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動亂,要遷都了?

2021-02-13 米宅海外

最近,泰國有點不太平。

先是水災,又是大規模遊行,巴育甚至宣布曼谷自15日凌晨4時起進入嚴重性緊急狀態。

政局動蕩的背後,隱藏著經濟問題。

別問我為什麼不罵泰王,遊行不都是為了抗議他?

泰國《欺君法》第112條規定,國民如果辱罵國王就會被被送去吃3—15年的牢飯,而且這個條例是對外國人適用的。

今天不談政治,不聊泰國變亂的原因,很多公號也都談過了。

雖然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看不慣泰國王室和軍方的做派,但是現階段,泰國各界的明智之舉還是恢復經濟為好。

泰國的大規模抗議距離真正的革命,也相差十萬八千裡。

沒先進思想的指導,沒堅強的組織領導,也沒核心的領袖指引。

民眾懷念的他信現在還在海外流亡。

那就來聊聊這次泰國的遊行抗議為什麼集中在曼谷?

泰國的大規模抗議,根本原因還是泰國民眾的不滿。

而曼谷城市病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矛盾跟本次抗議也有很大關係。

前段時間的洪災,更是把已經討論很多年的遷都議程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自10月7號以來,受連日暴雨影響,泰國遭遇10年來最大的洪水。

泰國曼谷已經泡在雨裡幾個月了,泰國民眾怨聲載道,泰國東北地區洪災更是嚴重。

泰國,真的要遷都嗎?

遷都,不是我在胡說,泰國總理自己都講過。

泰國遷都的說法,由來已久,他信當政時期曾最早提出遷都構想,理由是曼谷交通太差,洪水太多,人口太密集。

9月18日,在 「泰國連接世界」論壇上,泰國總理巴育再次提出遷都的兩種可能方法:

 

「一是要找到既不遠也不遠的城市;二是搬到曼谷外圍地區,以減少交通擁擠。」

 

這是泰國實權軍政府高層首次親自提出了遷都的話題。

巴育甚至比他信更進一步,當場提出了「遷都備選方案」,並「要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研究」。

近年來,曼谷的人口在急劇增加,面積1568平方公裡的城市面積中擁擠進了1197萬的人口,其中近一半是貧困人口。

曼谷可以說是人滿為患,8千多萬泰國人,有三成在這裡扎推。

而泰國政府卻沒有進行配套的城市規劃,也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和世界第八大交通最為擁堵的城市。

這些汙染和擁堵問題之嚴重,甚至都已經超過政壇的動蕩,成為曼谷民眾最關心的話題。

近幾年,洪水對曼谷市區的影響是越來越大了。

但是在近幾十年房地產開發導致農田被住宅和商業建築佔用,使得這一地區對洪水的緩衝能力極大地下降了。

像這樣的抗洪雨水公園被叫停了不少

然而這6個防洪設施建造項目的用地,有4塊已被出售給房地產商用於建造住宅和商業區。

經合組織已經將曼谷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城市之一。

由於每年地表沉降平均值為1.3公分,再過30年,也就是2050年,曼谷地表沉降超過1米。

現在的海水倒灌高度為高於海平面1.5米,加上沉降的1米,曼谷40%的土地將浸在水裡,地鐵系統風險度極高。

2015年,泰國國家改革委員會遞交了一份《曼谷沉海報告》。

報告指出,由於高層建築過多,地表沉降,曼谷將在15年內降至海平面以下。

50年內,曼谷大部將處於海平面以下。

政府首腦提出遷都願望,在泰國已不是第一次。

早在1943年,當時的軍政府總理波元帥就首次提出應該把首都遷到碧差汶府,操哇立擔任總理時期也曾提出在北柳府建設新都。

而他信任期內也提出過遷都那空那育府,距離曼谷100公裡,是泰國中部與東北部之間的交通要道。

相當於北京部分功能向雄安新區轉移,這個方案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和實現的可能的。

