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由於冠狀病毒影響,大家都開始宅生活,追星的繼續追星,追劇的繼續追劇。也算是應景吧,在這個時候,湖南衛視重播由劉詩詩、霍建華和黃軒主演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該劇在2016年首度播出便受到觀眾喜歡。
而且,許多人原本衝著霍建華去看的,但卻被黃軒圈粉,黃軒飾演的男二號朱祁鈺,一個原本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連明十三陵都沒有進入的代理皇帝卻逆襲了。
而他與女醫譚允賢的愛情在黃軒的演繹下也是非常生動感人。甚至觀眾忽視了這部劇講訴的是明朝女醫的成長。
當然,這部劇也是一部聖母瑪麗蘇成長記,劇中的女主角被男一號,明英宗朱祁鎮深愛著,他們的愛堪稱明朝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被大明朝的親王后來的皇帝朱祁鈺寵溺著,被蒙古瓦剌的也先愛著,而且身邊還有忠實聰明的丫鬟紫蘇,乾爹媽於東洋(于謙)夫婦疼愛著,皇家寺院裡的靜慈師太關心著,太醫院劉院判(太醫院主管)保護著,就連太醫院裡年輕的太醫程村霞都從對她看不起到敬佩。而她的爹表面上討厭她,多次想打她,但卻是給她父愛,給她保護。
和所有瑪麗蘇劇情一樣,她身邊也有不少要害她的女人,比如太后、比如朱祁鈺的母親吳太妃,比如汪皇后。但她總是處處闖禍處處化險為夷。多次九死一生,比貓的命還大。
不過,後來在網上看到有關明朝女醫的介紹,才知道,朱祁鈺去世3年,她才出生,而朱祁鎮去世時,她也還沒有長大成人。而且,她是江蘇無錫人,一直在江南長大,在江南行醫,別說沒有在北京生活,就算在北京,和朱祁鎮朱祁鈺以及也先都沒有辦法邂逅,他們之間產生愛情,那簡直是人鬼情未了啊。
這次看這部《女醫明妃傳》知道他們的愛情是不可能的,不過,朱家這對兄弟在皇位上的撕扯,我們在剛播出不久的很火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都理解了。知道他們爭奪皇位就是認真的爭奪皇位,而不是為了一個女人。
朱祁鈺的皇后的確姓汪,朱祁鈺的確也廢了汪皇后,立杭氏為新皇后,原因卻是朱祁鈺廢掉哥哥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汪皇后規勸他不要這樣做。他反而廢了皇后,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濟正是他與妃子杭氏的兒子,只是這個杭氏不是女醫譚允賢,本名叫談允賢,至於什麼名字,不重要,古時候女子很少有名字。只是並不像電視劇中,杭氏的兒子沒有生下來就被害死了。人家可是活了5歲啊。
結果,朱祁鈺沒有想到,他這個倒黴兒子當了太子後不到5歲就夭折了,不是陰謀,不是被誰害死的,而是病死,包括朱祁鈺都是身體太差,過早去了老祖宗那裡,與陰謀無關,更與汪皇后(女配)想害女主角以及女主的兒子,結果害了男二號的劇情無關。
當然,談允賢與皇家沒有關係,而且也沒有改名姓杭。
談允賢(1461年-1556年),江蘇無錫人,明代女醫生,是中國古代4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
看到沒有,談允賢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父親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她的父親是當地名醫,但沒有被招到京城給太后研製胭脂水粉或者治療不孕不育。如果有,那麼也是到京城任職,他也不可能拖家帶口甚至帶著未成年的一雙孫兒女千裡迢迢到京城去。因為談允賢的父親還在南京刑部任職,不可能辭官去京城啊。
就算一家人去京城,談復也是進皇宮為太后熬製胭脂水粉,小孩兒也不可能進去玩耍,在他的對手誘騙下,將紅花放進太后的胭脂中。
不過,和電視劇一樣,談允賢的祖母對醫藥也十分精通。而她秉承家學,從十來歲時攻讀各種醫學典籍。
談允賢自小聰慧,祖母就讓她學醫,就在祖母的教導下學會的精湛的醫術,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所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給了談允賢。談允賢長大後嫁給一個楊姓男子為妻,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就自我診治、試藥,後來生了三女和一子楊濂,每當子女有病,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也就是說,她的婚姻很平淡,
而且因為傳統影響,古時候女子拋頭露面給別人行醫很下賤,因此,即使從小通讀醫書,立志成為醫生的她也得老實嫁人,生兒育女。因為她得顧忌祖母父母的臉面啊。
別說女子了,就連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為了學醫,也走了許多坎坷之路。
