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的原生家庭:母親連生7女,父親為生男孩離婚另娶

2020-09-04 蕪裡霧

「我比梅豔芳幸福」

伊能靜最近有點「熱搜體質」。

從《婆婆和媽媽》中與婆婆年齡相差最小、卻相處最融洽的兒媳,到《乘風破浪》中年紀最大、但對團員最用心的姐姐,伊能靜憑藉著自己的高情商和努力,成功地讓一大波網友們「路轉粉」。

然而,物極必反,她在隨後的採訪中「翻了車」。

採訪中,她不斷地訴說她有多幸福、有多優秀,對面的主持人似乎都有些尷尬了,而她依然沉浸在一種莫名其妙的自我吹捧之中。

她說,她發過32張專輯。

她說,她入圍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她說,她是30個姐姐中舞臺經驗最豐富的一個。

如果說,以上這些只是她對事實的陳述,那麼,下面這段對梅豔芳的評價,就有點過分了。

她說:

「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就是我也不知道,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

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價值,那很慘。因為你的事業已經到頂,那就會像梅豔芳。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她在臺上都要穿著白紗。

人生不能倒過來。」


其實,對她自己的生活,她無論怎麼去說都沒問題,但是,她把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套在別人身上,去評價別人的人生,就有點「小人得志」的感覺了,況且,她評價的這個別人,還是一位已經故去的人。

我們不難發現,伊能靜很喜歡表達類似於「我特別幸福,我老公特別愛我」這樣的話語,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她說,「外面老說秦昊不愛我,我覺得大家都錯了,昊子比較愛我。」

在社交平臺上,每隔十天半個月,伊能靜的小作文都要出來秀一次恩愛。

有人說,一個人越炫耀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而伊能靜不斷炫耀幸福的根源,要從她不幸的原生家庭說起。

原生家庭的夢魘

伊能靜出生之前,她的媽媽已經生了6個女兒。伊能靜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她重男輕女的爸爸就直接告訴媽媽說,如果這個還是個女兒的話,我必須找別的女人去生兒子。

伊能靜的媽媽當時很痛苦,根本就不想要肚子裡的孩子了。她試著從沙發上跳下來,想要流產,也喝打胎藥想把孩子流掉,可孩子的生命力卻一天比一天旺盛。

媽媽想要留住伊能靜,是源自鄰居的一句話。那天,鄰居看著伊能靜媽媽的肚子說,「你這胎肚子很尖,應該是個兒子」,從那以後,伊能靜媽媽才打消了想要流掉胎兒的念頭。

然而,事與願違,伊能靜出生後,父親發現又是個女孩,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直到伊能靜14歲那年,她的父親欠下一千萬臺幣的債,伊能靜被迫輟學,出來工作賺錢替父還債。

一個單身母親帶著7個女兒,可想而知有多辛苦,伊能靜的媽媽也經常向女兒們抱怨自己悲慘的生活。

伊能靜回憶,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最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會過得好一點。」因此,伊能靜從小就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她覺得她就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伊能靜的原生家庭,給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她的一生也從未擺脫過原生家庭的夢魘。

如今,已經52歲的她仍不斷地訴說著自己有多幸福,她像極了一個極度缺愛的人,靠不斷地訴說自己的幸福,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從某個角度來看,伊能靜仍然是那個不被媽媽肯定、不被爸爸愛護的小女孩。

伊能靜的「內在小孩」

心理學家榮格在《兒童原型心理學》中,提到了一個「內在小孩」的概念,榮格說,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的小孩,這個小孩就是我們內心中未成長、未安撫好的部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大部分是帶有創傷的內在小孩,這些創傷基本都是來自於童年。

童年時,幼小的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傷害,時間久了,為了保護自己,我們在內心深處形成了一個隱蔽且敏感的角落。時間流逝,我們不斷成長,但它卻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潛伏在我們的意識裡,時不時地出來「為非作歹」。

大多數的成年人,平日裡都是理智而沉穩的,但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總會不受控制,突然爆發,這就是內在小孩在作祟了。

我們都不願承認自己的敏感、易怒,但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要看到自己呼之欲出的內在小孩,擁抱他、安撫他,讓他慢慢長大。

我們不妨想一想,伊能靜不斷地強調自己有多幸福,這些話她到底是對誰說的呢?

