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啟程的《國家寶藏》向著精神高地發起新的攀登,帶著「何謂華夏?何以中國」的靈魂扣問,誠邀億萬觀眾和九座歷史文化遺產聯袂「解題」。
屬於世界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博的頂級陣容,將共同在第三季《國家寶藏》中拉開一幅泱泱中華、萬古江河的壯闊畫卷。
二十七件國家寶藏將悉數亮相,面向世人展示中華文明的風採,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這一次,唯一派出兩家國寶單位出場的陝西,將獻上西安碑林博物館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六大鎮館之寶,驚豔海內外觀眾。
昭陵六駿
顏氏家廟碑
石臺孝經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陝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位於西安文昌門內三學街,原為陝西省博物館。它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組134件,一級文物535件。館內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
刻於唐貞觀十年(636年),唐王李世民為了紀念開國戰爭中曾騎過的六匹戰馬,令宮廷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將六匹戰馬形象採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出來,置於昭陵北司馬門祭壇兩側以示紀念,依次為「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李世民親自為每匹馬作了贊詩,並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刻在每件浮雕的上角。
跪射武士俑
在一眾出土的兵馬俑中,跪射俑是其中的珍品。它通高128釐米,出土於秦兵馬俑二號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尊未經人工修復的跪射俑。除此之外,跪射俑的外形,酷似陝西版圖。仔細觀察,其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細,對表情神態和髮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畫生動傳神,並且文物原本的彩繪保存狀況完好,就連衣紋、髮絲都還清晰可見,真實表現了秦軍作戰的情景。青銅仙鶴
2000年7月出土於秦始皇帝陵K0007陪葬坑。青銅鶴通高77.5釐米,通長102釐米;踏板長47.5釐米,寬32.5釐米,厚1釐米。鶴體高大,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表現的是鶴從水中捉到蟲蝦後尖喙離升水面的瞬間姿態。
秦始皇陵青銅鶴的出土使人們對秦代青銅製造工藝造型裝飾特點有了新的認識,它不僅集多種鑄造技術於一身,又表現了秦代工匠的多種藝術塑造技巧;作為工藝形象,秦始皇陵青銅鶴的造型和裝飾有重大的美學價值。秦陵銅車馬
秦陵一號銅車馬,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貴名車」。1980年12月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處被發掘出,經修復後恢復原狀。銅車馬不僅展示了秦代合理的系駕方式、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精湛的彩繪藝術,而且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節目中,將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贊詠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看國寶前世流轉的演繹,聽文明今生華章的講述,讓我們一同期待。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即刻訪問悅西安網
www.justxa.com
見證西安發展的每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