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林宛央 ●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 圖片 ╳ 來源相關截圖,侵權聯繫刪除
___
昨日閒來一琢磨,發現《甄嬛傳》劇評,我已經陸陸續續寫了十五萬字。每次都想停筆,但每次都被讀者催促,說想要一看再看。
我自己寫這個劇評,收穫了很多忠實讀者,而且,我也自覺寫得很爽,所以就這麼樣,只要關於這個劇,稍微有點想表達的,便立即直抒胸臆。
我之前在寫夏冬春的時候,就已經言明,劇中主角的人生,實在已經寫盡,所以會把筆鋒轉向那些戲份很少,不過偶然,因機緣巧合穿梭在了後宮甬道上的女子。
像是之前寫過的餘鶯兒、夏冬春、甄玉嬈,以及今天要寫的麗嬪。
麗嬪這個人,一出場就是嬪位了,位分實在不算低,僅次於皇后、華妃、端妃、齊妃,和當時的敬嬪算是平起平坐。
或者更準確點說,應該比敬嬪要受寵。
關於這一點,是有側面描寫的,甄嬛剛入宮時的總管太監康祿海因為甄嬛不得寵,想要攀高枝,攀的就是麗嬪,劇中也說過,麗嬪在王府時,那是非常得寵的,入宮後,也經常被皇上翻牌子,從她沒子嗣,就能成為嬪,也可以想像皇上對她的寵愛。
我一開始看劇的時候,很不理解,因為《甄嬛傳》裡眾多妃嬪,論「蠢」,那妥妥的就是齊妃和麗嬪。
齊妃靠兒子。
那麼,麗嬪靠什麼?
肯定不是靠華妃,因為華妃有次氣急的時候,罵曹貴人,說她有了孩子還是個貴人,說到底是自己不爭氣。
可見,如果皇上不喜歡,位分就不太能上得去。
我想來想去,覺得只能是容貌。
《甄嬛傳》裡每個妃嬪的封號,都是有寓意的,「莞」是「菀菀類卿」,「華」是「華彩四溢」,「麗」,當然就意味著「麗嬪」擁有著出眾的美貌(電視劇演員沒選好)。
後來一去翻原著,果然,小說裡的麗嬪,麗質天成,與劇中第一美人華妃相比,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一個典型的「以色承歡」的角色。
這樣的角色,往往一開始都有一個好的開端。
無分男女,人性總是容易被過分美麗的事物吸引,但接下來時移物易,人們又會變得最清醒最殘酷,於是曾經越美的東西,後來就越容易被嫌棄。
被美麗的外表而吸引過來的喜歡,是很易碎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裡總能發現,那些能夠長紅的人,一開始往往都沒那麼好看,又或者後來不再倚仗美貌。
而那些一開始美得讓人心碎的人,結局往往也很破碎。因為美貌這東西,就是建立在時間上的。
而時間根本是不可控制的,只有流逝這一種歸宿。
而且,美貌這東西,最經不起落差感,越是美,越得小心翼翼地維持,不然一定被反噬地最厲害,這是人性裡的不滿足決定的。就像,黃渤胖了沒幾個人會脫粉,但鹿晗胖一下試試?
所以,不是紅顏多薄命,而是人性最殘忍。
麗嬪,成也美貌,敗也美貌。只要有源源不斷的美色入宮,她就一定會被嫌棄。
「以色侍他人,能得幾時好」,甄嬛當初還未入宮時,評價華妃的這句話,沒料準華妃的命運,倒料準了麗嬪的結局。
因為完整看過《甄嬛傳》的人都應該知道,華妃實際上真正倚靠的,並不是美貌;
眉莊後來也很聰明,她早就從幻夢裡驚醒,抓住了太后這棵救命稻草;
皇后、敬妃、端妃,也都不靠美色,她們各自都有自己的籌碼。
即使是甄嬛,能走到最後,那也絕不是美貌的作用,她在和四郎日復一日的博弈中,早就把自己的籌碼越加越多,找到了更多可以制衡四郎的東西。
唯獨麗嬪,她沒找到美貌以外,其他可以支撐自己的東西。
一個女人因美貌得到了一些東西,之後,她必須學會藏起美貌,用另外一些不那麼容易坍塌的內在,去守好自己的得到。
很多人說甄嬛撐到最後,靠運氣,但其實不盡然,甄嬛是劇中所有女子中,把從外(美貌)吸粉,到靠內(智慧)固粉,轉化得最好的一個人。
麗嬪則是做得最差的那一個,以致於最後,從上至下,沒有一個人不嫌棄她的。
麗嬪有幾個很讓人注意,也讓人感慨她太蠢的細節,一個是在御花園裡,公然說太監都是沒根的東西,這話一出口,曹貴人吃了一大驚,是因為身為妃嬪說這樣的話,不體面嗎?
