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 香港的現代梨園:西九戲曲中心 /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 Revery Architecture

2021-02-19 有方空間

△ 戲曲中心,香港西九龍首個落成的大型藝術表演場地

設計單位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 Revery Architecture

項目地點  香港西九龍文化區

建成時間  2018年12月

建築面積  29,900平方米

為保存、發展、推廣戲曲這項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耗時8年,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 Revery Architecture與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攜手打造了「戲曲中心」這座世界級的演藝場地。建築試圖創造一個能充分展現戲曲藝術魅力的現代空間,項目設計、建造的過程中對建築信息模型(BIM)有多重運用。

於2019年1月20日正式開幕的戲曲中心,是西九龍文化區17個核心文化藝術設施中最早開放使用的場地,旨在為戲曲界提供一個互動的平臺,發展、製作最優秀的粵劇及其他中國戲曲表演,吸引新的觀眾,推行教育項目,協作及舉辦國際節目。

 

△ 中庭是24小時開放的公共場所,以現代空間承載傳統藝術,讓看戲或不看戲的民眾都有機會感受建築的魅力

 

戲曲中心佔地13,800平方米,位處廣東道及柯士甸道交界的黃金地段,是到訪西九龍文化區的東大門。整體建築設計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借用中國傳統建築 「亭」 的概念,四面開通入口,廣納各方觀眾入場;建築幕牆如同舞臺帷幕,包裹著懸浮於30米高處的大劇場及地面寬闊的中庭空間。

 

△ 建築外包的金屬幕牆如同舞臺帷幕

△ 建築外包的金屬幕牆如同舞臺帷幕

△ 步入戲曲中心的大門,猶如踏上臺板

戲曲中心的大劇場採用懸浮架空的設計,以此有效隔離附近高鐵及港鐵的震動噪聲,並將底層的中庭開放給公眾,創造一個讓公眾喜愛流連的公共空間。順著中庭兩側流暢的旋轉式樓梯拾級而上,可達到上層的表演和排練空間。除了可提供1073個座位的大劇院,戲曲中心內還包括2,000平方米的培訓及教育設施,以及一個可容納200名觀眾、有濃鬱傳統氛圍的茶館劇場。

 

△ 戲曲中心地面的中庭四通八達,是個全日開放的熱鬧中心,是上演各種活動和慶典的都市舞臺

△ 順著中庭兩側流暢的旋轉式樓梯拾級而上,可達到上層的表演和排練空間

△ 室內設計線條流暢活潑,流露中傳統文化中「氣」的特質

△ 劇院內部,採用懸浮架空的設計可以有效隔離附近高鐵及港鐵的震動噪聲

 

在戲曲中心的建造過程中,通過BIM的運用,設計團隊完成了這一概念獨特、結構複雜的建造,應對了四大挑戰:

▾ 挑戰一:設計決策

 

戲曲中心是一個特殊的劇場設計,不但整合了演藝、教育、商業等多種用途空間,而且建築物基地位於現有的地鐵隧道之上,建造需要複雜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方法。此外,該項目嚴格的設計和施工進度,以及對目標成本的高度控制,都令項目設計的決策過程面臨了種種挑戰。

設計從一開始就建立了BIM的三維視角,以Naviswork和Showcase建立的建築三維模型,可以隨時顯示建築空間和結構的立體效果,幫助非專業設計人員理解設計、達成共識、提高決策過程的效率。在建築的結構和機電系統需要協調的關鍵節點,以參數化、Revit Structure 、MEP 資料庫來提高碰撞評估工作的效率,協助推進設計進程。BIM的集成工作平臺工具,令設計方案比選時的價值工程和研討工作,可以在同一模型中與招標文件的製作同步進行,精簡了設計決策與圖紙落實間的流程。

 

△ 在結構和機電系統需要協調的關鍵位置,進行高效率碰撞評估

△ 設計方案比選時的價值工程和研討工作,可以在同一模型中與招標文件的製作同步進行

 

▾ 挑戰二:優秀的可持續性設計

 

從「可持續建築設計」的角度考量,戲曲中心的設計需要應對兩方面的課題,一是戲曲中心內部中庭是一個特大的無空調有蓋廣場空間,行人在其中的舒適性需要格外關注;二是戲曲中心與周圍住宅樓十分靠近,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建築建成後對社區環境的影響。

