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宣布了哈裡王子與梅根·馬克爾將於今年5月結婚的喜訊以來,民眾興奮不已,並寄予了許多期待,關於婚禮的新聞和對婚禮方方面面的猜測也層出不窮。
對王室婚禮感到興奮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英國國家檔案館所藏的文獻顯示,人們自古以來並不僅僅只關注王位繼承人的婚禮。和哈裡王子的婚禮一樣,他們弟弟妹妹的婚禮也是大事一樁。
在過去社會精英之間的婚姻,家族利益和關係的分量遠遠比愛情重得多。在位君主的子女正是如此,他們的婚姻被用來鞏固國王與國內顯貴的關係,或者被用來締造與鄰國統治者的紐帶。儘管如此——或者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婚禮仍然需要大肆慶祝一番。
1251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與王后普羅旺斯的埃莉諾第二長的孩子、長女瑪格麗特和年僅11歲的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成婚,他們的婚姻顯然就是為了王朝利益。
在中世紀,蘇格蘭和英格蘭是由不同王室所統治的獨立王國。但作為山水相連的鄰邦,維持親善敦睦還是很重要的,而聯姻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不僅婚姻本身能讓兩個王國結為秦晉之好,而且有可能在下一代人中,其所生的子女會成為英蘇友好的化身。
亞歷山大三世的璽章(背面)(SC 13/H22)
瑪格麗特和亞歷山大尚在襁褓,他們的父親就約為親家。1249年7月,亞歷山大的父親去世,年僅7歲的新國王還不能親臨朝政。亨利三世非常希望能對一幫攝政的蘇格蘭貴族施加影響,因此敦促兩人儘快成婚。良辰吉日選在了1251年的聖誕節,地點在約克。
英國國家檔案館藏有大量亨利三世時期的文獻,這些檔案提供了許多有關婚禮策劃和準備的記載——據歷史學家Kay Staniland統計,亨利三世檔案中有130份不同的御令與婚禮有關。亨利三世愛女情深,自然希望能辦好長女的婚禮。當然這也是一個重大的外交場合,容不得一點馬虎。
在編年史史料的配合下,本館檔案能勾勒出一幅近八百年前王室婚禮的精彩畫卷。編年史家馬修·帕裡斯當時可能在約克出席婚禮,他記載有大批權貴、騎士和教士從英格蘭和蘇格蘭前來,「使得這場重要婚禮的祥和氣氛變得更加盛大奪目」。除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貴族,亞歷山大三世的寡母瑪麗·德·庫西也帶著一批法國貴族,從法國前來參加婚禮。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國際活動。帕裡斯稱,出席貴族人數之多,衣著之浮華,「如果一一細數出來,恐怕就會令人驚嘆、厭煩了」。
教會編年史家常常用誇張的修辭來進行道德說教,但國家檔案館所藏的文獻可以印證帕裡斯的說法。7月底,皇家法院開始就婚禮供應問題發布指令。大量牲口、野味和魚被下令運往約克,以備婚宴之用。這些指令其實並不簡單:牲口可以在市場上買,但之後還得安排飼養照料一段時間,然後才進行宰殺;野味必須在相應的季節進行狩獵;魚要進行捕撈和保存;活魚要放在專門挖的池塘裡,這樣撈出來才新鮮。光是約克郡郡長就訂了1000隻母雞、300隻鵪鶉、30隻天鵝、20隻鶴、25隻孔雀、50隻家兔和300隻野兔;此外他還得從王室森林總管那裡接收野味,並安排把它們都運到約克供婚宴使用。
密函捲軸中對地方官吏準備婚禮的命令(C 54/64 m.1)
除了這些山珍海味,還必須烤制不計其數的麵包,並採購香料、杏仁和糖。這裡沒有提到採購蔬菜和水果——這倒不是因為人們不吃,而是它們產自王室地產上的農場,因此不必去買。
中世紀婚宴需要飲葡萄酒,這得大量採購。和蔬菜水果一樣,王室領地也產麥芽酒,所以也沒有提及。但葡萄酒就是另一回事了。為王室採購葡萄酒的人名叫羅伯特·戴克,他採購所需葡萄酒的任務十分艱巨,不僅要從11個不同商人那裡購買葡萄酒,還需要安排從倫敦經海路將這些酒運來。這些酒一共耗資逾200英鎊,折合今天超過10萬英鎊。
