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願開口請求別人?
因為害怕被拒絕,以及逃避被拒絕帶來的羞恥和尷尬。
但人生在世,
誰還沒有過被拒絕的慘痛經歷呢?
魯迅先生說過,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
唯有面對,方可戰勝!
美籍華人蔣甲,因為6歲時一次被拒絕的經歷而留下了心理陰影,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嘗試新事物的勇氣。
30歲那年,為了扭轉停滯不前的人生,為了克服被拒絕的恐懼,他實施了一項「被拒絕100天」的挑戰計劃。

第一天:向一個陌生人借100美金
在走近對方之時,他緊張極了,心怦怦直跳,感覺脖子後的汗毛都豎了起來。
被拒絕後他落荒而逃,這仿佛是他過往人生的縮影:「每次遇到一點小小的拒絕,我撒腿就跑。」蔣甲說。
他決定,第二天無論發生了什麼,他都不會逃跑,而是會繼續交涉。
第二天:請求一個「漢堡續杯」
遭到店員的拒絕後,他沒有逃開,而是進一步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店員沒有再給他續一個漢堡,但表示會把他的想法反饋給經理。

第三天:索要奧林匹克甜甜圈
蔣甲來到一家甜品店,請求甜品師為他做一些長得像奧林匹克標誌的甜甜圈。這一次,對方很認真地記錄了他的想法,並根據他的要求製作了一份奧運五環甜甜圈。
第四天……
第五天…
在經歷了幾次拒絕之後,蔣甲的心態變了,他把剩下時間裡的挑戰變成了遊樂場,變成了研究項目,然後,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遭到拒絕後,不逃之夭夭,而是追問「為什麼」,就可能把「不行」變為「行」。
一天,蔣甲去到一個陌生人的家,詢問可否在對方的花園裡種一束花。對方回答他:不行。
在他關門之前,蔣甲追問了一句:你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於是那個人告訴他,因為自己養的狗會把院子裡所有東西都刨出來,如果想種花,可以去街對面,對面的鄰居超級愛花。
一個半小時後,他的花種在了對面鄰居的院子裡。
如果被拒絕後什麼也不問就選擇放棄,我們就會想,是不是他不信任我?是不是因為我的形象不好?但真實的原因可能和我們的想像謬之千裡。

●通過表述一些確定的事情,增加提議被接受的可能性。
某次挑戰中,蔣甲走進一家星巴克,申請做一名迎賓員。
經理很疑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做,蔣甲向他解釋,迎賓員可以跟進店的顧客打招呼,帶給顧客更好的消費體驗。
經理接受了他的提議,這讓他體會到,在提出要求之前,如果能說出對方心裡的疑問,就能贏得他們的信任。自己的要求也更有可能被答應。

被拒絕的體驗好嗎?肯定不算好。大多數人對於被拒絕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恐懼,但如若只是一味地的逃避,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寶貴的時間和本可以創造價值的能力,或許還有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機遇。
下一次,當遭遇拒絕的時候,不要逃,試著去正視它,擁抱它,它可能會回饋給你一份寶貴的禮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