 

△ 中庭開放式的設計,令公眾即使處於室內,亦能在熙來攘往的鬧市裡,感受陽光或微風

△ 設計不僅配合戲曲獨特的藝術需要,同時亦考慮到節能、環保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設計團隊運用BIM進行了若干項環境分析,使最終的建築設計方案有助於提高城市和建築本身的舒適性及可持續性。這些環境分析項目包括:通過Ecotect Simulation的評估,戲曲中心不會遮擋周邊敏感住宅區的陽光;在建築體中,通過BIM的建築外圍護模型直接計算出建築的熱傳導總值;用Direct Solar Exposure檢查中庭的環境舒適度;以BIM為基礎進行其他廣場環境舒適度評估,例如IES溫度舒適度、熱量CFD分析等,以確保建築內部中庭空間步行舒適度和合理的風力影響。

△ 通過Ecotect Simulation的評估,戲曲中心不會遮擋周邊敏感住宅區的陽光

△ 通過BIM的建築外圍護模型,直接計算出建築的熱傳導總值

△ 以BIM為基礎進行其他廣場環境舒適度評估

▾ 挑戰三:對BIM信息的創新運用

 

為創新地運用BIM信息,設計團隊採取了多項策略。建築模型被區分成不同部分,以便劃定不同的工作界面,避免在總包到室內裝飾等各類工作任務包之間形成混淆。BIM的運用優化了工作流程,對於有複雜幾何性質的建築部分,比如劇場,主要依賴於Revit 模型的三維尺寸標註,而非傳統的二維圖紙。團隊在BIM模型轉入Revit 資料庫之前,分析了建築立面的各項元素並在Rhino系統中加以優化,以使立面模型在轉化過程中具備更高的一致性和設計質量;此後,建築立面元素在Revit系統中被進一步優化,以此在無損建築外觀審美效果的同時,使立面建造得到更佳的成本控制效果。

 

△ 建築模型被策略性地區分成不同部分,以便劃定不同的工作界面

△ 具有複雜幾何性質的劇場設計

△ 建成後劇院內部實景,可容納1073名觀眾

△ 優化立面

△ 金屬帷幕細部

△ 戲曲中心外立面,外形仿似一盞傳統中國彩燈

▾ 挑戰四:業務協作的轉型

 

戲曲中心的設計由一個遍布世界各地的專家顧問團隊,通過對BIM的協作運用共同完成。其中包括了市政、結構、機電等工程師,以及劇場、聲學、景觀、表演音質及轉達、表演攝像等專業顧問的參與。

各團隊利用Revit伺服器作為共同的工作平臺,在設計過程中實時協作,利用BIM三維模型及時傳遞詳細建築信息及其相互關係,最大限度地利用設計資源。結構模型被分成兩部分,供混凝土和鋼結構兩個不同的結構設計團隊使用。在逐步建立建築信息模型的過程中,團隊之間的高效溝通和清晰的責任劃分也得到保證。

 

△ 結構模型被分成兩部分,供混凝土和鋼結構兩個不同的結構設計團隊使用

已開幕的戲曲中心有著頗高的辨識度,對香港市民關注的吸引,也有利於弘揚中國傳統戲曲藝術。而在建築的金屬帷幕之下,在審美之外,還有著設計團隊協同一體,對技術創新的追求。

 

△ 戲曲中心夜景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戲曲中心 

項目類型:建築

項目地點:香港西九龍文化區

業主: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12年12月

建成時間:2018年12月

用地面積:13,789平方米

建築面積:29,900平方米

 

設計單位:Revery Architecture +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主創建築師:譚秉榮、呂元祥

設計團隊完整名單: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呂元祥博士 (Dr. Ronald LU)、呂慶耀(Bryant Lu)、梁傑文 (Andy LEUNG)、任展鵬 (Peter YAM)、梁世豪 (Edward LEUNG)、 (Kay CHOY) 、蔡慶偉 (Alex CHUA)、李宜澤 (Ray LEE)、陳浩文 (Andy CHAN)、陳品衡 (Marco CHAN)、李文灝 (Raymond LEE) 、何俊宏 (Steven HO)、韓夢凝 (HON Mung Ying)、程玉宇 (Eugene CHING)、朱勵雅 (Eureka CHU) 、尹嘉欣 (Alice WAN) 、張海傑 (Billy CHEUNG) 、龔翊豪 (Alvin KUNG) 、(Belinda LAW)、 (MK CHAN)

Revery Architecture:譚秉榮 (Bing THOM)、甄孟仁 (Francis YAN)、Venelin KOKALOV、Earle BRIGGS、Shinobu HOMMA、Giles HALL

 

規劃顧問: Foster + Partners,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 on code compliancy

結構顧問: Buro Happold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td.

