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拆彈2》編劇李敏:香港人就是永不言棄!

2021-03-01 編劇攻略

採訪、撰文/法蘭西膠片

從去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地區總共三次下令影院關停,這第三次,足足持續78天,終於在昨天(2月18日,大年初七,內地法定復工日)結束禁閉,重新營業。

一開即爆,因為這有一顆埋了整整55天的核彈。

《拆彈專家2》編劇署名版海報

《拆彈專家2》!此前已在內地拿下13億人民幣票房,豆瓣7.8分。

香港本地開業第一天,票房113,位列首位,預計首個周末能達千萬。

我們第一導演(ID:diyidy)特此採訪了《拆彈2》編劇之一李敏女士,採訪她有幾個目的,是我心中惦記已久的。

從題材或娛樂性的難度上,《拆彈2》的信息量到底如何組建?從角色難度上,人物的複雜性到底該如何認同?最早的文本主題上,《拆彈2》和香港的關係是什麼,和香港人的關係是什麼?

李敏老師給出了一聲巨響——「香港人的精神跟地球上很多'正能者'一樣,就是永不言棄。

直至今天,李敏都是香港電影當前最重要編劇之一,而在內地,我們卻對此知之甚少。

用「最重要」來形容實在顯得她太不重要,就應該用「奇人奇事」來形容,這四個字,可不是我說的,是當年她寫《喜劇之王》劇本期間,星爺寫在字條上,偷偷遞給她誇她的原話!

怎麼奇人?又有什麼奇事?

簡單說,李敏老師20年前是作詞作曲做主持,寫歌寫小說寫劇本,各個層面的創作量驚人,在那個年代,她已經能稱為一位文藝產量女王。

後來加入周星馳的智囊團,做了《喜劇之王》和《少林足球》,之後為多位導演擔任編劇,並成為邱禮濤十幾年的固定合作夥伴,堪稱邱禮濤瘋狂的左腦旁邊的「感性的右腦」。

不僅如此,她還為視障人士的口述影像放映製作口述文本,每一個口述影像劇本,她與助理編劇需工作約100小時,親自去錄音室錄製解說聲軌。她製作的《猛龍過江》口述劇本獲得《亞太廣播聯盟》(ABU)的「最有創意電臺節目」提名。

你甚至無法想像,在她二女兒即將成年之時,她還在香港大學修完了心理學碩士,一來為女兒當做學海無涯的絕佳榜樣,二來竟然是想探索磁力共振與腦電圖在觀眾觀影情緒上的研究影響力,她用「心率變異分析(HRV)檢測儀」做研究基礎,寫完了一篇研究生論文。

而在今年,李敏又多了一個職業——導演

長片處女作《給我1天》,一看海報就知道嗎,是一封香港情書。

《給我1天》預告海報

聊到這,她還謙遜又戲謔地說:「希望能夠得上你們名稱『第一導演』。」

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李敏女士工作關係,這次並未電話連線採訪,而是她通過閒暇時間(不可能,我不信她有閒暇時間!),全程對我列的採訪提綱進行筆答。

不聊敏感話題,刪繁就簡多次,最後也有近萬字,算是一篇對李敏的當前電影生涯的一次微觀的梳理。

不多說,上乾貨!