另外,呵叻府也曾經是遷都的考慮地點之一。

它目前交通基礎設施比那空納育府更加完備,首條中泰高鐵也將橫穿市中心,又有新的城際高速公路與曼谷連接。

而且地勢高不會發生水災,但離曼谷近200公裡。

曼谷是泰國唯一的單核城市,沒有可供選擇的多個核心城市。

清邁、普吉、芭堤雅,在曼谷面前,跟縣城沒區別。

曼谷是泰國絕對的中心,GDP佔到泰國全國總量的44%,對外貿易量佔到全國90%。

經過數百年的經營和累積,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45%的經濟總量,三分之二的航空運輸,全部集中於曼谷。

遷都就等於要把泰國的產業結構重新調整一遍,可不是光蓋樓修路就行。

遷都口號喊的響,但曼谷未停止建設。

 

曼谷仍在擴展素萬那普機場和地鐵系統。

 

素萬那普機場擴建後,到2030年年吞吐量將增加至1.5億人次。

 

到2023年,大曼谷地區的地鐵線將長464公裡,將超過倫敦和紐約市。

 

可以說,到時候曼谷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城市。

 

去年9月,泰國議會更是通過法律將曼谷定為「亞洲日內瓦」,許多聯合國和國際機構也已遷往曼谷。

 

曼谷,還是泰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泰國是允許私人擁有土地的國家。

土地不可隨便開發,拆遷重建也要經過居民的100%同意才行

即便同意,被搬遷的地區的徵地費用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不是泰國政府能夠承擔的。

遷都還有一個重大阻礙,那就是王室。

曼谷王朝開國240年來,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全部集中在這裡。

就算企業能搬得走,大皇宮怎麼搬?

如果只是為了緩解城市壓力,就讓泰國王室離開住了240年的龍興之地?

欺君法警告!

泰王是真正握有實權特別是軍權的真國王。

民選政府待在曼谷,待在泰王的眼皮子底下,泰王才放心。

王公貴族,軍方政要,統治階層的根基都在曼谷紮根百年了,讓這些人拋下基業,跑去另個地方重頭再來?

他們會去嗎?遷都,還遷的動嗎?

再重建一整套首都基建,修建連接新舊都之間的交通線,有錢嗎?

泰國政府有這樣的財政實力嗎?

如今受疫情影響,正是缺錢的時候。

這時候要遷都,這個錢誰出?

從諸多現實來看,泰國遷都似乎還很遙遠。

曼谷還有投資價值嗎?

未來十年,全泰國的就業、醫療、教育、養老資源還是集中在曼谷,曼谷的地位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無可取代的。

關心泰國投資的,現在應該關心一下泰王。

鄭信:沒錯,就是我說的

鄭信說過,奪我王位者十世而亡。

現在已經是拉瑪十世了,不知道會不會應驗。


如果遷都,曼谷房價會跌嗎?老規矩,有些不能講的,我還是小範圍在朋友圈講,想一起學習交流的就掃碼加我微信吧。

席位有限,限時前50個名額。

最近微信又更改了推送規則,不再按照時間排序了。不想錯過『米宅海外』的文章,大家可以文末的分享、點讚、在看三連擊,也可以跟著下圖設置星標,這樣我們就能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上方啦~