機電顧問: Buro Happold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td.

土木地質顧問: Atkins China Ltd.

劇院顧問: Fisher Dachs Associates Inc.

音效顧問: Sound Space Vision

景觀顧問: SWA Group

室內顧問: Bing Thom Architects 和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交通顧問: MVA Hong Kong Ltd.

幕牆顧問: Front Inc.

照明顧問: Horton Lees Brogden Lighting Design Inc.

材料測量顧問: Rider Levett Bucknall Limited

施工:

主體建築- Hip Hing Engineering Co. Ltd. 

幕牆  - Singyes Solar MRW

劇院裝修- Sundart Timber products

地基  - Bachy Soletanche Group Limited

視覺 / 李茜雅   校對 / 原源

本文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授權有方發布,資料由投稿方提供。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香港,新西九龍文娛藝術區(WKCD) / revery architecture和ronald lu + partners
    revery architecture與ronald lu & partners合作,為香港新西九龍文娛藝術區(WKCD
  • 香港戲曲中心 / Revery Architecture + RLP
    © Ema Peter香港戲曲中心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京劇的新家。其戲劇性的曲線立面和經過重新詮釋的中國月門形狀象徵了通往香港新文化藝術區——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入口。© Ema Peter戲曲中心活躍的立面由一個模塊化的鰭片系統組成,由未經處理的航海級鋁管切割而成,沿著建築排列成交替的圖案,讓人想起舞臺上串珠幕布後閃爍的燈籠。
  • 西九新地標——香港戲曲中心昨啟用!特首贊有助提升國際文化大都會地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開幕儀式致辭中表示,戲曲中心隆重開幕不僅是文化界的盛事,更值得香港市民引以為傲。她讚揚戲曲中心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地位,希望戲曲中心除了重點呈獻優秀作品外,也能夠在教育、培訓、專業發展方面有所建樹,促進粵劇和不同戲曲劇種的交流。她亦熱切期待西九文化區更多設施在未來數年陸續啟用。
  •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大灣區地位屢獲肯定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持續致力於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始終秉承人才價值和居民幸福感為城市發展核心的理念,大力建設更美好的生活及未來,並在大灣區深耕多年。近日,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創辦人及主席呂元祥,榮獲「首屆深圳市工程勘察設計功勳大師」稱號,用於表彰其為設計行業做出的傑出貢獻。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世界上規模的文化項目之一——西九文化區,就像金字塔的光輝。西九文化區堪稱是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新裡程碑,讓維港的傳奇邁向一個新高度。這座「黑盒子」是於2019年6月啟用的「自由空間」,是西九文化區第二個對外開放的表演藝術場地,承擔著推廣當代舞蹈、話劇音樂,風格是當代先鋒。這一巧思正是體現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之地,傳統與現代並存的城市特色。  這樣的東西文化碰撞在戲曲中心的設計上體現得更為明顯。戲曲中心大門設計成一個舞臺帷幕,走進大門就猶如巨幕拉開,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粉墨登場。
  • 香港新地標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照明設計
    適逢粵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之際,從設計到完成歷時8年,香港首個戲曲文化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於近日正式啟用,以此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戲曲中心(Xiqu Centre)毗鄰香港高鐵西九龍站,是該區的首座表演藝術中心。佔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內設大劇院、茶館劇場、演講廳等多個場地,以適應不同戲種的表演需求。
  • 香港西九新地標戲曲中心開幕 特首冀向世界展現中國戲曲精髓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毗鄰高鐵西九龍站的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 《高博文說繁花》亮相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