編劇、導演李敏

李敏:昨天票房很好,過百了。因為78天沒開戲院,香港人很餓戲,都想吸收精神食糧。我希望所有同期的港片都好,不只是《拆彈專家2》。第一導演:有沒有一直關注《拆彈2》在大陸的票房和口碑?李敏:寫作20多年,已經寫了30多部電影,等待上映、公映時的反應、票房結果,都可以平常心對待。觀眾是最神秘的,電影可以大熱倒灶,也可以黑馬跑出,票房很看天時、地利、人和,而我站在編劇的崗位,最重要是把故事寫好,然後交託其它崗位的戰友各自做好本份就是了。當然,因為疫情,《拆彈專家2》上映時出現特殊因素,也擔心過電影院營業的情況,但明白每一部電影有它的命。到現在內地上映一個多月,觀眾似乎頗滿意,老闆應該安慰,那編劇的責任也圓滿結束。不過,對於我和另一編劇李升,關於《拆彈專家2》,想特別一提:由於香港編劇沒有工會,很多時候編劇署名會被忽略,但這次在《拆彈專家2》,因為各方面的爭取,包括一群香港年青編劇的努力、導演邱禮濤和公司林老闆的推動,編劇的署名可以登上部份的海報,與其他主創人員齊名,這令我和一群編劇朋友都感到非常鼓舞,我們創了一個可日後被引用的先例。人們常說話劇、電影鐵三角是"編導演」,在海報非常有限的空間中,這次《拆彈專家2》的部份海報呈現了導演編鐵三角,編劇們都非常安慰。 李敏:很多影評人的質素很高,很了解主創們的用意,影評人甚至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解讀,令人驚喜。印象深刻的,有一位南方的影評人,用輕鬆幽默的手法,又能不過分劇透,以廣東人的視角來表述他的觀後感。最重要是他說穿了一些我一直擔心的點子,然而他同時很清楚這些點子的存在,是為了引領到更可觀的劇情。整體而言,大部分影評人接受能力都高並且願意體恤創作人。現在,電影評論也成為了電影的伸延創作,而這次《拆彈2》的評論是海量的,感謝各位有心人。第一導演:《拆彈2》在大陸這邊的反響,有沒有傳到香港觀眾或電影人這邊?李敏:香港朋友或多或少也收到內地傳來的正面消息,因此十分期待。第一導演:當時邱禮濤對《拆彈2》劇本的要求是什麼?關於核彈的硬核知識要怎麼吸收並應用?核彈是續集必須做到的規格上的提升嗎?李敏:肯定要求《拆彈2》比《拆彈1》好看,這個別人不要求,我自己也要求啦!所以我做了很多關於炸彈的資料搜集 ,要找到一些比《拆彈1》更有看頭的亮點,正如你所說,在規格上也要有一定的提升,所以最後決定是核彈。當然,故事的定案,是編劇與導演一起商討的過程,來來回回無數次。資料搜集方面,剛巧我在2017—2019年間,在香港大學讀心理學碩士課程時,有一位教授的太太除了漂亮,她居然是位輻射物理學家!可以向她請教。至於主角潘乘風的失憶和斷肢狀況,當中包括逆行性失憶(retrograde amnesia)、美國心理學家伊莉莎白·洛塔斯(Elizabeth Loftus)提出的植入記憶(planted false memory),提供給斷肢人士的鏡子療法(Mirror therapy)等,都是從心理學汲取的靈感。

第一導演:在香港放核彈這個事情,據你了解,此前有任何編劇想過這個可能性嗎?第一導演:關於在香港做核爆後的一系列應急措施與程序,你是怎麼去考證的?香港有地下避難或山洞避難的可能嗎?李敏:我們參考了很多核洩事件,包括日本福島核電廠洩漏事故、切爾諾貝爾事件、三裡島事件。香港的防空洞是二戰時代遺留的,但都已經封閉了,或租給人作酒窖。第一導演:有沒有想過更癲狂的想法,比方說香港真的全城毀滅了?像第一集那樣,最後一刻也沒有挽救成功。李敏:所有關於「拆彈」的電影都有一個詭局,如果拆彈專家每一次都成功拆彈,觀眾就沒有爆炸場面可看;如果拆彈專家每一次都失敗,雖然觀眾可以看到很多震撼的爆炸場面,但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英雄。故事最後一刻,災難有沒有被挽救成功,編劇和導演也需要考慮觀眾期待在結局的震撼程度。第一導演:寫劇本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麼寫下去,特效能做出來嗎?會去考慮這個嗎?李敏:你意思是爆炸場面?這個要拜託導演、爆炸組、特效、聲效的部門的同事,但已經有很多好萊塢電影前人做過了,所以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第一導演:聊一下比核爆更厲害的主題表達吧,這次創作你想到的第一個主題是什麼?個體與體制的對抗嗎?李敏:相信這個主題在電影中已經表達得非常透澈,有遭遇過的人都應該感受到。 第一導演:你身邊的人,或者你自己,有沒有這樣公然和制度較勁的經歷?李敏:這是一條論文題目,需要很多篇幅才能答得相對完滿。不過,拿自己工作崗位周遭的例子,看見身邊的年青編劇們常遇到不公平對待,例如欠薪、壓榨工資、缺署名,甚至在合約也沒籤妥的情況下,被人竊取創意,這是欺凌,並不公平的。當然我聽過人說,商業社會中,編劇應理解自己的權益,不懂自我保護就是愚蠢懦弱,後果自負,責任也是相向的。然而我觀察到很多新編劇,是為了熱愛電影、堅守理想、珍惜入行機會,所以遇人不淑,或被認識的同行情感勒索,之後又不敢發聲。我樂見一些前輩為社會上的初生之犢多點設想和多點關注。另一方面,我常溫馨提示青年人,憤怒不能圓滿解決事情,一定要化悲憤為力量,利用自己的誠意、作品和成績去爭取影響力、話語權。雖然爭取之路是漫長,但要理性地堅持才能成功。