對網友嗎?可似乎並沒有幾個網友願意買她的帳。

對主持人說的嗎?但主持人看起來也蠻尷尬的。

那伊能靜訴說的對象,到底是誰呢?似乎就是她自己的內在小孩。

她看似反常的行為,其實都是對自我的療愈、對內在小孩的安撫。

「遇到庾澄慶時,我像抓住了一個浮木」

伊能靜曾這樣談到庾澄慶,她說,她對感情一直都很恐懼,直到遇到一個可靠的人時,她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浮木,她希望這個人把她所有原生家庭的痛苦,全部都解決掉。

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之大,從這段話中可見一斑。

今年伊能靜52歲了,她雖仍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她不懼網友的謾罵,堅持做「傲嬌的小公主」,我們看到了一個與自己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的她。

榮格曾說,「原生家庭對家裡子女的影響越深刻,子女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小小的世界觀來觀察和感受成年人的世界。」讀到這句話的朋友們,請你們抱抱心底裡那個可愛的內在小孩,跟他和解、也與自己和解吧!

我是,專注兒童教養與自我提升。關注我,讓我們在育兒之路上攜手並進。

相關焦點

  • 媽媽連生7女 爸爸另娶生子起名「無悔」伊能靜:我不恨他 恨我媽
    我媽生了7個女孩,導致我爸去外面生兒子在一次採訪中,伊能靜直言: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而離婚原因竟然是因為她是女孩!,伊能靜笑著回答:其實那時候我一點也不恨爸爸,相反因為年紀小反而會更恨媽媽。原來,伊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人,她把離婚的所有責任都歸結為自己沒法生兒子。很少在孩子面前說前夫不是,而自小被寄養在養母家的伊能靜很難聽到父親的負面消息,反而對經常無法來探望自己的媽媽倒有些埋怨。
  • 母親因生女被拋棄,她資助妹妹伊能靜逐夢,妹妹成名後供養她全家
    自從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後,伊能靜一躍成為網友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度滿滿。傳聞近期她本人有了復出的打算,已有戲約在身,只是復出的條件是「不演媽媽類角色」。不得不說,如今52歲的伊能靜依舊擁有一顆少女心,不愧是「作精」本精。但話說回來,伊能靜經歷痛苦的原生家庭還能擁有一顆少女心,真是命運的回饋。
  • 伊能靜談《隱秘的角落》,令人深思: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
    於是伊能靜那質樸而不懂反抗的母親只能拼命地生,連生了六個女兒後,又懷上了一個,這時的父親不再有往日母親懷上孩子時的欣喜和期待,取而代之的是有一絲不耐煩,他嫌棄道:「如果這還是個女孩子,我就不要你們了,我要去外面找別人生兒子!」轉身離去的腳步聲裡充滿了無情和狠戾。
  • 伊能靜: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流浪的小孩》的人生歷程
    在錄製《爸爸不要說》一曲當夜,生父車禍去世,只有16歲的伊能靜,一個人去太平軍處理父親的後事。這件事成為伊能靜一生的痛!也給她的人生留下很大陰影,後來只要看到離別的場景就會崩潰。1987年伊能靜的獨唱歌曲《爸爸不要說》發行。從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開始,伊能靜就開始自己作詞了。有人說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一生的影響。1993年,伊能靜到英國的劍橋,倫敦遊學。
  • 和庾澄慶離婚後,嫁戲骨生二胎,乘風破浪的伊能靜終於贏了
