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感於生活中所謂的(專注)看見、(無意)忽視、(刻意)遮掩,不但是同時共存,同樣的遮掩動作個別命運與意義又大不同。新作《遮公掩音》系列,混搭「遮公」、「掩音」和「你遮我擋」三個主題,論述「照片作為訊息傳達的工具角色」與「影像是為哲學式個人省思的筆記」的本質差異,並藉圖回應相關內容的小體悟——任何有關看的能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心掩」符徵在先,「鏡遮」符號隨之在後。
個人將拍照活動中,凡是藉鏡頭位置、周遭物件(樹葉、電線桿等),所造成的「主角殘缺」結果,都簡稱為「遮公」。遮公篇裡,影像內容集中在公共空間裡男性歷史英雄主義人物的塑像,以訊息、「記錄照片」、大眾的角度,思索古今的各種人為掩飾,以及他們在當今新的論述下,常被人們遺忘,甚至被數碼科技虛塑出的名人取而代之的文化事實
「掩音篇」除了刻意借觀世音佛的「音」字表徵女性之外,內容也偏向觀看活動中主觀「心掩」的認知現象;一種因個別智識、品味涉入,導致面對同一對象的賓、主難有定性,以及符號意義無規格化的問題。相對於刻意、陽剛、強行的「遮公」,「掩音」有其另一種和性別無關,委婉、多意表述的方式以及內斂面對遮掩的心情。精神上,觀音在面對世間不平、不真,有遮掩的情形時,大都向外力求溝通與平撫,向內則是隱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情。
因此,「遮掩」系列中的影像,都試圖顛倒大眾生活裡,對既有賓、主的認知與習性,以引起更多文化中的性別思辨。至於命題上,個人也採詼諧、調侃語氣,平淡面對。
遊本寬藝術及教育履歷:
現任:臺灣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教授
學歷:美國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美術攝影碩士(M.F.A.)1988、藝術教育碩士(M.A.)1988
經歷
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專任‧特聘教授(2010-2012)、專任教授
臺灣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系主任
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字媒體、信息整合實驗中心」主任
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兼任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臺灣藝術大學「跨媒體應用藝術研究所」及「動畫多媒體研究所」兼任教授
上海師範大學訪問學者2011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S.U.)訪問學者(1999-2000,2005-2006)
個展
★2011 《東看‧西想》――遊本寬「編導式攝影」,上海師範大學藝廊
2011 《潛‧露》――2011遊本寬個展,臺北,大趨勢畫廊
2002 《臺灣新郎》攝影展,臺北,政治大學藝文中心
2002 《法國椅子在臺灣》,美國,費城,彭畫廊
2001 《閱讀臺灣,1212》,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2001 《回憶與再現,遊本寬1988-1999大影像作品展》,臺北,政大藝文中心
2000 《臺灣房子》,德國柏林Forderkoje藝術空間
1999 《法國椅子在臺灣》,臺北,伊通公園
1990 《影像構成》,臺北市立美術館,臺中,省立美術館
1989 《龍的視野》,美國,俄亥俄大學Seigfried藝廊
1985 《城市獵人》,英國,GREYLANDS學院
1984 《遊本寬首次攝影個展》,臺北,美國文化中心
聯展
2012 《保庇‧保庇──宗教藝術聯展》,臺北,大趨勢畫廊
2011 《時代之眼──臺灣百年身影》,臺北市立美術館
2011 《臺灣影──當代影像展》,臺北,大趨勢畫廊
2011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教師美展》,北教大第一展示中心
2010 《出社會:1990年代之後的臺灣批判寫實攝影》,臺北「臺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
2010 《第十四屆桃城美展》評審委員邀請展,嘉義市文化局
2010 《苗慄縣99年度苗慄美展》評審委員邀請展,苗慄縣文化局
2010 《攝影鬥陣》,臺北「臺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
2009 《Photo Taipei 2009》,臺北「六福皇宮」
★2009 《2009臺北/平遙攝影文化交流展》,臺北「華山藝文中心」
2009 《2009 Taiwan Photo Bazaar》,臺北「信義公民會館」
★2009 《講‧述兩岸當代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8 《小甜心──伊通公園二十周年慶》,伊通公園
2008 《亞洲視覺設計大觀》,藝術博物館,臺灣藝術大學
2008 《非20℃──臺灣當代藝術中的『常溫』影像展》,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8 《攝影家的書──世界名家攝影集特展》,臺北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2008 《不設防城市──建築與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2008 《築.影四人展》──臺北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2006 《生態‧藝術‧文化─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啟動宣示活動》,文建會、國立臺灣美術館
2006 《臺北二三:二三觀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2006 《超‧現實》,臺北市立美術館
