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把「科裡斯事件」戲稱為「魔獸玩家吊打萌二」,說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看「科裡斯」被圍攻、道歉是挺過癮的,但細想起來,這件事其實挺可怕的:
事實上,這位媽媽在事後也收到了很多小女孩的私信,她們都有著和她女兒類似的經歷,這些經歷給她們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還有幾個受害者?對方是多大的小女孩?網上還有多少個「科裡斯」?我們不得而知。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這就是一起「男孩不學好,女孩不自愛」的事件,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知乎上說,被「科裡斯」哄騙的10歲女孩用的頭像和名字,都不是一個小女孩該用的。
文中提到兩個名字「猹」和「Sayori」,分別是UT和DDLC兩款遊戲裡的角色,DDLC正是一個恐怖戀愛遊戲。
DDLC官方多次提醒該遊戲並不適宜未成年人以及精神脆弱的人。
《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遊戲人物
網友@當時我就震驚了等人專門發文介紹這個遊戲:
最開始這個遊戲和普通的戀愛遊戲沒什麼不同,通過對話來發展劇情,因為遊戲背景是在高校文學部,所以需要通過給角色寫詩,來提升角色對你的好感。
可遊戲進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風格和對話就變得詭異了起來。
先是關係和你變好的青梅竹馬Sayori變得有些消沉,在你的安慰下,她情緒好轉,還向你告白。
結果第二天你去找她的時候,發現她在家中上吊自殺了!遊戲還給了屍體一個驚悚特寫。
你還不知道Sayori為什麼自殺,遊戲就被強行重啟,關於Sayori的部分全部都是亂碼和扭曲,就好像她的死亡影響了遊戲客戶端。
緊接著凡是你給她寫過詩的角色都會消失,臉被打上碼,說著髒話。
或者在教室裡拿刀捅死了自己。
你玩到最後會發現,所有這些都是遊戲裡一個愛慕你卻一直沒有得到你回應的角色做的,她讓其他女孩自殺,讓你不得不選擇她……
我一個成年人看這些血腥畫面(雖然是遊戲)都覺得極不舒服,更別說一個10歲的小姑娘了!
如今,網絡社交低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父母有時候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手機裡到底藏著什麼。
去年,媒體曝光了一款名為「小花仙」的兒童社交網路遊戲中,從2012年開始,有人利用遊戲裡的充值點券引誘幼女發裸照和裸體視頻。
該遊戲中的大部分玩家都是未滿14歲的小女孩,不法分子在「世界」頻道喊話,比如「視頻送米卡」,「看身送米卡」等消息,利用米卡(遊戲的虛擬貨幣)來引誘小女孩。
除了網遊,還有一些APP也是暗藏黃暴的重災區。
比如這個在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中流行的「語C」。
很多喜歡動漫、遊戲的孩子都喜歡玩cosplay。
不否認cos圈有一群少年少女,是真心熱愛這項活動,把它當成興趣愛好用心經營。但很多光鮮亮麗的照片背後,汙垢橫生。
社交論壇上經常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我看的最誇張的故事,是一個叫「十三」的攝影師,到處炫耀自己約免費炮倒貼炮的事跡,名言是「過14就上」……
不止這些,最近有媒體報導,在貼吧裡,許多中學生打著「提高寫作業效率」的名號尋找一起連麥寫作業的對象。
網友@連麥嗎我林正英,偽裝成一名高二學生,與20多名初高中生進行了為期5天的「連麥寫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他陸續遇到了
聊半小時就發來腿照的高二女生,
5天前曾想到自殺的衡水高中生,
躲在被子裡補作業到凌晨的初三男生,
還有「連麥睡覺上癮」的小姑娘……
沒有幾個人是真正來寫作業的。
還有網友在很多孩子都在玩的連麥軟體「hello」裡,聽到未成年的女性聲音模仿叫床。
更可怕的是,「hello」的一些聊天室還疑似可以進行性交易。
「hello」衍生的社交QQ群裡也是一片汙言穢語。
一些情色暴力文化常常依託於ACG(動漫、漫畫、遊戲)內容出現,作為泛二次元文化的主要傳播平臺,B站的打擦邊球的內容就不少。
白絲,黑絲、死庫水(日本女中學生泳衣)在B站屬於正常搜索範圍,可以簡單搜到。
很多隻要有日本動畫中的蘿莉角色、cosplay二次元角色(衣服並不暴露)的小女孩、與二次元無關的廣告兒童模特出現的視頻,彈幕、評論裡,出來最多的是「三年血賺,死刑不虧」的猥瑣男。
「三年血賺,死刑不虧」這句話,是對「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的回應。
根據我國最高法出臺的司法解釋,不管受害人是否有自願意思表示,只要明知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罪名都成立。
把未成年人明示成可以強制進行性行為的對象,還是以引用國家法律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猥瑣的信息,拿犯罪開玩笑毫無下限。
當然,不可能每個刷這句話的人都存了犯罪的心思。
但大量的重複,會加深人對這種觀念的印象、甚至接受度,並因為這句話使用語境的隨意和娛樂性,洗刷了它的指涉對象 —— 「性侵幼女」這一犯罪的嚴肅性。
以至於不少人,包括未成年人的腦海裡形成了一種錯覺,
「對小孩這樣那樣,大家心態上都能接受,好玩就行。」
使真正的戀童癖如魚得水。
前段時間,B站一個男up主自製猥褻弟弟的視頻就引發很大爭議。
雖然這個up主已經被封號,視頻中的小男孩,不管是不是他的弟弟,都處在非常危險的境地。
將來還會發生什麼更可怕的事情?看過視頻的人,有多少會產生對這種犯罪行為的警惕?還是想「又少了一個會玩的up主好可惜」呢?
整理完這些資料,我覺得三觀都要炸了。
一方面感覺自己像個「文盲」,好多詞聞所未聞,似乎已經老到和00後產生「馬裡亞納大代溝」了,原來還有一個我這位「老阿姨」完全不知的世界。
一方面忍不住為兒子的未來擔憂,他如果染上這些烏煙瘴氣的東西怎麼辦?絕不能成為受害者,也絕不能成為施害者。
「科裡斯事件」值得社會每個層面都好好反思,畢竟「雪崩時,沒有一朵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我們父母。我們不能再以為咱們會「吃雞」,會「王者農藥」,會玩快手、會刷抖音,就是走在時代前沿,和孩子視線一致了。
不能再以為不讓孩子出門、不讓孩子打遊戲就萬事大吉了。背對我們,在虛擬的世界裡,壞人、不好的觀念、暴力血腥的內容,無孔不入。
00後、10後的孩子們,世界觀和是非觀還沒有形成和固化,我們些許疏忽,那些骯髒的靈魂、汙濁的內容就可能沿著網絡腐蝕他們的心靈和思想,他們就有成為受害者、施害者的風險。
就像「科裡斯事件」10歲女孩的媽媽在帖子中反思自己: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把這個事情引以為戒,看好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正確給孩子引導關於X或者愛情的方向。」
保護兒女的同時成為開明的父母,並不如想像的輕鬆容易,這必然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課題。
真正了解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需求,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 作者介紹:川媽,曾經的女博士,現在的大學老師。飄過美國、澳洲,目前坐標北京。養娃是一場永無止境的修行,我想在這個小小公眾號上和孩子們和姐妹們共同在書中和路上發現更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mom看世界」(ID:xyzmom)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