    說起近日最受關注的一位女明星,一定非伊能靜莫屬。自從參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錄製之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位雖然已經52歲,但是仍舊保持著完美狀態的女明星。雖然相比起伊能靜最紅時候的熱度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同樣對她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春夏不相信婚姻,而她想對父親開槍,原生家庭對她們影響有多大?
    正如歌曲所要闡述的內容一樣,譽恩就是是一個被原生家庭影響,被不負責任的父親逼到走投無路的女生。 但她那個骯髒的牧師父親卻繼續作惡,2017年,樸譽恩的父親利用女兒的名義,騙取了150名教徒將近200多億韓元(約人民幣1.2億元)被捕,還被指控曾長期性騷擾女信徒。
  • 伊能靜時隔10年再談婚變:你的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前兩天,伊能靜在《魯豫有約》裡說的一些話,被網友頂上了熱搜。談及上一段和庾澄慶不歡而散的婚姻,伊能靜說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太大,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能力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本來應該是很好的一段婚姻,但她說,她太沉浸在過去的傷痛裡了,跟母親的問題,跟父親的問題,原生家庭對那時的她來說就是一團亂麻。
  • 伊能靜談論與庚澄慶9年婚姻結束原因,當時還在原生家庭的痛苦裡
    伊能靜談論與庚澄慶9年婚姻結束原因,當時還在原生家庭的痛苦裡近日伊能靜在訪談節目中提到自己與庚澄慶婚變的原因,坦言自己還處在原生家庭造成的傷痛中走不出來,整個人非常的沒有安全感,遇到了哈林之後的伊能靜就像在絕望中抓到了一根浮木,自己的痛苦想要解決,但是卻在無形當中給了對方很多傷害和壓力
  • 伊能靜人設崩塌,朱朝陽壞小孩的黑化,都是原生家庭的錯?
    最近勢頭正火的是伊能靜和老公秦昊,沒有人反對吧。 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讓家庭主婦伊能靜再次回到大眾視線,而她也成功在前兩期中獲得好聲一片。 而她的老公秦昊,因為《隱秘的角落》大火,熱度也是蹭蹭的。 在一片熱熱鬧鬧中,伊能靜卻因為第三期節目以及節目外訪問中口碑暴跌。
  • 伊能靜:如何打破原生家庭桎梏,憑一己之力推開世界之門
    能下得三尺廚房四年如一日為家人準備三餐,也能從容淡定地站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散發光芒。2但是,你知道嗎?伊能靜其實有一個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打破桎梏、活成女王的。1968年3月4日,本名叫做吳靜怡的伊能靜出生在臺北。她的父親吳敏是位軍人,祖籍山東,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來帶著兒子告老還鄉。
  • 6歲吃狗糧,32歲嫁庾澄慶,47歲為秦昊生娃,伊能靜還缺愛嗎?
    她是家裡第7個女兒了,在吳靜怡(伊能靜)之前還有6個姐姐,可是爸爸只想要一個兒子,媽媽既然生不出,那就只好離婚了。 和唱片公司解約後,伊能靜做起了自己的才女,能唱歌能寫詞,伊能靜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不凡的女生,1998年,伊能靜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為愛而生》。
  • 伊能靜52歲不敢休息,黃軒36歲不敢結婚;原生家庭帶給孩子多少痛
    曾經聲淚俱下地對婆婆和秦昊說:「我知道我有很多毛病,就是改不了;你們要理解我,因為小時候的那個成長環境的影響,讓我一直有緊迫感,不敢停下來,害怕回到過去……」1,身世坎坷的伊能靜,一直在奔跑,期望逆天改命伊能靜生下來是吳家第七個女孩,叫吳靜怡。父親吳敏 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當即在外面找了一個女人生兒子。
