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是由大衛·阿耶執導,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喬·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
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盟軍越是深入德國腹地,納粹德軍的抵抗就越加兇狠。盟軍新兵諾曼初上戰場,即奉命與以「戰爸」為首的5人坦克小隊驅戰車「狂怒」開赴前線,冒著敵人強大火力為大軍劏開納粹防線。
4位經驗老到的戰狼陣上果斷殺敵毫不猶豫,惟新兵諾曼難抵恐懼壓力,他的遲疑與懦弱三番四次將戰友置於生死邊緣。經過炮火洗禮和多次的血腥教訓,諾曼有所成長,坦克「狂怒」亦順利向前推進。
誰料即將完成任務之際,納粹軍團竟空群出動,決意拔走「狂怒」這根眼中釘。面對敵人殊死圍剿,「狂怒」5位兄弟手足能否全身而退呢?
本片稱得上是坦克版的《兄弟連》,何以見得?首先電影描述了一群坦克兵的戰爭日常,主角就是謝爾曼坦克的五人坦克乘員。
跟《拯救大兵瑞恩》那樣的史詩作品其實無非相比,因為坦克這種陸上火力霸主在電影中的支援型角色的定位問題,使得該片的視角有些局限性。
因此無法像《拯救大兵瑞恩》那將一次行動作為任務從一而終,倒不如最大化發揮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將多次坦克任務整合在一起,這就像劇集《兄弟連》那樣,分段式的任務行進。
電影的戰爭場面可以說是達到了好萊塢戰爭戲的標準,煙霧和火焰效果頗為養眼。格外突出的是兩處:其一是音效,一次突如其來的伏擊和遭遇戰,炮彈飛過的聲音和坦克內部嗡嗡的回音,電影音響效果的運用出類拔萃,其二便是曳光彈效果。
電影中出現的二戰戰場上的「絕對殺手」—德軍虎式坦克是英國當年繳獲的、全球僅存的一輛真傢伙。131號虎式坦克被儲藏在英格蘭南部的一家坦克博物館,它也是全世界僅存的一輛可以開動的虎式坦克。
演員方面,身為兩屆威尼斯影帝的布拉德·皮特,這個原先「西部牛仔」男神近年熱衷起二戰題材。皮特在片中飾演強硬、霸道、仗義的小坦克頭目,他喜歡偷偷在一邊悲痛,卻對納粹深惡痛疾。
他開頭擊殺納粹軍,威逼新兵諾曼槍殺德軍戰俘,在指揮調度上頗有心得,屢屢制定臨時方針打敗敵人。
當然,全球都知道皮特是性感帥哥,《狂怒》貢獻福利是他走進一個德國家庭,要了盆熱水,把頭和臉都洗乾淨,把滿臉胡碴剃個利索,還露出一身結實健壯的肌肉,直叫色女口水直流。
《狂怒》這部電影所敘述的主題,依然是戰爭電影的常態,殘酷狀態下的人性與情義,本片側重於後者,導演發揮自己的長處將電影打造成為充滿雄性荷爾蒙的鐵血大片,兄弟情義在電影中得到很大空間的描述。
而至於人性方面,電影的劇本很討巧,選取了一個新兵為主視角,從側面來反映極端環境下的人性光輝以及戰爭的罪惡。
老規矩,公眾號內發送片名 狂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