2005 《限制的自由──臺灣當今藝術》,美國,賓州,The Grossman Gallery
2005 《蓬萊圖鑑──世紀末臺灣歷史意象》,臺北,大趨勢畫廊
2005 《第十七屆全國美展評審邀請展》,臺北、高雄、花蓮
2005 《二00五關渡英雄志──臺灣現代美術大展》,關渡美術館,臺北藝術大學
2004 《第七屆CEPA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美國,紐約州水牛城,CEPA藝廊
2004 《Co4臺灣前衛文件展II──藝術轉近》,板橋,北縣政府行政大樓,文化總會
2004 《立異──九0年代臺灣美術發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2003 《2003千禧之愛──兩岸攝影家聯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臺南市攝影文化會館
2002 《磁性書寫II》,臺北,伊通公園
2002 《爵士二十風華》,臺北,爵士攝影藝廊
2002 《臺灣辛美學》,臺北,觀想藝廊,中壢,中央大學藝文中心
2002 《幻影天堂──臺灣當代攝影新潮流》,臺北,大趨勢藝術空間
2002 《第十六屆全國美展評審邀請展》,臺北、高雄、花蓮
2002 《亞洲超真實生活》臺、日、韓三國攝影聯展,日本,橫濱,港都藝廊
2002 《跨文化視野》,美國,賓州 Southern Alleghenies Museum of Art, Altoona,
Johnstown, and Ligonier Valley三地巡迥展
2002 《第六屆CEPA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美國,紐約州水牛城,CEPA藝廊
2002 《2002亞洲攝影雙年展》,韓國,漢城Gallery La Mer
2002 《尋找未來的樂園》,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當代藝術中心
2001 《尋找未來的樂園》,美國,紐約州水牛城,CEPA藝廊
2001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美術節教授聯展》」,美術大樓藝廊
★1999 《複數元的視野》,北京中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山美術館、交大藝術中心
1999 《臺灣傳統藝術之美》,中壢、中原大學
1999 《入→ ZO O》,臺北,大未來畫廊
1999 《萌芽‧生發‧激撞》典藏常設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9 《中、歐藝術家「你說.我聽」主題展》,法國、巴黎,碧松現代美術館
1999 《第十五屆全國美展》評審邀請展
1998 《中、歐藝術家「你說、我聽」主題展》,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7 《中華攝影教育學會教師作品聯展》,臺北,國父記念館
1997 《第三屆臺南市美展評審邀請展》,臺南市文化中心
1996 《臺北市立美術館1996雙年展:臺灣藝術主體性》,臺北市立美術館
1996 《臺灣近代寫實人像攝影展》,臺北,國父記念館
1996 《』96華燈攝影節邀請展》,臺南,華燈藝術中心
1996 《第二屆臺南市美展評審邀請展》,臺南市文化中心
1994 《真假之間‧遊本寬、章光和、陳順築攝影聯展》,臺北,阿普畫廊
1993 《花蓮縣「太魯閣風情特展」評審邀請展》,花蓮市文化中心
1992 《十一月韓國攝影水平》,韓國,漢城市立美術館
1992 《『92臺北攝影節老、中、青三代聯展》,臺北,恆旭攝影藝廊
1991 《『91臺北攝影節老、中、青三代聯展》,臺北,彩虹攝影藝廊
1989 《重構的照片》,美國 ,費城,LEVEL 3 攝影藝廊
1989 《第一藝廊邀請展》,美國,紐約
1983 《VIEW-FOUNDER攝影群聯展》,臺北,爵士藝廊
1981 《光影流連》,臺北,來來藝廊
作品典藏記錄
2011 臺北市立美術館《潛‧露》系列五張
2011 上海師範大學,《東看‧西想》系列八張
2011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新郎》系列十張
2010 福建泉州華光攝影藝術學院「郎靜山攝影藝術館」,《臺灣水塔》系列十張
2009 國立臺灣美術館,《真假之間-信仰篇》,十六大巨幅照片與影像裝置
2008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的公共藝術--地標篇》,十大張巨幅照片與投影裝置
2008 《有紅線的風景》,伊通公園,私人典藏
2004 《法國椅子在臺灣》、《臺灣新郎》,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的第六及七屆《CEPA藝廊攝影藝術拍賣雙年展》,私人典藏
2001 國立臺灣美術館,《芝加哥地圖C-5》
2000 《臺灣房子》衣櫥系列,德國柏林Forderkoje藝術空間
1993 臺北市立美術館,《有關於高更》、《蘇珊的日記第三十六頁》及《紅色染料#5》
委託策展/策劃
2009 「臺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國立臺灣美術館
2012 《美育》185,「觀 • 當代影像」專輯,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計劃
2009 臺灣「當代攝影家」對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國科會(2009/08/01—2010/07/31)
2008 「國立臺灣美術館」攝影收藏品的現況研究,國立臺灣美術館(2008/06/01—11/31)
2005 《美國大學攝影教育在「後攝影」之後的研究》,國科會短期出國研究補助(2005/0901—2006/01/31)
1999 《美國大學攝影教育的現況研究》,國科會短期出國研究補助(1999/08/01—2000/07/31)
會議與期刊論文
2012 《當代寶島業餘攝影怎麼玩?訪談錄》,《美育雙月刊》,185
2011 《臺灣當代攝影論》,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學報》,22