掃描上方二維碼回復「乾貨」

即可獲得最新海外資產配置指南合輯

相關焦點

  • 韓國要遷都了!為啥?
    韓國遷都,一方面出於經濟上的考慮,首爾經濟圈僅佔全國面積的一成二,卻擁有超過一半的人口,GDP更佔到近七成,遷都有助於平衡全國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首爾距離兩韓軍事分界線僅40公裡,世宗市位於首爾以南120公裡,遷都似乎在戰略防禦上更有優勢,加上駐韓美軍不斷南移,遷都擺上議事日程顯得更為迫切。所以韓國遷都一說不是空穴來風。
  • 泰國動亂中的各方利益
    ,比一個完全倒向我們的泰國更有價值。了解泰國的政局,首先一定要搞明白為什麼泰國的王權能夠逆風翻盤的問題。1932年泰國(當時還叫暹羅)軍方發動政變,逼迫拉瑪七世放棄實權,從此泰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問題是拉瑪七世並沒有做錯什麼啊,他只不過是宣布裁軍和削減公務員,得罪了既得利益群體。可國庫窮得叮噹響,國王本人也節衣縮食,連宮裡的僕人都養不起。
  • 喜歡遷都的國家,至今已經遷都32次,近幾年又準備遷都
    實際上,伊朗別無選擇,伊朗本身位於地震區,地震不時給伊朗帶來了很大麻煩,因此,由於地震,首都有許多搬遷,其餘的原因是一些國家的政治考慮和變化, 2013年,由於地震和環境汙染,伊朗試圖再次遷都。因此,出於種種原因,伊朗試圖在2013年將一個城市重新指定為其首都,但由於公民不同意而將其擱置,最主要的是,遷都的成本太高,沒有一個城市被認為是遷都,因此這個問題一直在討論中。
  • 印尼耗資高達2340億遷都,能解決「城市病」帶來的困擾嗎?
    歷史上,盤庚因洪水和貴族不安遷都,周平王因烽火戲諸侯城池被毀而遷都,武則天因長安損壞遷都洛陽,明成祖因加強統治遷都北京。他們遷都是因為都城本身受到危害而不得不遷都,但在現代化進程中,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卻因為一種城市病而決定遷都。
  • 韓國提出遷都數十年了,為何一直沒能完成遷都?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韓國需要新的城市來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自然成了解決問題的首選。21世紀初韓國就已經有了遷都的考慮,韓國國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韓國遷都提供法律保障。
  • 永樂皇帝遷都的真正原因是?
    要提升為新的首都,勢必有浩大的工程營建。永樂四 年,明成祖遣尚書、侍郎、副都御使、僉都御史等員七人分赴五省採木,督軍民匠役燒造磚瓦,並命工部徵天下諸色匠役、軍士、民丁,明年赴京聽役。從上述的事 實可以看出,營建北京,工程浩大,幾乎調動全國民力。在明成祖遷都北京的政治考量中,除了因「靖難之役」導致的人事、政策偏向之外,「天子守邊」論,是長期為後世史家重視的一個說法。
  • 《三國志14》遷都許昌事件怎麼觸發 遷都許昌事件觸發條件分享
    導 讀 遷都許昌是三國志中的重要歷史事件.曹操迎奉天子後把天子從洛陽接往許昌並公告天下遷都.由此挾天子令諸侯的說法也就正式開始了
  • 印尼遷都夢的前世今生.......
    最近幾天,坊間出現是否需要遷移首都雅加達到其他地區的爭議,有一些人支持遷都計劃,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遷都計劃。政府還在做初步的探討與研究的階段,並未決定是否遷都、何時遷都及遷到何地點。首都雅加達的人口與車輛的確已經太過擁擠,甚至於有人預測再過幾年,雅加達的塞車情況將更加嚴重,預測到時車子一出家門就被塞住動彈不得。
  • 泰國的紅色芬達,居然不是給人喝的…
    在泰國四處可見整整齊齊擺在雕像、佛像邊的紅色芬達泰國是芬達全球第四大市場,為了迎合當地人鍾情多彩、愛好甜食的需求,芬達在泰國公司推出了紅橙藍綠紫,共五種顏色的汽水。芬達在泰國的廣告海報(圖片來源網絡)其中,草莓口味的芬達銷量最高,除了泰國人喜歡這個口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用紅色的水來拜神,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草莓口味的芬達。
  • 戰國時期魏國為何要遷都大梁,是因為害怕秦國嗎?對此你怎麼看?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刻意突出了秦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對於魏國的仇恨,所以導致不少的朋友都在認為當時魏國會遷都於大梁,主要是受到了秦國的威脅才這麼做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的嗎?戰國時期魏國為何要遷都大梁,是因為害怕秦國嗎?對此你怎麼看?下面小編就簡單分析一下。
  • 泰國動亂大升級:14年後,泰國人更加懷念前總理他信
    毫無疑問,這肯定是要受到民眾的批判,而面對批判的他們是如何反抗的呢?唯有遊行暴亂。這時候泰國的醜相就讓泰國民眾回想起了當年那位厲害的總理,他信。作為傳統制度和現代政治制度同時存在的泰國,從某種方面來說,它的政局也是很亂的。泰國國王享受著來自全泰國的財富,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世界上除沙特王室之外最富有的王室。