第一導演:「我不是瘋,我是痛」「是這個社會有病」「你們就是不敢承擔責任」「是不是只有恐怖主義,你才覺得我不是瘋子」,這些控訴感極強的臺詞都是你個人原創嗎?李敏:編劇有三位,包括導演邱禮濤李敏李升,還有監製兼主角劉德華經常提出有效的建議,我覺得沒有必要分清哪一句是由誰原創的,因為我們是互相尊重的團隊。

第一導演:洗腦這個設定有點往科幻的方向去了,你是怎麼剎住車的?李敏:你可以說是「軟科幻」,畢竟洗腦這回事每一天都在發生。就算你在看電視或者公車站看到的廣告,也是有人想洗你的腦。每一個人都置身在一場洗腦戰爭當中,你想洗人,人想洗你。第一導演:最終你覺得這個本子可不可以代表香港人當前的精神處境?李敏:香港人的精神跟地球上很多「正能者」一樣,就是永不言棄第一導演:這一次你為這個劇本付出了多少能量?聽說你有好多次躲起來哭,是不是因為把很多情緒投入到故事?李敏:不是每個人能理解寫劇本的過程是一回怎樣的事,以為只是坐在書桌前胡思亂想。其實編劇的第一個功能:是劇組中第一個人把電影在腦袋裡拍攝了一遍,所有的場景設計、所有人物的情緒、所有角色的對白,甚至考慮到配樂如何製造氣氛,還有很多考慮……如果編劇全心投入的話,那個故事就會都腦海中演練數遍、甚至數十遍,像初戀時停不了地想著情人。編劇工作是十分燒腦的,廢寢忘食,但我又會吃很多巧克力來補充虛耗了的精力。常常為了一氣呵成,會做到通宵達旦,甚至把劇情帶到睡眠,翌日一張大眼睛,便跑到桌前把靈感記錄,怕忘了。 寫《雛妓》的時候,由蔡卓妍飾演的女主角遇上種種悲劇遭遇,投入在某些對白或劇情時,足以令我掉眼淚。這經驗令我體會到:要感動別人,先要感動自己。《掃毒2》劇本是十四天內完成的,寫完一場槍戰,虛耗得在沙發上暈眩。至於《拆彈2》的創作過程當中,也曾經有過幾次入了死胡同,而導演的要求是必須達到的,這也是實實在在的壓力。幸好交稿後,我是可以立刻放鬆,我的腦袋有點像電腦的內存,可以刪除不用的檔案,騰出空間來創作下一個新項目。第一導演:你曾經說過編劇地位太低,大陸是這樣,但是香港是有行業協會的,也會這樣嗎?李敏:當初香港編劇只有協會(聯誼性質),沒有工會,而距離成功組織工會還有很遠的路程。我踏出去主動接觸前輩與後輩,希望成為溝通橋梁,大家找到共識,完善行業中制度不足之處。如果不給編劇合理的工作環境,恐成兩種現象:一、有能之士不會選擇編劇為職業;二、有能的編劇會轉型當導演,以獲取尊重與創作話語權,這一點莊文強導演與馮德倫導演都有在訪問中提及過。第一導演:拿不到薪酬和亂改劇本哪個更對你打擊大?一般情況下,遇到無理的修改,你的反擊的辦法是什麼?李敏:電影行業中,有很多崗位,我明白每一個崗位都有他們的難處,但我也希望大家明白,劇本往往是開發一個項目的首要條件之一。我曾經無償或象徵式收費為別人開發項目,是為了成人之美,是為了對電影的熱情,也是為了人人有工開,但事後卻被用完即棄。這不是我個人的遭遇,而是很多編劇的遭遇。這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我只是說出編劇會有機會被欺凌的事實,有些人說以前不知道,現在得悉後會同情。但仍然會有些人說:誰叫你笨。那麼「一劇之本」,就變了「一劇之笨」。但如果我們不笨,如果我們不痴痴地愛,又由誰來開發項目呢?至於負責任地改劇本,我是非常歡迎的,只要改得比之前的好,而不是那種有破壞沒建設的,丟下一句空泛的說話就不負責任。編劇筆下的劇本,只是到文字的階段;在一個劇本呈上觀眾之前,還需要整個電影團隊為劇本逐階段升華,要知「亂改」和「改善」是兩回事第一導演:你覺得劉青雲在表演上是否達到化解這個人物矛盾的程度?李敏:如果說劉德華演的潘乘風是闖關者,那劉青雲演的董卓文就是把關者,前鋒與後衛組成的一對好友。而且董卓文是一個相對內向、平穩的人,他更能襯託出情感豐富、情緒有莫大起落的潘乘風,成了情緒的一條baseline以發揮對比,更能讓觀眾看到潘乘風的變化。

