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們在茶餘飯後會談起的主要話題。有一個親子教育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這個節目聚焦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等等。
虎媽"贏了"傅首爾,網友卻心疼她兒子
節目中有個叫做徐敬凱,徐敬凱媽媽是典型的"虎媽",對他的教育方式就是極高的要求和期望,無論做得好不好就是批評,否定和打壓,不少網友很心疼她兒子,但徐敬凱媽媽自己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在徐敬凱媽媽的觀念裡,孩子不應該有童年,他們的童年就是應該用來學習和努力的。徐敬凱媽媽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努力,不吃苦,不跑在別人前面,長大後肯定會吃苦,對待孩子肯定要用最嚴格的標準去要求。
正因如此,徐敬凱的生活和學習準則就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他要每天完成既定的作業,做錯了就繼續增加作業量,做得不仔細就持續增加,直到不會做錯了為止。除此之外,他還要"按部就班"式地參加各種培訓班。
凱凱每天要面對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而在被問到寫作業的感受的時候,凱凱已然麻木,只是一味用"不知道"來回答別人的問題,而且說到作業,神情也是有些黯淡。
但是,凱凱的媽媽並沒有覺得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面對鏡頭和傅首爾的提問時,總是用許多強大的邏輯把大家的質疑都堵得死死的,比如"孩子如果連這一點點苦都吃不了,長大後怎麼可能可以面對來自社會的壓力"。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就連一貫能說會道的傅首爾也被堵得沒話說,表面上看起來這位虎媽像是 "贏了",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一、高壓教育下,孩子的成長問題
在媽媽的嚴格教育下的徐敬凱儼然和別的孩子不同,他常常會表現出自我否定的感覺。當別的小朋友自信而大方地自我介紹完的時候,輪到徐敬凱自我介紹,他卻不吭一聲,最後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聲"沒名字"。
他對自己也很不滿意,覺得媽媽不喜歡自己,找不到存在感等等。他說媽媽總覺得他不好,甚至為了討媽媽開心,違心地說自己很喜歡做試卷,以此來讓媽媽多喜歡自己一點。
而且徐敬凱在班裡也不合群,無法融入大家。在大家一起玩的時候,他就很低落地自己一個人,而且也不會主動去找別人一起玩,雖然內心可能也會希望交到朋友,但還是不會主動去找別人。
其實,凱凱這種情況是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的表現,他因為平時被媽媽否定多了,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常常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經常被打壓和否定的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懷疑自己,而且總是會擔憂自己的行為和做法會被別人否定,得不到大家的滿意。而且,在嚴格教育下的孩子,只會一味地滿足父母的要求,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習的工具,為了學習而學習,甚至沒有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壓抑自己的情緒表達。
二、孩子不是父母炫耀的工具
徐敬凱的媽媽的教育方式給人感覺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自我實現的工具。
有一些父母或許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的目標和要求,會在之後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或者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被這樣的要求和期盼所約束,所以會把同樣的"厚望"寄語他們的孩子,再有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和資本,讓他們去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和目標,以此來炫耀自己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張弛有度,無論是學習和生活,都要有一個度,讓孩子學習本身並沒有錯,但不能逼得太過,強制性地剝奪他們在童年時候應有的快樂,讓他們失去作為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這樣環境下長大,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其實是無益的,他們認識東西也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每一個家長的未來。教育好孩子的方式在於為孩子提供幫助和引導,在他們成長的路上為他們加油喝彩,讓他們一步步去獲取抵抗壓力和困難的能力。
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在於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不是被壓迫成長父母心中最完美的小孩。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