  • 朱棣當年遷都,是否考慮了子孫後代,面臨的壓力呢?
    說起遷都,其實並不新鮮,不管是歷史還是現代,不管是中國還是國際,遷都這種事是常有的。不過遷都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有的是主動遷都,也有被動遷都的。 但畢竟一個國家的首都是國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 泰國國王在泰國為何地位如此崇高?
    泰國王室的財富大約有400億美元,而泰國的2019年的GDP也才5436.5億美元,可以看出泰國王室在泰國的經濟地位。再說權力,泰國前樞密院主席炳·廷素拉暖說過,「軍隊是馬,朝廷是騎手,國王是主人。」幾乎可以說,泰國國王擁有關鍵的權力。(1)泰國國王的錢從何而來?
  • 五百多年遷都七次,商王朝如此做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馬俊武中國關於遷都的記載或者傳說,最早是商王朝為了躲避黃河泛濫,卻又不能離開黃河水的滋養,於是圍繞著黃河兩岸來來回回,從最早的亳到最後的殷,共搬遷多達七次首都。其實,在古代,首都的搬遷是時常存在的,但是像商王朝那樣頻繁的搬遷確實少見。
  • 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北京?明朝為什麼要「天子守國門」?
    然而我們要問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窘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腐朽的大元王朝。隨後,朱元璋與帳下諸將追亡逐北,橫掃元朝的殘餘勢力,基本恢復了漢唐舊土,蒙古勢力全面退回了草原。雖然蒙元勢力已然式微,但朱元璋對其從來沒有掉以輕心,仍時刻防備著他們的反攻倒算。
  • 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的皇宮還有人住嗎
    在朱允炆繼位後沒有幾年,朱棣就消滅了朱允炆自己當上了皇帝,然後遷都北京,那遷都北京之後的南京皇宮還有人住嗎?朱棣和建文帝的戰鬥最終取勝陸地當時給建文帝寫信說我是你的叔叔,你是我的職責,但你作為皇帝之後,你管理你的天下,我管你我的土地,大家本來沒有什麼矛盾,可是你要削藩不讓我們活下去,那我們也只能造反殺掉你身邊的兼程,這一下子建文帝就十分慌張。
  • 一口氣砸下2340億,亞洲人口大國被迫遷都
    經歷了7位總統的遷都提議,終於在近日,印度尼西亞的總統佐科·維多多宣布將把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遷往東加裡曼丹省,看來這次印尼遷都的計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印度尼西亞為什麼要遷都呢?所以印尼的遷都計劃是在思量許多之後才下的決定。新首都選在原始森林之中?印尼將新首都選址到加裡曼島,這是印尼的第一大島,是世界的第3大島,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還是一片原始森林,莫非是在城市中生活久了,想要回歸到大自然之中嗎?其實印尼對這個新首都的選址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考究過的。
  • 林遷都飾演「高意識男子」 參演伊藤步主演新劇
    伊藤步 林遷都  搜狐娛樂訊(編譯/Domino)圍繞現在已經成為話題的「高意識系」打造的新劇《那個男子,是高意識系》日前宣布林遷都將加盟出演。>>>>>了解更多日娛資訊,請進入搜狐視頻日劇頻道  這部由《晝顏》中走紅的演員伊藤步主演的新劇將於3月首播,伊藤步飾演女主角坪倉春子,而在她面前出現的「高意識系」男子一條將由林遷都飾演。  有潛力成為新晉流行語的「高意識系」意為很注意自己的專業形象,經常會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意識很高言論的人。
  • 人口大國決定遷都,一口氣砸下2340億,新首都地址引人爭議
    首都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城市,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中心,所以不管對於哪個國家來說一旦選擇了首都就不會輕易更換,然而有一個國家卻因為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選擇遷都,亞洲大國決定遷都,一口氣砸下2340億,新首都地址引人爭議,這個國家就是第四人口大國印尼。
  • 明朝最後為什麼不遷都南京,或者送太子去南京繼續維持政權?
    到了明朝最後,為什麼崇禎不遷都南京或者將太子送去南京,這個其實多方面的理由造成的。 首先明朝是一個天子守國門的朝代,一向強硬,並不是說可以說走就走的,而且遷都並不是小事,當年遷都北京就是大麻煩,南京雖然以前都是首都,但真要遷都也不是說走就走的,而且當時的天下並不是這麼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