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月言情】,情感酒館經營者,分享生活觀,用溫暖的文字,治癒你我的心!
早前的萬茜,一直專注演戲,為人十分低調。
如今,靠著《姐姐》獲得了高度關注,成為流量女星!
甚至讓全網發出萬茜不紅、天理難容 的口號。
但,關於她人設的質疑聲卻一直未斷。
最初接受採訪,萬茜被問到接到,節目邀約的第一反應,她的回答很乾脆,就是不要。
導演問她,在乎輸贏嗎?她的回答,不在乎。
首場表演失誤了,她表現得也很淡然,甚至是笑著說出來的。
而後面幾期,萬茜再談到為什麼上節目,她改口說是為了傳遞女性獨立的精神。
與此同時,她也在一次次公演和練習中表現出自己很在乎失誤、在乎成績、在乎輸贏,甚至直接在臺上喊話粉絲「保送我」。
最初的萬茜,表現得很淡然;
但後面的萬茜,又變得很在乎。
前後的反差,太明顯。
早前的《定義》,萬茜的爭議同樣很大。
主持人:接受這個節目的基礎是什麼?
萬茜開始表示:是我可以免費蹭到節目組免費提供的課程。
主持人接著問:你剛說你沒參加過這類節目,可你參加過《舞林大會》。
萬茜立刻回:你不說我都忘了。
主持人繼續提醒:而且參加過兩屆。
主持人更加犀利:你當時得到的評判並不好。
萬茜:我並沒有很在乎。
接著主持人又提到紅:你對紅這件事怎麼看?
萬茜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主持人:你怎麼看?
主持人很敏感,迅速察覺到萬茜的情緒變化:我這樣問你會牴觸嗎?
萬茜表示:演員不被認識沒有關係,自己本來就沒有一顆紅的心,沒想折騰,就想認真鑽研演戲。
當主持人再次提到「紅和不紅」、「流量」這些詞的時候,萬茜終於憋不住提問:你問題的關鍵點到底是在哪?我不明白。
短短幾分的採訪,非常有看點。
有些人認為,萬茜的態度是坦誠的;
但也有些人認為,萬茜口不對心,甚至處處迴避一些關鍵問題,小心翼翼地隱藏起自己的真實追求。
從節目裡到節目外,萬茜的人設真的翻車了!
觀眾開始漸漸意識到,萬茜不是真的低調,而是寡淡的被動低調。
她的「總攻」形象,從開始的萬人迷,漸漸變成了萬人厭。
流量是把雙刃劍,任何人都要付出代價的。
說到人設,就能想起《怪你過分美麗》這個劇中一直在提藝人的人設。
人設是代表這個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定位,一定也是個人自然形成的。
有時候,你去演一個人設,就很容易崩。
比如,「四千年美女」鞠婧禕,每天端著個神仙飄飄的人設,就問,不累嗎?
顧名思義,人物設定,這個詞最早指的是動漫、小說、遊戲中角色的人物設定,之後被廣泛應用到娛樂圈。
每個明星都有人設。
無論是自我主動塑造,還是他人蓋章賦予,明星的職業屬性則是與人設一詞息息相關的。
在曝光度無處不在的娛樂圈,明星們任何一個不經意的行為舉止,都有可能被放大,被議論,被定義,被構建一個新的人設。
明星人設遊走在絕對真實和刻板印象之間,帶來更強烈的爭議,也帶來更高效的傳播——流量。
人設,是一個好詞嗎?
有些人會認為,人設不是一個好詞,它似乎總是和炒作、營銷聯繫在一起。
而實際上,人設這個詞早已不是明星專屬,任何一個希望被記住的人都離不開人設。
新人面試,如何在短時間內給考官留下一個好印象,你需要一個簡潔明了的人設。
社交活動,如何在第一次見面時交到好朋友,你需要一個生動有趣的人設。
而你的朋友圈發什麼圖,定什麼位,配什麼風格的文字,都是你無意之間進行的【印象管理】。
每個人都可以手握無數標籤。
毒舌、颯爽、軟萌、天然、高冷。
在越來越龐大的社交系統裡,人設讓你更容易被他人理解。
人設更可能成為一種行為約束,教師時刻謹記為人師表、醫生永遠不忘救死扶傷。
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在不停的定位中不斷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以,不必談人設色變。
仔細想想,你的人設是什麼?你滿意它嗎?
每個人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力,我們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就好了。
只要讓我快樂的事情,我就不需要管其他的。
這樣,人才會越來越自信。
你如此期待,我又怎會懈怠!
大家有想要聊的話題,可以提出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