第一導演:龐玲在人物基礎上是一個怎樣的設定?她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嗎?你怎麼評價她能做出犧牲潘乘風的這種決定?李敏:潘乘風身邊的兩個重要人,一個是友情的代表,一個是愛情的代表,他倆同為潘乘風好,但想法卻有很大分歧。處事上,董卓文直率溫和,與龐玲的不顧一切、挺而走險又是另一對比。記得寫劇本時,曾跟李升再三討論龐玲這個女主角,到底她安排失憶的舊男友當臥底,道德上是否可以接受?觀眾會不會怪責她?是不是一句「我為你好」或「幫你贖罪」就能解脫過去?但最後,我和李升都覺得生活中不難遇上這種拿著一個偉大說法,就誤導別人前途的策劃者。導演也同意。這個撒謊的女主角本質上不是很討好普羅大眾,但倪妮真的演得很好,她在與潘乘風的感情戲中流露出抑壓著的真愛,在與董卓文的爭論戲中呈現出心底的矛盾,及最後對只能來生再見的情人所流下的眼淚,都能賺取觀眾對龐玲這個角色的諒解。還有一點是,龐玲是理性強於感性的女性,脫離了傳統男性主導警匪動作片中女一的花瓶形象,我樂見現今觀眾很接受「女子漢」。

第一導演:我一直覺得龐玲和潘乘風的愛情很不真實,這是必須營造出來的人物關係嗎?李敏:愛情太真實的話,會不會略嫌沉悶?由羅密歐與茱麗葉,到梁山伯與祝英臺,又或者《鐵達尼號》的傑克與露絲,又或者每一部迪斯尼公主與王子的故事,我真的不知道哪一種愛情是真實,但我知道不真實的愛情很受觀眾歡迎。當然,有些電影確實是描述很貼地的愛情,例如:情人的善變、情人的多心、情人的謊言,這大部分的真實描述,都是屬於殘酷的悲劇。第一導演:潘乘風其實有好幾個階段,斷腿前,斷腿後,離開拆彈部隊後變成恐怖分子,失憶後,而在失憶後,他又有大概三個階段,等於劉德華要演出至少六七種狀態。李敏:《拆彈專家2》是關於一個叫潘乘風的人,在他腦袋中出現的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若細聽他身邊的戰友董卓文和情人龐玲的憶述,潘乘風就是「同一個人的羅生門」。劇本中,我設計了一個「情節分布和情感發展」列表,詳細描寫每一個階段的潘乘風,他的心路歷情,也有其他角色的心路。《拆彈專家2》情節分布和情感發展"列表 (開端的一小部份)這主要是我創作時作為編劇的據點和提點,對於某些崗位的同事也更能拳握故事。至於劉德華先生,他是一位很有經驗的演員,我深信他打球都能夠把握得很準確。第一導演:整個寫作過程中,邱禮濤和劉德華會不會階段性地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李敏:劇本這回事,在開機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開機後,修改讀白也是常見;即使關機後再作調整,只要是可行和有提升整體故事,都是好事,我很樂意。李敏:我與李升認識了二十多年,他也是我小說的編輯,除了大家都姓李,我們有很多相同之處,同是熱愛文學、電影和音樂。但我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創作的時候可以互補不足。開劇本會我們互相鞭策,劇情主攻刺激觀眾「腎上腺和咖啡因」的,如有分歧,會以李升的意見為重;劇情主攻「淚腺和安多酚」的,如有分歧,會以我的意見為主第一導演:最早是怎麼認識邱禮濤導演的?最早的合作是《葉問前傳》?李敏:我們認識30多年了。第一次合作是在許志安執導的短片《魔方宅男》。至於《葉問前傳》應該是第四度合作,而《葉問·終極一戰》是我的首位,很有可能是邱禮濤導演的高排行心水作品(Pet Project)。

李敏:邱禮濤導演非常嚴格,幸好我也有寫作上的強逼症,可以配合得來。第一導演:你怎麼看他憤青的性格以及挑戰尺度的創作思路?第一導演:你和邱禮濤會在創作的什麼部位會發生分歧?遇到這種分歧,你們如何解決?邱禮濤:男導演找女編劇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模式大不同,所以分歧必定會出現,但正正也可互補不足,才能做到男女觀眾皆宜的作品。只要團隊裡每個人都是希望做到最好,懷著好意,分歧並不是壞事。為了精益求精,我們的編劇團隊,導演與我之間,又或者是我與李升之間,經常進行devil's advocate(魔鬼代言人),就是在挺不錯的情節上,偏偏要「雞蛋裡挑骨頭」,這樣便能激發一個編劇團隊的腦力激蕩。不過 ,在這個魔鬼代言的階段完結後,最終決策人還是導演,因為導演的位置,最能了解劇組各方面的不足與長處,作一個最為大局和英明神武的決定。第一導演:《兇手還未睡》在當時不太成功,你們本身想做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問題出在哪裡?和文詠珊的表演有關聯嗎?

