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抗疫衝鋒的同時,上海始終沒有忘記身在一線的「她們」。
記者 | 應 琛
在抗疫第一線,一套防護服需要穿多久?目前絕大多數的報導中,是8個小時,但實際上有時可能更久。因為怕浪費物資,醫護人員往往會穿尿不溼上陣,堅持不上廁所,直到工作結束再脫下。
同樣也是在絕大多數報導中,由於一線防護物資緊缺,相關機構、企業、個人向疫情一線捐助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用品的故事也常見於報端。
但其中,有一種需求雖然一直源源不斷傳出,但因為聲音沒有那麼大,起初並不像防護物資那般受到重視。這種需求就是一線女醫護人員對於生理用品的需要。
前線女性生理用品到底匱乏到什麼程度?從微博的相關話題中,可見一斑——
一線的護士忍受著生理痛,向護士長申請了兩天都沒能拿到衛生用品。
支援方艙醫院的海南護士只能靠尿不溼堅持,「血跟尿混在一起」。
一個河北醫療隊的護士生理期,褲子都溼透了。但她哭著不想出來換,只為節省一套防護服。
令人心酸的是,在衛生用品缺乏、生理正常需求得不到照顧的情況下,部分一線人員甚至選擇吃短效避孕藥來延遲經期。
2月7日,微博網友@梁鈺 Stacey 在微博發起#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的話題,號召向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捐贈經期護理用品。
前些天,#近4萬包衛生巾運抵武漢#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報導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籌集的近4萬包衛生巾已運抵武漢,開始向抗疫一線女醫護人員發放。湖北省婦聯安排將這批衛生巾發放給馳援武漢市武昌區、青山區的醫護人員,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事實上,在向一線女醫護人員捐生理用品的接力中,上海最早行動。上海市婦聯在全國第一個發出了為一線女醫護募集生理期用品的聲音。
2月1日,市婦聯、市三八紅旗手協會與交大安泰EMBA領琇匯共同募集女性專用考拉褲送往武漢33家醫院及黃岡相關醫院。
早在1月31日,上海市婦聯、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便發起倡議,希望有考拉褲(女性生理期護理用)等產品的愛心企業積極捐贈,或以低於市場價的愛心價格提供貨源;同時接受現金形式的捐助,募捐款項專門用於購買考拉褲等產品。
一句不經意的話引起48小時緊急行動
「防護物資肯定缺啊……你知道的,防護服這些他們一穿就是8個小時不脫的。放平時還好,忍忍也就過去了,但女醫生護士遇到生理期,真的就相當難受了……」1月31日,上海市婦聯在向瑞金醫院的醫生了解前線的需求時,這句不經意的話,引起了市婦聯的高度重視。
這天,上海市婦聯從支援疫情最前線的醫療衛生機構獲悉,醫生中有50%以上為女性,一線女護士更超過90%。在女性生理期,衛生巾最多2小時就應更換,否則易滋生細菌。
如何讓她們能夠持續投入高強度的工作,考慮到一線抗疫的特殊情況,上海市婦聯副主席、新聞發言人翁文磊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表示,相對於衛生巾而言,考拉褲、拉拉褲等一些特殊衛生護理用品似乎更為實用,可以讓一線女醫護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
想法有了,如何讓想法落地。巧合的是,市婦聯主管的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剛剛通過民政部門的批准,可以擴大捐助對象。「兒基會的捐助對象一般是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但以往每次遇到重大災情,我們兒基會都會提前和民政部門申請擴大捐助範圍。」翁文磊告訴記者,得知這個好消息後,市婦聯立即立項,向一線女醫護人員捐助考拉褲。
2月1日傍晚5時,市婦聯、市兒基會、市女企業家協會首批100箱(9600片)女性專用考拉褲搭乘正要駛往武漢的集卡啟運
經過綜合考慮,所有募捐物品除了捐贈給上海赴武漢醫療隊女性工作人員外,還包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一線女性醫務人員,以及上海市110個發熱門診一線女性醫務人員。
而募捐的物資數量和金額,則是基於人數、價格等計算得出,「如果每人經期為4天左右,每日至少使用3片衛生巾,那麼每人每月至少需要12片。我們想發動大家先捐1個月的量,所以提出首批捐5萬片。而估算的每片考拉褲的平均價約為6塊錢,所以募集30萬。」
當晚,市婦聯的倡議書就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市婦聯的各個群組等平臺對外發布。
第二天,市婦聯的電話被「打爆」了!「沒想到大家響應得那麼快。非常感動的是,很多市民捐錢,100、200、500元這樣捐出來的。」翁文磊說,倡議也得到女企業家協會的大力支持,有成員立馬捐出了考拉褲,還有成員表示可以免費提供物資運輸,各醫院也都欣然接收,「我們送去他們都感激得不得了,沒有碰到不願意的,也沒有碰到任何障礙,非常通暢」。
2月6日,市婦聯、市兒基會為援鄂家庭捐贈物資
2月1日傍晚5時,首批100箱(9600片)女性專用考拉褲便「搭乘」上了駛往武漢的集卡。而截至當天,項目已募集到了價值近200萬元的物資和善款,遠遠超出了市婦聯首批募集目標。
在倡議發出後的48小時內,2月2日下午,首批物資運抵武漢,隨後被立即送到了醫務人員手中。同時,向本市女醫護人員捐贈考拉褲也已集結準備運出。
2月1日傍晚5點,第一批100箱考拉褲啟運
截至2月12日,上海市婦聯、上海市兒童基金會已經派送和動員贈送到上海赴武漢各醫療隊、孝感、黃岡、隨州當地醫院的考拉褲、成人紙尿褲58820片。
2月19日,市婦聯、市兒基會、市女企業家協會捐贈孝感市中心醫院100箱安心褲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下,由上海市婦聯牽頭捐贈的考拉褲總數已超過13萬片。
2月18日,市婦聯、市兒基會、日本大王公司捐贈的1086箱紙尿褲等衛生用品通過郵政航空和專車運抵孝感市,分配至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醫療機構
