業生離別獻歌「青春不散場」 (1/4) "← →"翻頁
  • B站夏日畢業歌會:青春永不散場
    這是一生一度的青春,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夏。每代人的青春,也自有其盛夏。回望過去,多少80後曾在初戀時幻想過手握吉他,為同桌女孩彈唱老狼那首「同桌的你」,又在2003年的秋天將隨身聽裡樸樹那首的「生如夏花」加入循環播放。而在2005年夏天,全家人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那個名叫李宇春的短髮女孩獲得「超級女聲」總冠軍,則成為了全體90後的記憶。
  • 2018,青春散場
    2018年快過去了,回望2018年,對80後的我來說,青春已經散場。 2018年的3月14日,霍金去世了。霍金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知名度極高的人物,他的《時間簡史》家喻戶曉。 在我的青春時代,那是在2006年,我在北京友誼賓館的一間小型會客室裡見過霍金,而且還與他有過一場對話。正因為這次對話,我生平第一次上了電視——湖南衛視的新聞。那時候我是一個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的研究生。
  • 畢業季,青春終會散場,照片上的回憶永不褪色
    [PConline 之青春畢業季]大學,人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段日子:無論是三年、四年還是五年,同窗愛、師生情,還是說飯堂阿姨與你小手一抖肉全都沒有的故事;在青春的年華裡,你或許為愛追逐過,為考試不眠不休過,甚至為夢想躊躇不前過……在畢業季,青春會散場,回憶會成為你生命最好的養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會逐漸模糊,但是留存在照片上的回憶,卻永不褪色。
  • 吳奇隆50歲,青春散場
    而曾經的那個青春偶像吳奇隆,仿佛並沒有50歲的樣子。他依然在揮灑著青春。對於他的印象,歌唱舞臺多於熒幕,基本上還是小虎隊唱歌的那個年代,後來的戲並沒有看多少,但是這個形象其實是抹不掉的。而吳奇隆的神奇正是在於他跨越了仿佛兩個年代,90後熟悉他的四爺形象,而70後則記憶著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明星。時值偶像50歲,感慨一番,青春真的散場了嗎?
  • 青春不散場,跟著明星去旅行!
    都說青春不散場,那不妨來追隨那些青春劇集裡的景點,來一次任性的旅行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臺灣 必踩地:白沙灣 臺灣可是小清新們必巡禮之地了。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片尾處主角們畢業旅行的目的地就是這裡。電影海報上的碧海藍天水清沙幼的美景也取自白沙灣。
  • 筷子兄弟工作室註銷 《老男孩》老了青春最終散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筷子兄弟工作室註銷 《老男孩》老了青春最終散場 說起筷子兄弟,你耳邊響起的飽含青春逝去遺憾的《老男孩》,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父親》,還是還原最簡單快樂的《小蘋果》?對小賊來說,不管哪一首,都滿是成長的痕跡。
  • 水木年華:青春終究會散場 我們還在堅持什麼?
    40位專業樂評人投出2票,這個真的出乎了大家的意料,每個人都有喜歡與不喜歡的權利,一位稱他們40多歲了,演唱青春的歌,音樂沒有新意,另一位評委是23歲的年輕人,他稱中年人的油膩根本打不動不了他,對此,鄭鈞直言不諱說:「 油膩是說人不真誠的意思麼?猥瑣就說猥瑣,狡猾就說狡猾,油膩和年紀大小無關,年輕人裡也有很多猥瑣和狡猾的人!」
  • 青春散場,不訴離殤:致敬八十年代的情懷
    「文學青年」這一稱號好像就是從那時候流行起來的,那時候的人都以能冠上這個名號為榮,就連青年男女約會也常常會手握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交流的話題也會圍繞著保爾·柯察金和冬妮婭最終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而展開。那個年代,生活真的不止苟且,還有詩歌和遠方,讀書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