所以,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醫。那時的社會環境寬鬆了許多,如果她真的處在朱祁鎮和朱祁鈺時代,而且成了帝王的妃子,斷然不敢也不可能到外邊去行醫。別說朱祁鈺的老媽反對,朝廷上下都會反對的。甚至朱祁鈺有可能提前將皇位讓給哥哥。
更離譜的是,她被汪皇后陷害,差點死去,被太醫院劉院判所救,然後,劉院判居然讓她去土木堡,讓她邂逅朱祁鎮,在朱祁鎮的安排下作大明版的花木蘭。
而土木堡之戰失敗,大明20萬精銳毀滅,朱祁鎮要自殺,又是她一耳光打醒了,然後,當她的身份暴露了,明軍俘虜把責任歸咎於她,又是她用自己的醫術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感化了士兵們。
在朱祁鎮變成太上皇,談允賢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還有離譜的事,她在瓦剌也成了草原人民的活菩薩,給貧苦牧民看病施藥,又成了也先的妹妹脫不花的偶像。
脫不花學習她為愛情不顧一切,要嫁給太上皇朱祁鎮。(這個願望在《大明風華》中實現了。結果被朱祁鈺害死,葬在他喜歡的生長在中原的那棵樹下,很懷疑那是不是後來崇禎在煤山上吊的那棵樹)。然後兩人歷經風險,生死與共,終於逃出瓦剌,又遭遇太后追殺,兩人在冰雪漫天的樹洞裡深情相擁,(這也是朱祁鈺不能容忍的啊)被朝鮮人所救。回到皇宮,成為妃子。
然後,遭遇婆媳關係和宮鬥,差點被失去兒子而喪失理智的吳太妃弄進棺材給朱祁鈺陪葬,卻被朱祁鎮所救,朱祁鎮向她表白愛情,她卻要回到民間,為人民大眾解除疾苦,為天下的女性解決疾苦。而朱祁鎮將皇位傳給兒子朱見深,然後去尋找譚允賢。
可是,兩人卻沒有再次見面。
如果談允賢知道在公元21世紀,也就是六百多年後的今天,後人將她的故事編排得如此精彩,不知會有什麼想法。
因為疫情緣故,今天看這部《女醫明妃傳》格外關注她治病救人時,如何保護自己。劇中為了推動情節發展,特別安排了兩次瘟疫爆發。除此以外,還有兩次小型地傳染病治療。第一次小型的是在監獄中,因為她拒絕嫁給徐侍郎的兒子,於是徐侍郎利用夫人之死控告她庸醫誤人,而且暗示監獄裡的獄卒將她安置在有傳染病的牢房裡,她在沒有藥品的情況下土法上馬救治一個傳染病人,而且,她與病人零距離接觸,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哪怕從裙子上撕一塊包在臉上也算事啊,可是,她沒有。
在隆慶痷,她再次遭遇大型瘟疫爆發,只在臉上掛了一片薄紗,風一吹,紗簾還擺動,親王朱祁鈺也是那樣,臉上的紗簾還不如武俠人物的蒙面。兩人在病人中穿梭,沒有被傳染,而且還談情說愛,也真是主角光環太強大了。
還有一次瘟疫爆發,是朱祁鈺當了皇帝,談允賢做了妃子,而且身懷六甲的情況下,她依然要當女菩薩救人。而汪皇后算是找到除掉眼中釘肉中刺的機會,斷了談允賢回宮的後路。而被囚禁在南宮的太上皇也趁著慌亂時期,溜出皇宮與談允賢治病救人,在民眾中積累許多人氣,贏得良好口碑。
至於朱祁鈺,因為瘟疫面前不顧百姓死活臨陣脫逃,也喪失了民心。只是,沒有任何防護的男一號和女一號,靠著強大的主角光環,成功地保護了自己,要不,早就死千百回了。
不過,在網絡上也沒有查到明代醫生們在治療傳染病時,如何保護自己,只是劇中那些太醫用來包臉的布要厚實多,有用得多,能夠擋住細菌得多。
所以,電視劇只是看看而已。好在電視劇開始有提示,劇中所有藥物都是劇情需要,請大家不要模仿(就像電視劇《羋月傳》播放後,一位女子不小心懷孕,讓醫生給她開淡竹葉,醫生啞然失笑一樣)。
只是,劇中也應該說明,女醫行醫時的裝束也是劇情需要,請大家不要模仿。
劇中的譚允賢與真實的談允賢也有相同地方,為人醫病,救死扶傷。一些女性患者,患了婦科或外科疾病,不願讓男醫生診視,就紛紛來找她醫治。而談允賢的醫術相當精湛,每每獲得奇效。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許多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女醫的名聲使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在許多成功的案例後,談允賢的名聲也漸漸的傳遍各地。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談允賢病逝,享年96歲。
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
並不是電視劇中所說的,她死後,《女醫雜言》才出版。更不是皇帝以官方的名義出版的,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沒有如此殊榮。
談允賢的經歷說明當時女性行醫的艱難,她們沒有主角光環,沒有先進的醫療器材和藥品,但卻用菩薩心腸對待病人。他們在行醫路上真是九死一生啊。
無論劇情如何,我們都應該崇敬中國古代少有的女醫,當然,更為我們今天的醫生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