也不全是,更重要的是,當時她身邊宮女太監一大堆,她這話一出口,算是把整個奴僕階層的人得罪完了,等同於是沒給自己以後的落魄留一點後路。不尊重別人的人,勢必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麗嬪後來在冷宮裡,是要和整個曾經她看不上並奚落的下人階層相處的,她的日子好過不好過,想必不用我多說。
對上呢,她也全得罪了。
平常說話不過腦,經常得罪曹貴人和華妃,這就造成了如果這個小團體出事,麗嬪一定是最先被推出去擋刀的那一個。
後來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訓斥康祿海那一次,她還順帶得罪了皇上當時心尖尖上的甄嬛。
看不慣甄嬛的人太多了,但大家下手都知道藏著掖著,一來不留證據,二來就是不得罪人,三來,也就是最重要的,雖然妃嬪們彼此都是塑料姐妹花,但應付應付皇上,做做表面功夫,是後宮生存需要遵守的基本規則。
可麗嬪偏偏不懂這個道理,沒心沒肺地就充當了華妃的打手,一會兒和皇后過不去,一會兒和甄嬛過不去,明明壞事自己做的不多,但卻讓皇上看到的太多。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情節,那就是皇上有次翻綠頭牌,蘇培盛說了一句,麗嬪娘娘的落了灰,拿去重做吧,這幾天就先不放她的牌子了。
可是,麗嬪的綠頭牌明明完好無垢啊。
還不是因為蘇培盛猜中了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已經要厭棄麗嬪了。
原因有上面說的這些,也有一個很小很小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那就是皇上盛寵甄嬛,想要讓甄嬛去拜見太后,但太后倒反過來說了一堆專寵有弊無利的話,把皇上數落了一頓,又說後宮鶯鶯燕燕太多了,等甄嬛什麼時候熬到嬪位再說吧。
皇上一聽,就知道是有人來太后這裡打小報告了。
在這之前,誰來過呢?
太后的忠僕說了,皇后、麗嬪都來過,其實呢,華妃也是去過的。
但皇上一聽,認定了是麗嬪,對著蘇培盛悶哼了一聲「麗嬪」(看到這裡應該能理解蘇培盛為什麼要說麗嬪的綠頭牌落灰了吧),沒辦法,麗嬪把看不慣甄嬛這件事給落到了明處。
其實,這個小報告還真未必是她打的。
太后這人,心機如此深沉,皇上身邊有沒有她的人,那可說不準。而且皇上寵甄嬛,那不是人盡皆知嗎?
只是事情到了這裡,誰做的已經不重要,皇上認定是誰做的,那才重要。
事實上,麗嬪的人生,到了這一集已經是結束了的。
她被拿走綠頭牌已經暗示了她的結局——入冷宮,永遠不再得見天日。這條草蛇灰線埋得真好。
麗嬪「被落灰」「被嫌棄」的綠頭牌,就是她被嫌棄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她就註定了作為一枚被放棄的棋子,一步一步走入別人的布局之中。
甄嬛命小印子扮鬼嚇瘋了麗嬪,並沒有改變麗嬪的結局,不過是令麗嬪的悲劇提前到來。
皇上順水推舟,既賣了甄嬛一個面子,又留住了他還想留的華妃,華妃也順帶著利用了麗嬪的瘋,最後一次把她推出來做擋箭牌。
真可悲啊,一個好看的女人,一朝容顏逝去,腦子又不那麼聰明,原來竟會被人利用到挫骨揚灰。
入了冷宮後,其實後來麗嬪也有再出現過,但我已經不忍心看了。
一個自上被嫌棄,對下又沒有悲憫心,最後還落在下人手裡的人,她的結局只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悽慘。
麗嬪的遭遇也讓我明白:一個女人,如果太美貌,但不聰明,那是很兇險的,倒不如相貌普通一點好。
以及,如果實在沒有智慧這項天賦,那麼至少請擁有仁慈和悲憫——這是一個人退無可退之後,最後一點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