倫敦及米德爾塞克斯財政捲軸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支付35英鎊11先令5個半便士用於將葡萄酒從倫敦運到約克 (E 372/96)
除了參加婚宴之外,賓客們還得打扮一番,而他們都沒有英格蘭王室穿得講究。王室服裝總管彼得·德·柴斯波克和王室裁縫們沒日沒夜地工作,以交出所需的材料。亨利三世、王后埃莉諾、瑪格麗特本人和她的兩名侍女都訂製了新的禮服。王儲、瑪格麗特的哥哥愛德華及其同伴都得到了新的無袖外罩和束腰上衣。密函捲軸中訂單明確要求無袖外罩須飾以國王徽章,而且「如果有條件的話」,就用金線製成,「如果沒有的話,就用鮮紅色的布料,上面繡上金色的豹子……而愛德華的無袖外罩要覆以白鼬皮,其他人的則覆以合適的皮毛,雌鹿皮或松鼠皮」。此外,亨利三世也掏錢買了許多禮物送給兩位新人,包括長袍、珠寶、床以及裝它們的箱子。
儘管婚禮籌備得很仔細,但還是出了紕漏。來的賓客太多,以至於住宿的地方都不夠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司儀官在為各自主子尋找下榻之處時發生了衝突,兩位國王及約克大主教的官吏不得不介入,解決貴族之間及貴族僕人之間的糾紛。大夥的情緒顯然非常激動。
令狀捲軸記錄了向多名皮毛商人付的款項,用於購買婚禮所用的皮毛(C 62/28 m. 13)
與今天的王室婚禮一樣,這場婚禮也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包括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國王在內,大批貴族的到來在約克及其周邊地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馬修·帕裡斯記載,有人擔心大批普通民眾想要圍觀婚禮,可能會在狹窄的街道上造成危險的擁擠。為了避免發生事故,婚禮在早上進行,比原定的時間更早。
不過中世紀的王室婚禮在一些方面和現代迥然不同。在婚禮當天,亨利三世自掏腰包,給亞歷山大5000馬克作為女兒的嫁妝。幾天後,因為亞歷山大在婚禮上求情,英格蘭國王大赦了許多殺人犯。
年輕的瑪格麗特對這場盛大的婚禮以及自己即將成為蘇格蘭王后有什麼感想,我們並沒有相關記載。但作為國王的長女,瑪格麗特想必已經知道自己將年紀輕輕就被送去外交聯姻,而且至少她與亞歷山大三世年紀相仿,可以一起成長。儘管她搬到了蘇格蘭,她和夫君仍與父母保持密切聯繫。的確,亨利三世以照顧這對新婚夫婦為藉口,積極幹涉蘇格蘭內政,之後引起了一些矛盾。
但這些都是後話。這場婚禮本身是奢華的宴飲、嶄新的服飾、貴族平民的祝福以及歡慶——甚至八百年後我們還能通過國家檔案館所藏的檔案略見一斑。
For Lionel his sonne with theim to send,
The duke his doughter of Melayn for to wed,
Promysing then hym so to recommend,
That of Itale the rule sholde all be led,
By hym and his frendes of Italye bred.
15世紀的編年史家約翰·哈丁寫下這段詩句,紀念英王愛德華三世次子、克拉倫斯公爵萊昂內爾與帕維亞領主兼米蘭公爵加萊亞佐·維斯孔蒂之女在1368年春末的短暫婚姻。
一幅19世紀的繪畫,臨摹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三世墓的克拉倫斯公爵安特衛普的萊昂內爾青銅像
這場婚姻是英格蘭與米蘭達成的同盟的一部分,上面的詩句甚至宣稱這場婚姻將成為英格蘭國王主宰義大利的基礎。
維奧蘭特·維斯孔蒂與哥哥吉安·維斯孔蒂的畫像,繪於1380年之前
事情並非如此,但萊昂內爾與維奧蘭特·維斯孔蒂的婚姻使英格蘭王室在義大利北部獲得了一個重要的支點,有助於增強愛德華三世在整個西歐的外交宏圖。