李敏:我尊重觀眾的感覺,觀眾絕對有自由去挑選他們的娛樂,並且加以評論,意見我也會謙虛地聆聽。我在電影圈的日子,觀察到的情況是,留在創作階段而胎死腹中的項目實在多不勝數,只是觀眾不會被通知;而一部電影能上畫,其實是一個排除萬難的奮鬥過程。在《兇手還未睡》中,我想說的就是「公主不能等待被人拯救,要自救」,而我看到女主文詠珊的努力,也喜歡她的演出。第一導演:《原諒他77次》裡面有句「愛你50年不變」的臺詞,這是來自邱禮濤的還是你的?

第一導演:《失眠》是邱禮濤在《人肉叉燒包》那個體系的思路,你怎麼看這次創作?李敏:拍《失眠》是因為《人肉叉燒包》上映25周年,我不能代表導演和演員,但對於我來說,終於找到機會細說一個「慰安婦」的故事。

第一導演:緊接著《拆彈專家》是你們第一次合作超大體量商業片,那時候創作壓力是不是有什麼變化?李敏:《葉問:終極一戰》搭建了一個舊香港出來 ,當中有上海街、一個火車站、電車路還有城寨,後來就成了西樵山影城的部份。《拆彈專家》搭建了紅隧,《掃毒2》搭建了中環地鐵站。每一套都是大片,而工作時有適當的壓力是一件好事,我相信如果選擇不永遠留在舒適地帶(comfort zone),就要接受或多或少的壓力,打個比方,按摩的時候,肌肉受到壓力,人反而覺得舒適。第一導演:我小時候看過至少10遍《呆佬拜壽》,當時初入編劇行,什麼契機寫出來這個劇本?

李敏:謝謝你的支持。因為幫泰迪羅賓寫《香江花月夜》,認識了谷德昭,然後幫谷德昭寫《呆佬拜壽》,之後就認識周星馳,並寫了《喜劇之王》。第一導演:《呆佬拜壽》是一部翻拍50年代的梁醒波喜劇,早年的曲藝電影對你有影響嗎?李敏:梁醒波你也認識,你真棒。我兒時也看很多粵語長片,有些是粵劇,有些是歌舞片,所以近年看《愛樂之城》很有親切感。如果歸納以上為音樂電影,觀眾必須要有童心才感興奮。第一導演:有趣的是,《呆佬拜壽》是劉青雲失憶,25年後,劉青雲旁邊的劉德華失憶,失憶好像是你特別著迷的元素,在你看來這個東西是有社會心理影響的嗎?不過《呆佬拜壽》和《拆彈2》的兩種失憶非常不一樣,梁醒波版《呆佬拜壽》中失憶的解釋是「呆痰」,劉青雲版《呆佬拜壽》的失憶是因為頭部撞擊,這兩者都沒有像《拆彈2》中使用了科學(軟科幻)的解釋。或者是時代的進步,現在觀眾有更多科學知識。第一導演:後來你是怎麼進入到周星馳的體系裡的?跟周星馳合作的心態是什麼樣?他在你眼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從他身上又學到些什麼?李敏:在當時那個年紀,做什麼都覺得好玩,更何況是跟一群臺前幕後也這麼搞笑的高手一起,自己也鍛鍊了一份幽默感。周星馳在鏡頭後不是每一分鐘都在搞笑,他很多是在認真地思考工作。跟他開劇本會,每次當我能逗笑星爺或谷德昭時,我當然會有一份成功感。第一導演:《喜劇之王》其實有很多編劇,你在其中的位置是什麼樣,像那句經典的「你養我啊」是很女性的,是不是你的創作?李敏:那個年代喜歡集體創作,而《喜劇之王》劇本會議的戰線也比較長,有些同事因別的事離開了,有些同事又會進來,而我是留守到最後的一位。第一導演:據說當年你是幾個編劇裡唯一一個猜到周星馳第二天會拍什麼的人,他還請你吃了一頓飯,這是怎樣的創作難度啊?李敏:那段時間星爺老闆很喜歡請同事們吃飯和喝紅酒,現在回想也大快朵頤;我整套金庸小說能得到金庸先生的親筆籤名,也是因為星爺的飯局。當年跟星爺上《少林足球百萬富翁慈善夜》,贏得一百萬作慈善,到現在還有年青網民提及起這些往事。上圖:李敏與金庸合影;下圖:李敏和周星馳在《少林足球百萬富翁慈善夜》
至於理解導演心裡所想,本就是編劇的責任,我需要幫助導演去呈現他的思想。有朋友說我有點讀心的能力,希望朋友是對的。第一導演:後來《少林足球》你參與度有多高?當時還說要做一個偵探喜劇,為什麼沒有下文了?李敏:星爺的劇本會問很多朋友的意見,他給我看《少林足球》劇本是我的光榮。《少林足球》我給了一丁點的意見,例如那個「甜在心饅頭」和發揮了我填詞人的本色,一次探班助填了一首《少林功夫好》