    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弘揚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由香港西九文化區主辦,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特別支持的評彈《高博文說繁花》於5月23日至6月2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連演8場。一位來自香港的老觀眾觀看後深受感動,「我從小就在思南路南昌路皋蘭路走來走去,評彈《高博文說繁花》聽來非常親切」,這種感動不僅是因為聽到了鄉音或是其他,更是聽出了上海的味道。
  • 香港西九戲曲中心明年1月開幕,開臺節目搶先睇!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 識香港 | 香港戲曲中心,鬧中取靜的殿堂級表演場地
    香港戲曲中心坐落在西九文化區的東側,是區內首個地標式表演藝術場館,內設大劇院、茶館劇場、演講廳等多個場地。今年是粵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戲曲中心將於1月20日正式啟用,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香港戲曲中心。
  • 【BLSI伯立森分享】我們的都市舞臺——香港西九龍戲曲中心
    戲曲中心(Xiqu Centre)是香港西九文化區(WKCD)的首座表演藝術中心,致力於展現豐富的戲曲文化遺產。
  • 香港第五臺頒2016「梨園之最」
    圖:「戲曲天地 梨園之最2016」得獎者及嘉賓合影/港臺第五臺供圖  【大公報訊】由香港電臺(港臺)第五臺主辦的「戲曲天地 梨園之最2016」上周六舉行頒獎禮。  其他得獎者還有:「梨園之最 醜生」陳鴻進、「梨園之最 武生」呂洪廣、「梨園之最 小生」宋洪波、「梨園之最 二幫花旦」陳嘉鳴、「梨園之最 擊樂領導」高潤權、「梨園之最 音樂領導」高潤鴻,以及「梨園新輝」王潔清、吳立熙、王志良等。
  • 專訪丨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鍾珍珍:戲曲跟我們一直在一起
    ——專訪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中國藝術報記者  怡 夢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推廣短片
  • 鬧中取靜的殿堂級表演場地——歷時8年建成的香港戲曲中心走訪記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9日表示。由設計到落成,戲曲中心經歷了8年時光。它坐落在西九文化區東側,是區內首個地標式表演藝術場館。中心佔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內設大劇院、茶館劇場、演講廳等多個場地,適應不同戲種的表演需求。
  • 香港西九文化區舉行2019新聞發布會 透露重要進展
    西九文化區(圖片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2019年3月28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局)在其首個開放的地標式表演藝術場地戲曲中心舉行2019年新聞發布會。過去12個月,西九文化區首個主要表演場地──戲曲中心──開幕以來的表演備受觀眾歡迎。視覺藝術方面,M+成立希克獎,同時在去年納入多項主要藏品,例如Archigram檔案等。
  • 施工創新獎(入圍項目)——香港戲曲中心
    2019年1月,由Revery Architecture與當地公司Ronald Lu&Partners合作設計的香港戲曲中心正式開業,戲曲中心是香港西九文化區(WKCD)的首座表演藝術中心,也是一個世界級的表演場所,致力於以一種宏偉的當代藝術表達方式展現豐富的戲曲文化遺產。
  • 香港首個戲曲文化表演場地——戲曲中心正式開幕
    香港戲曲中心。
  • 多元藝術在此交響——探訪香港西九文化區
    受邀訪港的內地記者團近日走進香港戲曲中心的茶館劇場,近距離欣賞年輕粵劇演員和樂師打造的「粵·樂·茶韻」表演,體會昔日融合戲曲表演的茶館文化。表演結束後,不少外國觀眾仍逗留在劇場外,比劃著粵劇中的動作和身段,不願離去。  戲曲中心外形酷似中國傳統燈籠,大門造型如緩緩拉開的舞臺帷幕。作為香港西九文化區第一座落成的表演藝術場地,該中心致力於保育、推廣和發展戲曲文化。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 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
    張超 張超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為深圳,這座中國快速發展的創新和技術中心城市帶來全球視野和卓越學術體驗。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制定了校園的總體規劃和綜合設計,不僅可以滿足教師、學生和員工的需求,還創造出可持續的、社區導向型的學習環境,反映了深圳的活力和協作精神。
  • 新作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 RUR Architecture
    ,屬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TMC)一部分的的756,000平方英尺表演廳將於2020年9月5日舉行音樂會,正式開幕。拆除舊工業並建造臺北音樂中心後,我們發現大自然和新建築相互輝映。臺北音樂中心在自然景觀中成為城市一部份的有機體,與城市相連又獨立又延伸到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