可惜的是,雖然這場婚禮鋪張奢華,維奧蘭特還帶來了10萬弗羅林的巨額嫁妝(約合15萬英鎊,折合今天近550萬英鎊),但隨著幾個月後萊昂內爾離奇暴斃,這場婚姻所帶來的好處也就煙消雲散了。
條約捲軸中有關領取10萬弗羅林嫁妝的記錄:最上面一條記錄顯示,託馬斯·德·戴爾爵士和沃爾特·德·巴德斯被授權清算並接受米蘭領主加萊亞佐·維斯孔蒂支付的嫁妝,日期為1368年3月1日和6日(C76/51 m.7)
克拉倫斯公爵萊昂內爾的代理人託馬斯·德·戴爾的收據和印章,上面是國王給沃爾特·德·巴德斯的56英鎊8先令11便士,外加米蘭領主加萊亞佐給公爵結婚用的17500馬克(折合11500英鎊,約合今天420萬英鎊)。倫敦,1368年5月20日(E 42/233)
這場發生在皮埃蒙特山區罕為人知的王室婚禮本可以讓莎士比亞和馬基雅維利書寫一番的。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場婚姻為什麼會發生,要從一場英格蘭—佛蘭德斯重要聯姻的失敗講起。
愛德華曾為四子蘭利的埃德蒙爭取到了與佛蘭德斯伯爵路易·德·馬萊的獨女兼繼承人的婚約。這是一筆相當豐厚的外交紅利,可以讓英格蘭控制一個有著傳統經濟政治聯繫的地區。
這場婚姻需要教宗特許,因為兩位新人是近親。教宗烏爾班五世擔心英格蘭王權進一步擴張,不願意予以特許。
這樣,愛德華不想讓好不容易得到的佛蘭德斯聯姻落空,開始進行另一項計劃,以「說服」教廷改弦更張。
教廷的頭號敵人、維斯孔蒂家族的米蘭公爵就這樣登場了,教廷和米蘭公爵曾為了爭奪領土,經常爆發激烈的戰爭。
1366年7月20日制誥捲軸中的一條記錄(C 66/274 m.35)顯示,赫裡福德伯爵以及傑出的騎士、皇家特使尼古拉斯·塔姆沃思爵士被指派與加萊亞佐締約,為萊昂內爾或其弟埃德蒙與加萊亞佐的女兒維奧蘭特訂立婚約。
談判非常順利,加萊亞佐派代表到倫敦,於1367年5月15日在條約(見下圖)上加蓋印章。
米蘭公爵加萊亞佐·維斯孔蒂任命彼得·德·曼德羅和斯佩羅內·德·孔科雷齊奧出使英格蘭,為克拉倫斯公爵萊昂內爾和維奧蘭特·維斯孔蒂訂立婚約。任命狀中有豐厚嫁妝的細目,不僅有大筆的現金,還有阿爾巴和庫內奧等多座皮埃蒙特城鎮送給加萊亞佐未來的女婿。日期1367年1月19日(E 30/240)
英格蘭和米蘭聯姻條約的條款(E 30/247)
愛德華希望這一外交動作本身,或者再配合對義大利教宗國的軍事壓力,也許能讓教宗特許他期待已久的佛蘭德斯聯姻。
可能只要威脅允許英格蘭僱傭兵在僱傭兵隊長約翰·霍克伍德爵士的指揮下為維斯孔蒂家族服役,就足夠了。霍克伍德可以說是14世紀義大利最為成功可畏的英格蘭僱傭兵,因他的軍事才能名利雙收。他也參與了英格蘭—米蘭聯姻的談判。
奉命與愛德華三世締結婚約的米蘭大使斯佩羅內·德·孔科雷齊奧(左)和彼得·德·曼德羅的印章(E 30/247)
與此同時,準新郎也準備好於1368年4月初從英格蘭登船,從多佛爾出發。國庫令狀捲軸(E 359)中的一條記錄證實他隨行的一大幫子人共有457名顯赫的英格蘭騎士和侍從以及1280匹馬。
將公爵、隨行人員和馬匹運到加來需要52艘船,顯然不是件便宜的事,渡人花了173英鎊6先令8便士,此外還要花106先令8便士渡馬。
總檢察官的花名冊,任命羅伯特·德·惠特尼和其他25名士兵護送克拉倫斯公爵萊昂內爾前往米蘭(C 76/51 m.8)
對準新郎和隨行人員而言,經法國和義大利西北部抵達米蘭的旅程本身就是將來奢華婚禮的一道高級開胃菜。
準新郎一行在途中受到了法王查理五世和薩伏伊伯爵阿馬德奧六世的熱情接待,法王還宣布要給萊昂內爾及其隨從價值2萬弗羅林的禮物(約合3000英鎊,折合今天逾100萬英鎊)。
萊昂內爾最終於5月27日抵達米蘭,他的隊伍已經非常壯大,因為他與約翰·霍克伍德爵士的英格蘭僱傭兵一起進入義大利。
新郎已經到了,婚禮就被安排於幾天後在聖母大教堂舉行。婚禮可能是在教堂中門下進行的,這樣米蘭市民和貴族就能見證這一盛大的場面。
之後就是18道菜的奢華婚宴,以及人們慷慨地贈予兩位新人禮物,好幾位編年史家都記載了每一道菜和每一件禮物。
