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日,一日堅,莫把修行眼下觀。三年九載功成就,煉成一粒紫金丹。要問此歌何人作。邋遢道人三豐仙。
註解:
三年九載:以此分別小中大成, 自然,此處三年小成,六年中成,九年大成乃是不以實數記,僅為虛指。《悟真篇》雲: "勸君臨陣休輕敵,恐喪吾家無價珍。」還丹之後,甘露一日比一日堅凝,實乃紫金大丹,佛祖之舍利。
紫金丹: 《悟真篇》雲: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若言九載三年者,總是推延擬日程。
探究:
至此,全篇完,謹此略作梳理。
在《道言淺近說》中張三丰先生曾說: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三候、三關。大抵不外四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復返無為而已。
內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竅為中候,築基煉已為三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
這裡,其實是以分別層次的方式,梳理的丹道的結構,也是對於性命雙修層次的劃分。
為什麼如此,因此結構、層次清晰了,才是明確修法的關竅所在,比之早先純粹的依靠悟性,這裡擁有更加簡潔明了的傳授之法。
那麼"初侯"是什麼呢?其實"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閉外三寶,養其內三寶而已。"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接近於普世的道德標準,其實本質的目的,是以道應世。這就是丹道返璞歸真的"清心寡欲」。也就是籍養"精氣神"三寶。
而中候"開關展竅"其實也就是講"玄關"一詞,只不過玄關者,便如暗室,令人不知所見,無從下手。三豐祖師言: "玄關者,氣穴也。
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
當然,神氣如何修,其實終究不能脫離性功,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性命合一,也就是三豐祖師所言: "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也就是說,只有"以內接外,合而為一",才是內丹的中候--開關展竅。
該如何做?其實張三丰的《道言淺近說》中早已經說明: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只此八字,便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於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日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
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晤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之中也。
心止於胼卜曰凝神,氣歸於冊卜日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靜自然,日勿忘;順其清靜自然,日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
至此,中侯已成,修者不言高,至此,已有一心清明,又何愁不解其深也? 《打坐歌》苦口婆心大抵如此,諸位看客又有何所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