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際網路發展得越來越快,電視臺的衰落已成不爭事實,如今,不管是上星劇還是自製綜藝,都很難取得破三、四的收視率,面對這種情況,為了完成KPI,收視造假之事也層出不窮。
芒果臺靠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勉強維持霸主地位,番茄臺與藍臺緊隨其後,而芒果臺曾經的勁敵安徽衛視,早就泯然於眾臺之中,看客們遺憾感慨,臺中人奮力掙扎,奈何如同陷入泥沙裡,有心無力再難重現當年的盛況。
效仿《拜託了冰箱》所推出的《誰是你的菜》在網絡上沒有激起一點水花,從韓國引進的戶外冒險真人秀《我們的法則》並非獲得預期的收視與關注,而第二季口碑的下跌直接宣告第三季的「難產」。
有人說,安徽衛視一直在變革,卻未有明顯效果,話雖如此,但只能說,它的求變之路起步的太晚,沒有抓到正確的時機。
比如,國內最早的偶像養成綜藝《星動亞洲》由安徽衛視負責,可這檔節目卻沒有成為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擬錄的明星夫妻相處節目《親愛的,出發吧!》無故撤銷。
現在,安徽衛視沒有一檔可以拿得出手的綜藝,同樣也沒有一位國民度高的主持人,而這要從李彬的出走說起。
李彬,曾經是安徽衛視的主持一哥,沒有學過專業播音的他,憑著過人的綜藝感,在主持界闖出一番名頭,曾有媒體將他與吳宗憲並稱為綜藝一哥。
90年代末,各大電視臺銳意改革,娛樂化綜藝《超級大贏家》與《快樂大本營》就此誕生,前者由李彬、周群搭檔,後者是何炅、李湘主持,兩檔節目的收視率常常你追我趕。
無論是「紅人館」環節,還是超級偶像模塊,一個用超人氣明星吸引觀眾,一個給平凡人造夢,可以說都走在時代的前列。
而在08年,這檔辦了近10年之久的節目卻突然宣布停播,正如安徽衛視的娛樂節目製作人耿小強所說,《超級大贏家》的停播,會是安徽衛視一個時代的結束。
果然,自此,安徽衛視再也沒有王牌節目,叫觀眾心心念念的主持人李彬也輾轉其他衛視,周群一人難以為繼,逐漸轉向幕後。
至於李彬為何出走?外界眾說紛紜,直到10年,他本人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句話,「做節目有一個前提,就是先學會做人」,此後「他被封殺」的消息越傳越兇,而他再也沒有回過老東家。
且不說人事管理層面,老主持人離開後,有潛力的新人主持陸續另投「他人」,此時又遇上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關口,安徽衛視的衰落,不得不歸結於時代。
今天,要想培養出一名家喻戶曉、實力過硬的主持人難上加難,真人秀的泛濫,讓主持人的功用被弱化,網絡直播又在另一方面搶佔市場,李湘跑去帶貨,何炅重心轉移至網絡平臺,朱丹再度出圈,靠的是一次次口誤炒作。
第二,購劇戰略失誤,芒果臺主打青春偶像劇集,番茄臺關注都市生活,安徽衛視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購劇策略。
零幾年時,安徽衛視以引進泰劇、韓劇、臺劇為重要方針,「周末大放送」劇場曾屢次斬獲高收視,但隨著國產劇質量的提高,泰劇、韓劇引入日益困難。
自12年起,一劇兩星政策正式實行,電視劇的價格被急速抬高,一旦購錯某部劇,平臺可能就要自行擔負資金損失。
因此,積壓劇成為安徽衛視的首要選擇,譬如《美人私房菜》收視跌至0.3,《海棠經雨胭脂透》在網絡上完結後才被安徽衛視買下,備受觀眾期待的大熱劇集全部歸於它臺。
在網際網路浪潮中,安徽衛視的發展日益艱辛,先不論重新崛起,而今維持二線地位恐怕都要「用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