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婦聯不光為女性募集生理衛生用品,2月13日,上海市婦聯、上海市婦女兒童服務指導中心(巾幗園)、上海市女性社會組織發展中心聯合發起「罩」護一線,把愛送給最需要的人口罩募集行動,號召市級女性社會組織將「戰疫」前線緊缺急需的口罩節約下來,捐贈給更需要的人。
市婦聯等組織聯合發起「罩」護一線,把愛送給最需要的人口罩募集行動
截至目前,共收到市級女性社會組織、會員和愛心企業捐贈的55317個口罩(包含兩個護目鏡),其中54147個口罩(包含兩個護目鏡)已分批送往第八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和上海地區有需要的醫院,剩餘1170個口罩將送至下一批援鄂醫療隊。
在上海,女性的需求一直被看見
很快,這場由上海最早行動的支援一線女醫務人員衛生用品的行動得到了越來越多機構和個人的支持。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2月14日發布消息,全國婦聯所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募集定向援助一線女性醫務人員款物225萬元,其中用於定向採購安心褲資金20萬元、價值100萬元衛生巾2020箱、價值5萬元安心褲2萬個和價值100萬元的秋衣秋褲。首批2萬個安心褲將於近日運抵武漢。
2月18日,新華社發文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籌集的近4萬包衛生巾已運抵武漢,開始向抗疫一線女醫護人員發放。
一線女醫護人員的窘境終於漸漸得到解決。但這件事卻也暴露了另一個人們主觀意識上的種種問題。
有些人認為,女性衛生用品並非必需品。有人質疑,姨媽巾有口罩重要?甚至有人說,人命關天時,哪有時間關心「褲襠那點事」。
不論是生理知識不足,還是心理上刻意貶低經期這一正常生理過程,這些漠視的行為都讓人不齒。
在此次抗疫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樣的,習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難道逆行的女性,她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需要被呵護嗎?
正如人民日報在《女性逆行,尊重比讚美更重要》的評論中寫道——
「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一位護士接受媒體採訪,談及自己處於生理期的透支狀態,結果再播出時,『生理期』三字不見了。這讓人費解。」
「然而,有記者熱衷報導懷孕9個月的護士身穿防護服在一線堅持,流產才10天的護士又回到一線工作……鼓勵這樣的極端行為,考慮過對母嬰的傷害、對當事人健康威脅有多大嗎?即便是自願,媒體要做的也應是勸阻而不是頌揚。」
「說回直播女護士含淚被剃光頭,至少有欠同理心和同情心。」
其實,這類報導本身並無惡意,甚至記者們的內心也確實被「感動」。但這至少也說明了,尊重和愛護女性的意識,遠沒有深入人心。或許,當人民可以坦然公開討論一線女性生理期需求時,這個社會才是正常的、安全的、溫暖的。
那些每天堅守在崗位上,承受著極高暴露風險的女性醫務人員,還在忍受一種作為女性最原始的痛苦和尷尬
所幸,在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抗疫衝鋒的同時,上海始終沒有忘記身在一線的「她們」。
「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團隊,就是我們的護理團隊。你認為我們的醫生有多重要,我們的護理姐妹們就有多重要。」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就曾強調,現在都在歌頌醫生,但比較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醫護人員。
「我們在推進捐贈的過程中,接觸到的各區負責對接工作的男性負責人時,他們也都是非常積極地在幫忙,絲毫沒有覺得這不重要。」翁文磊表示,「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目前已經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礎。我們希望今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這些女性特殊時期需要的用品在最初就能夠得到重視,並出現在政府相關部門採購的保障物資裡,再由社會力量作為補充。」
上海市青浦區社區醫院接受市婦聯捐贈
徵集令
《新民周刊》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採訪對象和真實故事:
如果你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護人員或其家屬,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疫」故事,也希望傳達你的訴求。
如果你是確診、疑似患者本人或家屬,我們希望了解你和家人如何「抗疫」的過程,讓外界了解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市民,我們希望展現你的樂觀,並傾聽你所需的幫助。
如果你是公共服務人員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看到你的「最美逆行」,記錄下你的無私。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誠徵對疫情了解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周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如你需要捐贈物資,可與以下兩位工作人員聯繫:王勇:WangYong-SH吳軼君:rommy150708(添加時請註明「捐物資」,方便工作人員快速通過您的申請,謝謝。)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
▼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
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