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驛站。「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阿根廷前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詩人和小說家博爾赫斯如是說。
「讓溫暖更溫暖」公益捐贈書
在北京市西城區佟麟閣路,有一家獨樹一幟的書店——「模範書局+詩空間」,它開在一座有著113年歷史的老教堂裡。走進書店,讓人有種穿越的恍惚感。高聳的穹頂、炫彩的天窗、復古的木地板,散發著歷史的神秘魅力,書店把原來洗禮池的位置,設計成舉辦活動的舞臺;再往裡走,是為讀者供應茶和咖啡的吧檯;吧檯後面,是一排擺放著精品書目的環形書架。
記者注意到,書店裡還擺放著兩臺古老的凸版印刷機,可讓讀者在閱讀之餘,感受印刷歷程;左側設有文創產品區,右側則陳列著古代活字印刷術的裝置——活字為「模」,盛器為「範」,這便是「模範書局」名字的由來。
「傳薪書香文化,雕槧紙上風景。」是模範書局一直堅守的初心和宗旨。正如其創始人姜尋在《致模範書局的書友們》中寫到:「我們用苛求的選書、精緻的空間改造,為書友搭建一個充滿書香的空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不但對文化要有清晰的認識,於此同時還要保持如一的品質,讓京城多增添一縷書香。」
模範書局最早成立於2014年,從北京前門楊梅竹斜街一家民國年間的老建築內嶄露頭角,2017年及2018年,穩紮穩打帶來了天橋藝術中心以及金融街購物中心兩家閱讀空間,再到去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迎來了「模範書局+詩空間」的燦爛新生……六年時間,完成了一家獨立書店的華麗轉變。
幾家模範書局由於地域環境的不同,書目和讀者也有所差異。「楊梅竹斜街的創始店,地處北京新興的文藝胡同,讀者以文藝青年為主;天橋藝術中心店地處在演藝中心以及親子活動的區域,書的分類上主要以戲劇、電影以及親子為主打;金融街購物中心店是一家商場店,讀者主要以金融人士為主,除了財經書籍主打的是文創設計。」姜尋介紹。
「模範書局+詩空間」所在教堂為中華聖公會教堂,始建於1907年,是基督教中華聖公會在華北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中心教堂,坐北朝南,其平面為拉丁十字形,頂部有兩個八角亭作為天窗和鐘樓。立面門窗為仿哥德式,山牆和屋面採用了中國清式硬山做法,別有一番風韻。這個教堂是教會建築中體現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早期作品,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對百年教堂改造中,姜尋親自設計,在不破壞原來格局基礎上增加了現代實用性,使百年舊址升級,煥發新生,古典與後現代結合,既尊重建築本身也賦予更多的意義。姜尋說,這家店匯聚模範書局的人文精神,把經過歷史沉澱的書和經過歲月洗禮的老教堂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大眾可以真實觸摸歷史文化的詩意空間。這也是姜尋最初的願望。
「開書店不能光靠情懷主導,這個時代情懷不能玩爛了,情懷不落地,店走到半路就『死』了,末路英雄,沒人知道。我認為一個好的書店,不僅僅是裝修高雅,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品質的書。」姜尋告訴記者,模範書局的書大部分是他親自挑選的。「我個人研究出版好多年,也做裝幀和設計,『詩空間』選書題材上以文史、社科、藝術類為主,書的封面要精美,不太賣『雞湯書』。總體來說,以收購的舊書古籍居多,讀者裡面專家群體較多,這對我們也是一個促進,跟文史專家交流,非常豐富我們的視野。」
2019年,「模範書局+詩空間」先後兩次榮獲最美書店獎項,成為京城新晉「網紅」書店,目前大眾點評的收藏量達8萬多,是北京獨立書店中最高的。對於模範書局未來的規劃,姜尋說,書店向讀者提供的不只是書籍本身的商品屬性,更多的是多元化文化價值。一方面,擴充書籍品種增加文創產品,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另一方面,豐富展覽展品及與讀者互動體驗的活動,致力於打造世界級最美書店、最受歡迎的閱讀空間。
模範書局創始人 姜尋
Tips:關於模範書局創始人姜尋:
詩人、畫家、設計師及古籍收藏家。身兼全國傳統印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副秘書長、文津雕版博物館館長、煮雨山房藝術總監等職。歷年來在北京、上海、瀋陽、瑞典、日本、韓國等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舉辦大型美術展數十場。為國務院國管局、文化部、財政部、國家圖書館、國家博物館等單位設計圖書封面及相關產品百餘種,曾獲得「第一屆中國出版政府裝幀設計獎」、連續三屆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等多個獎項。喜好收藏鑑賞,尤其對古雕版收藏研究頗有造詣,是國內收藏古雕版最多的收藏家。2016年被北京印刷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8年應邀任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