2011 《「鏡像」的內觀與並置藝術》,《現代美術》,155
2011 《看見‧臺灣‧公共‧藝術》,國立教育編譯館,《美育雙月刊》182
2011 《從照片在「觀念藝術」的角色中試建「觀念攝影」一詞》,《中國攝影》三月刊
2010 《臺灣「當代攝影家」對影像數位化的互動研究》,2010中國麗水攝影高端論談
2008 《磚瓦、水泥之外》,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137
2008 《學拍照?還是學攝影?》國立教育編譯館,《美育雙月刊》162
2008 《美國大學攝影教育現況──兼窺探其數位化的未來,國立教育編譯館》,《美育》161
2007 《從Adobe「數字影像圖庫」看廣告攝影教育的可能轉向》,第十五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
2005 《臺灣大專院校數字攝影教育適應性的觀察與省思》,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學報》,8
2004 《臺灣大專院校數字攝影教育適應性的觀察與省思》,第十二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
2002 《從照片在「觀念藝術」的角色中試建構「觀念攝影」一詞》,《廣告學研究》,11
2002 《拍照記錄的藝術》,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101
2002 《從照片在「觀念藝術」的角色中試建構「觀念攝影」一詞》,第十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
2002 《「數字攝影」舊美術的新科技工具?》《美育雙月刊》,125,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2001 《攝影現代化中的「純粹性」審視――以美國「形式主義攝影」到「表現主義攝影」為例》,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學報》,4
2001 《「科技藝術」數位化的人文省思》,藝術的理性面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1997 《「美術攝影」試論》,中華攝影教育學會,攝影與藝術專題學術研討會(臺北)
1997 《從「美術攝影」到捏造美術--以「非常捏造影像展」為例》,臺北巿美術館,《現代美術》73
1997 《臺灣近代廣告攝影的影像表現形式研究》,中華攝影教育學會1997年會(臺北)
1996 《數字影像紀元中的國小攝影教學》,藝術教育的根源省思學術研討會(花蓮師院)
1996 《風景攝影導論》,中華攝影教育學會,風景攝影專題學術研討會(臺北)
1996 《臺灣廣告攝影的現況省思》,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5-』96, 8
1994 《超現實主義攝影》,第二屆華人華裔攝影家研討會(中國.珠海)
1994 《超現實攝影在雜誌廣告上的應用--〈天下〉雜誌廣告內容分析研究》,第二屆中華民國廣告暨公共關係學術研討會(臺北)
1993 《超現實影像在廣告攝影中的角色探討--以服飾攝影為例》,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討會(臺北)
1993 《西洋攝影史概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1992 《從「照像」、「造像」中看西方六0年代以後的美術攝影》,省立美術館,《臺灣美術》16
1992 《矯飾攝影的縱觀與橫思》,臺北巿美術館,《現代美術》44
專著出版
2011 《臺灣公共藝術――地標篇》(政大學術研究出版補助)
2009 《手框景‧機傳情》――政大手機書 / 政治大學
2003 《美術攝影論思》/「藝術論叢」80,臺北市立美術館(政大八十周年百本好書)
2002 《臺灣新郎》――「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 / 教育指導(政大八十周年百本好書)
2001 《真假之間,遊本寬閱讀臺灣系列之一》/ 交通大學(政大八十周年百本好書)
1995 《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 臺北 / 遠流(國科會甲種學術研究獎勵)
1990 《遊本寬影像構成》
翻譯出版
1997 《近代女性主義肖像攝影》,《中華攝影教育學會攝影與藝術論文集》
1994 《六O年代到八O年代的攝影與藝術運動》,《現代美術》54.55
1993 《女性主義及其在後現代主義中的地位》,《現代美術》50
1992 《新地誌型攝影》,第二屆臺北攝影節專刊
社會職務
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美術品攝影類典藏委員、諮詢委員
曾任:《現代美術學報》(臺北市立美術館)學術委員,T-photo 攝影雜誌編輯委員,Image攝影雜誌專欄編輯,視丘「影像空間」展覽策劃人、中華攝影教育學會秘書長(10年)、第一屆臺北攝影節總幹事、消費者基金會「媒體消費委員會」委員、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委員、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市美館攝影類申請展、臺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多屆「全國美展」及「全省美展」攝影類、新聞局「金鼎獎」、「高雄獎」攝影類評審委員、臺南市美展、全國大專杯攝影比賽、各縣市文化中心、自然科學博物館、郵政總局、省勞工處、「臺北攝影節」、「華燈攝影節」、新聞評議委員會攝影比賽,吳舜文新聞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及私人企業(柯達、富士、佳能、柯尼卡、大同、統一、101大樓、新東陽)、各縣市攝影學會所舉辦的全國或分區攝影比賽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