打後的日子,我也幫星爺寫了一、兩個劇本,他很尊重我這個編劇,而且他非常愛電影。但最後沒有製作出來,受制於天時、地利、人和。正如我較早前說,電影能夠出生,已經是一種成功。第一導演:為什麼沒有參與《新喜劇之王》?恰好它還是邱禮濤和周星馳的合作。李敏:1999年《喜劇之王》上映,22年前我怎樣也不會想到《人肉叉燒包》的導演會和《喜劇之王》的導演合作。人生就是這樣出乎意料之外。但我也發現自己的合作夥伴類型很廣泛。(星爺很後期才知我的「師奶」工作完了,可以騰出時間再當編劇。)第一導演:之後你和高志森谷德昭彭浩翔連續做了三部兩性題材作品,其實一直以來,你也都是兩性的劇本較多,是不是還是最適應這個類型?李敏:兩性劇本是我最手到拿來,周遭的閨蜜隨時隨地也能給題材靈感,而且愛情也是大多女觀眾的喜愛。例如《原諒他77次》是我自己要寫的,最初就是想寫,表達男女大不同的思維,完成小說後,也沒有理會能否拍成電影,結果給蔡卓妍一看,她就很喜歡,而拍成電影後,女觀眾特別有共鳴。上映時面對《變形金剛5》這強勁的對手,但影評有很大的迴響,票房也是出乎意料的叫人滿意。主創人員去謝票的時候,女觀眾那種感同身受,令我知道《原諒他77次》的故事慰藉了很多創傷女人心。所以,我會繼續堅持寫女性題材電影,之後寫了《感動她77次》、《給我1天》,也拍成電影了。

第一導演:有沒有想過自己要在編劇工作上做到什麼程度?它和你寫小說、散文會是一條平行賽道嗎?還是說是一個更高一層的方向?李敏:歌詞、小說和散文,是一個人的創作,而電影是團隊的,我也只是寫了電影劇本的文字部分,有待其他同事為劇本加工與升華。人生漫長,有時我想靜靜的一個人,有時想要熱鬧的團隊,這條平行賽道非常適合我人馬座的性格。第一導演:合作這麼多導演,你覺得哪位導演對你最舒服體貼呢?李敏:哪一個導演對我最舒服體貼?當然是我自己做導演的時候了。一、中間的時間做了其它事情,光是當媽媽等女兒長大成人都18年了,現在女兒獨立,才有時間做導演。二、跟邱禮濤緊密合作的這十年,我覺得自己的概念化成文字後,給這位經驗導演來呈現,可能比我一個新導演來拍會更到位。所以之前有些故事也交託給他,直至寫完《給我1天》小說,因為這是我寫給香港的情書,那麼情書當然是要自己來。三、當導演也要找到一個機遇,相信是基於我累積多年的編劇經驗,才獲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和英皇電影給予的執導機會。關於《給我1天》的暫時說到這裡,希望到上畫之前我們可以再詳談。

在我成長的年代,女生們都是看那些女主角身世可憐、命運弄人、必須忍耐並要守得雲開見月明、或被男性搭救的故事。看到女主角的悲劇,身同感受,大哭一場,抒發後有一種安寧。但我從小看到這些不敢跟命運對抗的女主,便覺鬱悶,不是我杯茶。從我寫第一本愛情小說,就一直推崇女生自強。寫《競雄女俠·秋瑾》電影劇本的時候,感覺很爽。某些國家、某些國情,女性仍是the second(第二性,法語:Le Deuxième Sexe ),我感無奈。時至今天,看到印度電影中女性主義開始抬頭,例如:《神秘巨星》(英語:Secret Superstar)、《耳光》(Thappad),又或者看到《三十而已》電視劇,十分振奮。我的女兒就是看這類電影、電視劇成長,她們會是獨立自主的一代。今時今日有這個環境和條件,容許女人去尋找自己的幸福,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當然,我自己選擇了當母親,需要同時兼顧家庭、事業和理想,那就必須設計一套精準的時間管理,和發展穩定的心理質素。前幾年我還重回校園,在香港大學完成了心理學碩士課程,除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還想身教,豎立榜樣給兩個女兒,讓她們知道學無止境。