其中有一道菜就是澆上細蔥醬或泡菜醬的野兔和小山羊,和它一起的禮物是6匹駿馬(佩戴鍍金馬鞍,飾以加萊亞佐和萊昂內爾的徽章)以及6套盾牌、長矛、鋼盔和其他物件!就連萊昂內爾的7名家臣都收到了精美的禮物,包括鍍銀腰帶、比武用馬和金線織物。
儘管婚宴氣派奢華,這對夫婦並沒有像童話裡那樣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因為在僅僅四個月後的1368年10月17日,萊昂內爾就死了。當時有些人認為他是死於宴飲無度。
但萊昂內爾忠心耿耿的副手愛德華·拉·德斯潘塞則認為,他的主公是被做東的米蘭人故意毒死的。
為了給主公報仇,德斯潘塞拒絕交還送給萊昂內爾當作嫁妝的城鎮和城堡,並糾集英格蘭僱傭兵連隊在義大利北部對維斯孔蒂家族開戰。
儘管德斯潘塞最後與加萊亞佐握手言和,他的懷疑或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但如果真的是有人作祟,那更可能是教宗國代理人或維斯孔蒂家族的其他敵人幹的。
不管死因到底是什麼,萊昂內爾的英年早逝令愛德華化解與教廷外交僵局的努力無果而終。由於害怕耽誤了女兒的前程,佛蘭德斯伯爵不情不願地開始與法國商談聯姻。
1369年6月19日,路易的女兒瑪格麗特與法王查理五世的弟弟成親,愛德華的外交戰略遭到最終失敗。
要是萊昂內爾沒有死,並有機會在義大利北部一展軍事政治才能的話,後來的情況可能非常不同。
但愛德華三世並沒有因為這位不出名的兒子早逝,而改變他對提升英格蘭王室地位的熱忱,直到他去世。這一點至少肯定能讓他在歷史上佔據一個更受尊敬的地位,這無疑是他配得的。
為了寫給我們的王室婚禮系列博文寫稿,筆者查閱了我們有關伊莉莎白·斯圖亞特公主與萊茵的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的婚禮檔案,這場婚禮於1613年情人節在倫敦的白廳舉行。伊莉莎白後來成為波西米亞王后,喬治一世的外祖母。哈裡王子是她的十一世孫。
伊莉莎白是蘇格蘭兼英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及一世的長女和第二個子女。她於1596年生於福克蘭宮,在她7歲時,父親和整個家庭就搬到英格蘭繼承王位去了。按照王室子女的傳統,她是在自己的府邸長大的——先是在沃裡克郡的庫姆修道院,在「火藥陰謀」被挫敗後,她搬到了基尤的一棟「小宅子」裡,更加便於宮裡的人來訪。
波西米亞王后兼普法爾茨選侯夫人伊莉莎白、普法爾茨王子腓特烈·亨利和波西米亞國王兼腓特烈選侯腓特烈五世。西蒙·德·帕斯所作的線雕銅版畫,製作於1614年之後。
和大多數王子公主一樣,伊莉莎白還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她的終身大事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與商談。可能的人選包括日後的瑞典國王、北安普頓伯爵、日後的薩伏伊公爵和鰥居的西班牙國王。1605年策劃「火藥陰謀」的人也想立伊莉莎白為傀儡女王,並讓她嫁給一個天主教徒。然而,新教徒腓特烈五世的提議最終被接受,以平衡伊莉莎白的弟弟(日後的查理一世)有可能通過聯姻與天主教國家形成的同盟。
伊莉莎白和腓特烈在婚禮前四個月首次見面,我們從禮賓主管約翰·菲內爵士的一份記載中得知了一些個人的細節。這份記載於1656年出版,我們有一份該版本的手抄副本,是他在19世紀的一名繼任者所作。菲內記錄到:
前來迎娶伊莉莎白小姐的萊茵的普法爾茨伯爵在宴會廳【被引見】給國王、王后、王子和公主;他在那裡對國王陛下簡單致敬並送上第一份致辭,然後向王后行禮並親吻她的手,向王子敬禮,然後轉向公主(有人發現直到這時她都沒有正眼看過他)。他停下來觸摸她的裙擺,當他們的手握到一起時,他被公主殿下吻了一下,不久他們就都回到私人住所了。準新郎和準新娘在見面之前就通過書信——但他們都只有16歲,可能還有些羞澀,這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關係在接下來的幾周不斷發展:當時留下不少書信的約翰·張伯倫評論道,腓特烈「不喜歡比武、打網球、和王子一起騎馬……只喜歡和她聊天……」