  • 伊能靜又爆新黑料,太難看!粉絲喊冤:不怪她,是原生家庭的鍋
    她父親早逝,上有兩兄一姐,母親又重男輕女,年僅4歲,就被母親逼著登臺賣唱。那時候上臺的還叫歌女,是非常受人鄙夷的職業。雖然沒有得到家庭的關懷與溫暖,但是梅姐在圈中好友無數。眼見伊能靜本性暴露,前經紀人也適時補上了一刀。7月1日,伊能靜前經紀人陳孝治在社交媒體上扒開了伊能靜的嘴臉。當年伊能靜離婚後,一度遇冷。是陳孝治雪中送炭,幫她接廣告代言,四處打點。可誰知伊能靜,居然背著他接了別的代言。陳孝治得知後,給她打電話、發消息就像石沉大海,再沒收到過回復。
  • 伊能靜賣二手物品,被嘲太缺錢?曝出原生家庭後,大家又沉默了
    1969年3月,伊能靜出生中國臺北,她是家裡的第七個女兒,父親看又是女兒,便拋棄她們,找別的女人生兒子去了。母親也無力撫養,無奈將她送人,然而這個苦命的女孩,還是沒找到一個好的家庭,她的養父母靠賣甜品為生,做生意時就將她拴在攤位旁。從小便風餐露宿,衣不遮體,小學前都沒穿過鞋。
  • 伊能靜言論翻車,她曾哭訴原生家庭傷害太深
    02 她的原生家庭狗血到電視劇都不敢寫,導致了第一段婚姻的失敗伊能靜出生於臺灣一個貧窮的家庭,原名叫吳靜怡,父親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而她的母親一連生了7個女兒(夭折三個),所以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
  • 伊能靜的童年有多慘?出生就被父親拋棄,還曾遭大姐夫虐待餵狗糧
    為了生男孩,在這之前,吳靜怡的母親已經生下了六胎(其中有四個已經夭折),本以為第七胎會是一個男孩,結果希望再次落空。長到13歲那年,母親打算改嫁去日本,將靜怡託付給大姐照顧。卻沒想到,大姐夫身患躁鬱症,精神有些不正常,經常虐待小靜怡,甚至還給她餵狗糧。母親回臺灣探親,見到小靜怡可憐的樣子,於心不忍,這才將她帶去日本,從那時起,吳靜怡跟隨繼父姓,改名為伊能靜。
  • 被母親「鎖鐵鏈」,被姐夫暴打餵狗食,伊能靜:曾活得像只野狗
    ,兩人生下一個兒子後,伊能靜出軌這段婚姻結束。直到多年後,伊能靜形容那段婚姻說:「當我遇到一個可靠的人時,我像抓住了一個浮木,我希望他把我原生家庭的痛苦,我對男女關係的困惑,統統解決掉。」伊能靜的父親是一個軍官,早年母親生下她之後,父親只是回來看看是不是個男孩,結果伊能靜不是,她的父親甩頭就走,並與她的母親離婚。
  • 伊能靜被人罵上熱搜,看她的成長史,你就發現悲劇源於原生家庭
    但其實她的成長過程值得我們去了解,更是我們各位家長最應該了解的一位女明星,因為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的意義。一 給孩子安全感伊能靜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是家裡的第7個孩子,是全家翹首以盼的男孩。
  • 伊能靜出軌離婚,現在卻更幸福?不可以嗎?
    1原生家庭:種下缺愛的禍根伊能靜戀愛腦的程度,與她的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係。1968年出生的伊能靜原名吳靜怡,父親吳敏是一名臺灣軍官,母親是中國政治家楊元丁的女兒。父親是一個傳統觀念極強的男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母親一生就是7個孩子,偏偏沒有男孩,直接導致婚姻破裂。
  • 孫儷、鄧超、伊能靜那些被原生家庭傷過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好的婚姻,可以治癒彼此原生家庭留下的傷痛,讓幸福延續。2 強大的內心幫助自己走出困境伊能靜便沒那麼幸運。她知道是她的錯,她不該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的傷痛裡,然後藉故一錯再錯,面對輿論的壓力,她選擇了離婚。離婚之後的她,選擇了沉默、思考,她知道肯定哪裡錯了,她的人生才會如此失敗,一錯再錯,出現那麼大的紕漏,她要糾正錯誤的根源。她去看心理醫生,睡不著覺的時候心理醫生建議她吃安眠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