人生當中的幸福和辛苦,也許足夠我寫多最少三、四部女性電影。 END -

聲明:上述內容均源自網絡免費下載,經由本號整理編輯發布,僅供學習交流,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我們永不言棄》兄弟情高燃勵志 姜皓文大哥範兒過目難忘
    ​由周顯揚監製執導,杜致朗監製及編劇,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姜皓文、張鈞甯友情出演的電影《我們永不言棄》於4月20日在愛奇藝開啟了超前點映。除了感人至深的「父女情」,片中肝膽相照的「兄弟情」也令觀眾動容,尤其是姜皓文飾演的「獄友」大哥,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為周始提供了超強助力,讓人十分羨慕周始能夠遇上這麼一位給力的好兄弟!
  • 《拆彈專家2》海報無編劇名字,編劇聯盟怒批:我們不配有姓名?
    由劉德華、劉青雲主演,邱禮濤執導的香港電影《拆彈專家2》日前確定將於12月上映,而先前曝光的預告片和海報展現出不俗效果,讓不少影迷都表示要入場觀看,相信屆時票房頗豐。不過,《拆彈專家2》的宣傳卻讓香港編劇組組織極度不滿,他們質疑片方對編劇不夠尊重。
  • 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香港公映,周顯揚韓庚聯手呈現「絕地拳王」
    ​香港電影院本周五 5月10日起開始恢復營業,特別選定寰亞公司年度重頭戲《我們永不言棄》,該片將在母親節 5月10日放映優先場,5月14日正式隆重上映,導演周顯揚說,拍攝本片時本想將它獻給女兒,他說:「恰逢母親節上映,可以一齊送給老婆,同時也是這部戲的監製、編劇杜致朗,真是一舉兩得。
  • 院線電影《我們永不言棄》4.20超前點映,韓庚地獄式特訓打造逆襲拳王
    由周顯揚監製執導,杜致朗監製及編劇,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姜皓文、張鈞甯友情出演的合家歡院線電影《我們永不言棄》,發布預告及海報,即將於4月20在愛奇藝開啟超前點映。2020年高燃催淚拳擊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選擇在線上與觀眾朋友們提前見面。
  • 《我們永不言棄》在人生的擂臺上,我們一起永不言棄
    觀眾就是要看到人物陷入一個巨大的泥潭,然後通過不斷的反抗和內心糾結完成逆襲,從而使觀影這90分鐘時間內的感情得到釋放。《我們永不言棄》的故事和韓庚的表演,為觀眾塑造了一個戰勝人生絕境和心魔的完整的人物弧光。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時哭了好幾次
    之前有些人說港片已死,我覺得他們可以閉嘴回家睡覺了。」前幾年港片的質量良莠不齊,而《拆彈專家2》又讓人看到了港片巔峰時代的榮光。編劇李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拆彈專家2》是她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難的一個,難到她會躲在房間裡哭。
  • 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香港載譽公映,周顯揚、韓庚聯手呈現「絕地拳王」感動人心
    香港電影院本周五 5月10日起開始恢復營業,特別選定寰亞公司年度重頭戲《我們永不言棄》,該片將在母親節 5月10日放映優先場,5月14日正式隆重上映
  • 拆彈專家2 (2020)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 / 英語上映日期: 2020-12-24(中國大陸)片長: 121分鐘又名: Shock Wave 2IMDb連結: tt9597838劇情簡介 · · · · · ·香港某處發生爆炸案,前拆彈專家潘乘風(劉德華 飾)因昏迷於現場,被警方懷疑牽涉其中。
  • 周顯揚導演的力作《我們永不言棄》:熱血勵志,溫情暖心
    還有一些院線電影,以為與當下的氛圍十分貼合,也被提前上線,像是4月20日在愛奇藝超前點映的《我們永不言棄》。據片方寰亞電影公司負責人莊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採取「超前點映」一方面是平臺訴求,需要新片增加流量,同時,因為《我們永不言棄》的主題是非常符合當下這個特殊時期的,「現在電影院無法營業,一部拍得很好,切合疫情期間永不言棄主題的電影,可以給觀眾送去滿滿的正能量!
  • 周顯揚導演的力作《我們永不言棄》:熱血勵志,溫情暖心
    還有一些院線電影,以為與當下的氛圍十分貼合,也被提前上線,像是4月20日在愛奇藝超前點映的《我們永不言棄》。據片方寰亞電影公司負責人莊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採取「超前點映」一方面是平臺訴求,需要新片增加流量,同時,因為《我們永不言棄》的主題是非常符合當下這個特殊時期的,「現在電影院無法營業,一部拍得很好,切合疫情期間永不言棄主題的電影,可以給觀眾送去滿滿的正能量!
  • 院線電影《我們永不言棄》4月20日網上看