伊莉莎白的監護人哈林頓勳爵掌握著伊莉莎白府邸的帳目;當筆者查閱婚禮前後一個月的帳目時,有一條記錄尤其引我注意:
付款給一名藥劑師,購買獨角獸角和聖薊水,供公主殿下多次使用——四十八伊莉莎白公主的開支:哈林頓勳爵的帳目,1613年(E 407/57/2)
劍橋大學大學的一篇博文認為,「獨角獸」角可能是海象牙、犀牛角或獨角鯨角,被當作一種解毒劑的成分。購買這種物品或許說明,在「火藥陰謀」之後,宮裡越來越擔心有人行刺。張伯倫在給英格蘭駐威尼斯大使達德利·卡爾頓爵士的信中也流露出了這樣的氣氛,他提到倫敦城中為婚禮的籌備工作戒備森嚴,「讓人懷疑當局是不是得到了有人藉機造反的線報……」
1612年11月,伊莉莎白心愛的哥哥亨利王子因傷寒去世,給婚禮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婚禮畢竟是大事,不能耽擱太久。人們對哪些外國大使被邀請了,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哪些沒被邀請爭論不休,也為婚禮橫生了不少枝節。
婚禮的開銷部分出自自由地產保有人的封建稅收,共計20500英鎊。但這還抵不上整個婚禮的花費,總計53294英鎊,外加伊莉莎白公主價值4萬英鎊的嫁妝。根據我們最近更新的貨幣轉換系統,這筆錢要一個熟練工匠幹上將近190萬天才能掙出來。
伯克郡新溫莎三名自由地產保有人的名字,他們拖欠了給公主婚禮的封建稅收,還有一個原本是白色的皮套,裡面有婚禮的日程安排(E 179/75/330)
這筆花費中至少有2800英鎊是用於在婚禮前一天在泰晤士河上舉辦海上比武大會,會上包括:
35艘大型的輕帆船、划槳船、加萊賽戰船、克拉克帆船以及許多其他小型船隻,它們都精心裝飾修整一番,以至於我認為從來沒有人從倫敦橋上見過這樣一支艦隊,此外還有四座燃放煙火的浮動城堡,陸地上還有阿爾及爾城和港口的模型。張伯倫記載道,國王和宮裡的人對這一表演並不是很感冒,因為他們只是互相開火——而且致使多名參賽者嚴重受傷,包括一人雙目失明,另一人痛失雙手:這算是樂極生悲了。
婚禮前後還舉行了盛大的煙火表演和化裝舞會,由於預計屆時將有大批觀眾擁擠,婦女們被禁止穿戴鯨骨裙撐。
王室公布的帳目:裡面為婚禮的準備和慶典支付了好幾筆巨款(E 351/1808)
和現在的婚禮一樣,新娘的穿著尤其引人注目。張伯倫在給達德利·卡爾頓的姐妹愛麗絲的信中對婚禮當天進行了一番描述。他寫道:
新人的衣著光彩照人,應接不暇,晃得我都沒辦法注目觀看我所希望的十分之一。新郎和新娘都身穿銀線織成的禮服,上面鑲著很多銀制飾物,她的群裾由13名淑女(或者至少是貴族的女兒)抬著,後面還有5、6個沒有辦法進前來:她們衣著都與新娘相似,只是沒有那麼華麗。新娘的頭髮長長地下垂,頭上戴著一頂非常華麗的冠冕(第二天國王說這頂冠冕價值1百萬五先令硬幣)。但他對國王的穿著卻很挑剔:
國王和王后緊隨其後,王后一身白衣,卻很捨得戴珠寶;國王的帽子上有一根羽毛,身穿西班牙鬥篷和長筒襪,我覺得有點彆扭。菲內在書信中寫道,國王、王后和王子戴的珠寶價值多達驚人的90萬英鎊。
張伯倫並沒有省略婚禮上在我們看來最私密的部分——圓房。
第二天上午,國王前去看望這對在聖瓦倫丁日結婚的小夫妻,仔細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成為了他的駙馬,並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政府檔案·國內卷:國王在婚禮次日進行檢查(SP 14/72 f46v)
婚禮後慶典還持續了幾天,許許多多的遊行和化裝舞會把國王和不少廷臣搞得筋疲力盡。1613年4月,伊莉莎白跟著新婚丈夫離開英格蘭前往歐洲大陸,從此過上了跌宕起伏的生活;直到她的侄兒查理二世復闢,她才回到英格蘭。幾個月後,她於1662年去世,安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備極哀榮,但這仍然不能於五十年前她婚禮鋪張奢華的慶典相比。
(配圖來自原博文。廖平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