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條來自遙遠紐西蘭的消息在國內社交網站上引起劇烈震動。當地時間15日下午1時40分,紐西蘭克裡斯特切奇(Christchurch,又譯基督城)的兩座清真寺發生槍擊案。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目前已造成至少49人死亡,48人受傷。預計死亡人數還可能上升。警方將這次槍擊案定性為「恐怖事件」,有的媒體稱之為「基督城大屠殺」,或「清真寺裡的恐怖襲擊」。
這次槍擊案死傷慘重,槍擊之後又在火車站接連發生爆炸,現場視頻中可聽到清晰的爆炸聲。恐怖、驚慌籠罩在這個向來以「天堂之城」著稱的基督城。紐西蘭總理阿德恩當天發表聲明稱:「這是一次非同尋常、前所未有的暴力行為。今天是紐西蘭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據悉,目前四名兇手已被抓獲,一共三男一女。在震驚悲憤之餘,人們也不禁要問,炮製如此滔天慘案,兇手作案的動機究竟是什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中一位槍手還在社交網站上直播殺戮,事發前,這位槍手還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份名叫「The Great Replacement」的「宣言」,長達74頁。看來是蓄謀已久的。
國內一些自媒體平臺做報導時捕捉到這樣的細節:「澳男持槍血洗清真寺,73頁襲擊宣言曝光!最認同中國,堅持白人至上」、「紐西蘭恐襲:槍手庭上冷笑,擺『白人至上』手勢 | 黑暗來襲,紐西蘭人勇敢站立」。在社交網站上為之叫好者大有人在。
槍手為何選擇朝清真寺下手?在其「宣言」中是如此解釋自己的動機的:最重要的是要向「侵略者」表明,我們的土地不會成為他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屬於我們,只有還有白人活著,他們永遠不會徵服我們的土地。這裡的侵略者是近年來移民到紐西蘭的「外國人」,有些是穆斯林,其中也可能有難民。槍手不僅「捍衛」本國的白人家園,還要嚮導致數千歐洲人失去生命的「入侵者」復仇,想煽動暴力「恐嚇」移民,讓他們離開西方國家。
當二十多年前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剛剛提出「文明的衝突」的時候,很多人還不以為然。但到了911事件之後,亨廷頓的這一論斷越來越受到重視,似乎也成了越來越崛起的西方右翼力量觀察和處理事務的座右銘。這次紐西蘭槍擊事件似乎是對2011年挪威槍擊案的又一次迴響,在挪威那次事件中共有77人死亡。紐西蘭的槍手對挪威的那位槍手充滿了敬意,或許也是在刻意模仿。他們都被媒體稱為「極右翼白人主義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移民和人口流動是全球化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一些西方國家,移民群體和當地族群之間的張力也越來越凸顯。加上當地政府管理舉措失當,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矛盾。這次製造基督城恐怖事件的槍手就聲稱要為斯德哥爾摩被穆斯林恐怖分子殺害的女孩進行「復仇」,並且反對移民者「入侵」自己的家園,也反對本地政府「和稀泥」式的處理。
所以,在這種邏輯的支配下,槍手就鋌而走險,朝本國的清真寺下手。槍手是想拋開正當程序「替天行道」,他的腦袋被仇殺思想所充滿,但他或許壓根就沒想到,又有多少無辜者倒在他的槍口之下?只因為他們是移民身份、是外來宗教信仰者,就成為槍手出氣的靶子。所以,無論對槍手還是移民者來說,這都是一個悲劇。一個人不是為自己本身的罪行承擔責任,而是僅僅因為屬於某一個特定群體就遭受無情殺戮。
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因宗教差異、種族差異而發生的仇殺甚至戰爭屢見不鮮。在主後一世紀的羅馬世界,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很緊張的,雖然還沒有發展到流血的地步,但互相的隔膜非常之深,猶太人視外邦人為「豬狗」。然而,新生的教會可以吸納這兩種人,並使之成為「一體」。
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使徒保羅對此做了解釋:「因他使我們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們的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讎,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讎,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以弗所書 2:14-17)
因著罪惡的滲透和影響,人與人之間、種族和種族之間存在著一個「中間隔斷的牆」。這堵牆靠仇恨甚至仇殺是拆不掉的,靠拼拳頭大小也不行。唯有耶穌基督以他的十字架除掉撒旦播撒下的仇恨,並拆毀這堵「隔斷的牆」,為我們成就了和平。
在腥風血雨的大屠殺發生之後,誠然有些西方國家也需要對涉及移民有關的政策需要檢討,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靠仇殺或煽動仇殺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激起更大的仇恨和隔膜。我們只能祈禱並仰望那位和平之君,耶穌為我們成就了和睦,在他裡面才有真正的合一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