    由周顯揚執導、韓庚、鄔君梅、蔡書靈等主演,姜皓文、張鈞甯友情出演的電影的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將於4月20日在愛奇藝進行付費超前點映。電影《我們永不言棄》海報《我們永不言棄》講述了韓庚飾演的「死神」拳王周始,因一次意外被判入獄,等他出獄後妻子離世,只剩女兒周自在等他。
  • 100Audio-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預告片音樂授權
    100Audio版權音樂授權平臺為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預告片提供音樂授權。授權該項目使用100Audio獨家音樂製作人DepasRec的作品《電影 戲劇性 冒險 氛圍》。(音樂出現於0:24-1:08秒處)
  • 《我們永不言棄》把韓庚磨鍊成硬漢,也就周顯揚敢這麼幹
    正在愛奇藝上線獨播的《我們永不言棄》也不例外,採用「付費超前點映」的全新模式與觀眾見面,院線大片第一時間登錄網站,不光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更是開啟了網站、觀眾與影片三方互動共贏的全新模式。《我們永不言棄》是一部以拳擊為主的動作題材,影片圍繞著拳王周始來展開劇情
  • 《我們永不言棄》燃情催淚 張鈞甯娓娓講述父女深情
    爸爸》之後,又一部燃情勵志兼具的「父女情」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引發了觀眾熱議。4月20日,由周顯揚監製、執導,杜致朗監製及編劇,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張鈞甯、姜皓文友情出演的合家歡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在愛奇藝開啟了超前點映。片中「拳王」周始與女兒周自在波折不斷的父女情,催人淚下也引人奮進。演員張鈞甯在片中出演了成年周自在,以女兒的第一視角,講述了這段別樣的「父女往昔」。
  • 拆解 拆彈專家2
    之前有些人說港片已死,我覺得他們可以閉嘴回家睡覺了。」編劇:《拆彈專家2》劇情更複雜寫劇本哭了很多次《拆彈專家》於2017年五一檔上映,並成為當年五一檔票房冠軍。李敏透露《拆彈專家2》在第一部的慶功宴上就開始構思了。而據邱禮濤回憶,創作過程跟憑空想一個故事差不多,當時能確定的只有《拆彈專家2》五個字和劉德華出演。
  • 電影《我們永不言棄》韓庚零替身打造熱血拳王
    網易娛樂4月20日報導 由周顯揚監製執導,杜致朗監製及編劇,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張鈞甯、姜皓文友情出演的動作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已經於4月20起在愛奇藝開啟超前點映。影片發布上線海報,韓庚轉型演繹硬漢拳王,裸上身露出硬朗肌肉線條,臉上雖然傷痕累累,但眼神卻執著而堅定,不懼與命運搏鬥。
  • 電影《我們永不言棄》
    今年第四部轉戰網絡的院線電影上線了,它就是由周顯揚導演,杜致朗編劇,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我們永不言棄》。該片於4月20日起在愛奇藝開啟超前點映。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小自在不久後被確診患上白血病,更給了周始致命一擊!「現實仿佛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它的每一記重拳都將你一次次擊垮。你能做的就是一次次站起來,舉起雙手,去保護你最在乎的一切。」最終,周始為自己,更為女兒,再次證明了自己,贏回尊嚴,上演了華麗逆襲!
  • 韓庚《我們永不言棄》打造熱血拳王
    韓庚《我們永不言棄》打造熱血拳王 ,韓庚、鄔君梅、蔡書靈領銜主演,張鈞甯、姜皓文友情出演的動作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將於4月20日在線上開啟超前點映。落魄拳王熱血逆襲,韓庚剃頭零替身硬抗1000拳《我們永不言棄
  • 《拆彈專家2》編劇寫劇本難到躲房裡哭,劉德華把歌詞靈感寫進戲裡
    編劇李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拆彈專家 2》在第一部的慶功宴上就開始構思了,因為當時第一部反響很好,大家都希望可以延續這種興奮的感覺。 " 我覺得《拆彈專家 2》是我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難的一個,因為之前和導演、華哥一起寫《掃毒 2》的時候,靈感之神很眷顧我,三個禮拜就寫完了劇本,但這次劇本挑戰了我的人體極限,難到我自己躲在房間裡哭,讓我很汗顏。"
  • 《我們永不言棄》院轉網開始了,2020年第二部港片上線,韓庚婚後首部新片疑似抄襲
    韓庚已許久沒上熱搜了,上一次的熱門話題上榜時間,還得追溯至2019年年底,他與盧靖姍官宣,在紐西蘭舉辦婚禮的時候,那幾天,韓庚和盧靖姍幾乎刷屏各大娛樂頭條新聞,此後基本沉寂下來,近日,韓庚婚後首部新片《我們永不言棄》上線開播,這次又助他重新上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