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法治日報通訊員 吳攸
剛進駐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便受理首起中心委派的案件,在兩個工作日內促成當事人張先生與欠款50萬元的好友達成調解協議。
據統計,自2017年率先全面啟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以來,浙江已設立律師調解機構361個,市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律師調解室全覆蓋,進入律師調解員名冊的律師3146人,佔全省專職律師總數的16.7%。全省律師每月到調解機構開展服務保持在1000人次以上,共接待、受理調解案件20495件,其中雙方當事人願意調解的14328件,願調率70%;調解成功並達成調解協議的9427件,調解成功率65.8%。
「開展律師調解試點工作,是浙江省建設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重要方面,是更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題中之義,是深化社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地』改革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馬柏偉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發揮優勢
3月19日,湖州市德清縣法律援助中心同時接到19名德清某新能源汽車公司職工的法律援助求助,稱公司連續4個月未發工資。浙江蘇杭律師事務所3名法律援助律師當即承辦此案,現場為受援人寫了仲裁申請書、證據清單等材料。
辦案過程中律師發現,部分員工覺得疫情防控之下公司經營確實不易,願意協商和解。3月26日,經過律師積極溝通,當事雙方換位思考、相互體諒,由德清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現場出具仲裁調解書,約定了解決方案。
金牌調解員陶錫金,是金華市武義縣中義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從業26年來,辦理各類案件1200多件,免費解答法律諮詢萬餘人次,許多舊案、難案、麻煩案一經他手都能得到解決。
2014年,陶錫金出資與桃溪鎮司法所共同成立金華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務機構——桃溪鎮公共法律服務站,無償為桃溪鎮政府及當地村民委員會代理各類案件,每年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0多起。
陶錫金說:「能夠用專業知識守護公平正義,幫助更多群眾維護自身利益,是我最驕傲的事。」
「多年執業經驗讓律師比其他人更明白群眾的利益訴求,律師調解既有利於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權威地位,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還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和訴訟成本,拓展律師業務領域,促進律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浙江省司法廳副廳長徐曉波說。
借力平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居家辦公成為常態。杭州律師協會調解中心調解員充分利用浙江ODR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參與線上調解。
一起案件的原告代理人來自遼寧,被告來自金華永康,律師調解員、浙江惠崇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惠琴在杭州餘杭,分處3個地方的人藉助浙江ODR在線解紛平臺實現「雲見面」。
周惠琴向雙方介紹了調解的價值、規則以及過往的調解經歷,讓當事人建立信任,調解過程中運用律師的專業素養把控全場。
「由於不懂專業知識且無代理律師,被告時而煩躁、時而困惑,我馬上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讓他充分了解法律知識。」周惠琴說,經過耐心勸導和兩次視頻調解會議,雙方籤署了調解協議。目前被告已付清款項。
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杭州律協調解中心在線化解矛盾糾紛800多起。
已在浙江全面推廣的移動微法院,也成為律師調解的有力助手。疫情防控期間,浙江緣緣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學元便通過移動微法院助力調解一起小微企業維權案。
桐鄉某皮草公司因杭州某服飾公司尚有貨款近30萬元未付,將其訴至法院。被告吳某因身處重點疫區無法來桐鄉開庭。謝學元分析被告實際情況後認為,調解才是最經濟便捷的解決方式。最終被告吳某明確,願意承擔對皮草公司的付款責任。主審法院運用移動微法院,在法官主持下,雙方接受謝學元的建議達成調解方案。
深入基層
今年是浙江陽明律師事務所與餘姚市梁弄鎮18個村(社區)結對的第13年。陽明律所6名村(社區)法律顧問及其團隊與各村書記、村長、治保主任建立長效聯繫機制,走訪結對顧問村(社區),積極解決村民糾紛。還與梁弄鎮綜治辦、司法所及各村負責人建起「e服務微信群」,及時解答法律困惑,發布律師值班信息,分享法規解讀與經典案例。這樣的操作方式已是餘姚市村(社區)法律顧問的標配。
餘姚市司法局不斷加強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村(社區)法律顧問通過定期值班、上門走訪等方式將日常工作與司法所緊密結合起來,簡單問題通過電話、微信答覆諮詢,複雜矛盾迅速進村現場解決,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溫州,通過強化職能、健全服務網絡,已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聘請率100%,村(社區)入群覆蓋率100%。村(社區)法律顧問分片包幹、駐點服務,良性循環的法治「微生態」悄然形成。
據統計,今年以來,溫州村(社區)法律顧問幫助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協議等135件,了解、調查所服務村居基本情況986次,發放法律資料4514份;通過「e服務微信群」化解矛盾糾紛206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指引620人次,提供法律諮詢436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