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正在熱播當中,
該劇以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
講述清末鹹陽土生土長的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
不僅反映了秦商歷史,
更串聯起了三原周家大院和涇陽安吳青訓班的兩處景點。
明清時期,陝西商幫在地處邊陲的不利條件下,緊緊抓住「食鹽開中」、「茶馬交易」的機遇,以三原、涇陽為中心,以「西秦大賈」和「天下第一商幫」的雄渾氣勢,壟斷中國東西部貿易通商達500年之久。
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秦商,走進鹹陽周家大院和安吳堡!一起了解周瑩及其莊園的前世今生……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飾演的女主角周瑩,其成長、打拼以及故事的發生地和取景地之一,就在涇陽縣安吳堡,距西安半個多小時車程。
位於鹹陽市城北45裡處的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的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就是周瑩的婆家原型,周瑩的打拼史和吳家東院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如今的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包括昔日的吳氏莊園、迎祥宮和望月樓。而劇中霸氣四射的吳家大院,也是以此和史料記載搭建的。
相傳,周瑩婆家吳家的祖先於唐朝時由江蘇遷來,為確保後輩永遠安寧,遂將住地起名為「安吳」,清末發展為東西南北中五大院,大到令人震撼,現在遺存下來的只有東院中的這組建築群。其中,吳氏莊園是三進四合院,雖歷經了百年滄桑,但風採猶存,古樸幽靜。走廊牆壁上的磚雕精美細緻,透著江南風韻的秦商建築,折射出吳家曾盛極一時的輝煌。
周瑩夫家祖父在甘肅涼州一帶經商獲利,用銀子捐得官銜,吳家逐漸成為有名的「紅頂商人」,子孫一面續用銀子捐官,一面憑藉辦理淮鹽鹽務之便經營鹽業,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鹽商。
直至周瑩的丈夫與公公因故去世,吳家的商業開始衰敗,周瑩則代替故去的吳家父子重振吳家東院,使得吳家商業又再度走向興旺。吳家在江蘇、江西、安徽等省淮鹽經營不僅得以維持,還先後在陝西、上海、四川、甘肅等地設立商號和商鋪多達幾十家,經營項目繁多,堪稱日進鬥金。僅吳家的府第就建有17個大院子,成為清末陝西的巨富。
光緒年間慈禧西逃西安,吳家以 「助紓國難」名義,向慈禧太后貢銀。慈禧嘉許吳周氏之舉,誥封二品夫人(吳周氏死後被誥贈一品夫人),賜御筆親書「護國夫人」的金字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吳周氏亦曾為賑濟災民、修建文廟等公益事業捐助大筆銀兩,使吳家成為關中著名的大家望族。著名的國學大師吳宓先生就是吳氏家族的後代,葬於安吳堡的吳氏陵園中。1978年1月17日吳宓病逝,終年84歲。1979年8月平反昭雪。1981年1月17日,吳宓的骨灰由吳須曼送至安吳村葬入陵園東北角,東邊葬的是他的弟弟,英國劍橋大學文學博士吳協曼。
吳聘死後葬於吳氏陵園,因封建禮制,周瑩死後卻埋葬在吳氏陵園外圍,至今已尋不見其墓址。2005年11月,在高陵縣找到了安吳寡婦《墓志銘》,碑文中有:「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此碑文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朱益藩所撰。
抗戰期間,周瑩養子吳懷先將吳氏莊園捐贈給我黨用於培訓進步青年。於是,安吳莊園變為了「安吳青訓班」。正因於此,這座莊園得以保存至今,而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說了周瑩的婆家,再來說說她的娘家。電視劇中,少女時期的周瑩是一個隨養父跑江湖賣藝的丫頭,而歷史上真實的周瑩出身名門世族,其娘家周家大院位於三原縣西北方向的魯橋鎮孟店村,始建於清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1787—1797年),是時任清廷朝儀大夫刑部員外郎周梅村的私人宅邸,也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安吳寡婦的娘家,距今二百多年歷史。建造周家大院耗時數十年,建成時有十七個院落,建築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可謂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在孟店村形成一片建築群,號稱「孟店周」,名震三秦。
清同治十一年回民起義燒毀十六院,僅存一院。該院坐南朝北,東西寬13.8米,進深70米,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雄渾莊重,精雕細刻,構築精美,把南秀北雄的建築風格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凝集著濃鬱的民族藝術風格,為民間古建築的典範。
周家大院,雕刻藝術精湛,線條圓潤流暢,內容反映了周家深宅的宏大情景,彰顯了大院主人的生活體驗以及願望追求;各個門庭的內容不同,折射出大院主人極高的文化涵養和造詣;鬥拱飛簷,彩飾金裝,雕刻三絕等同時說明了大院主人當時的富甲一方和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
這裡,不愧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難怪嫁入涇陽安吳家的周家女兒後來的安吳寡婦那麼能獨當一面,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使涇陽吳家在各地的商號走向興旺,名噪一時,想必與她從小在娘家的言傳家教、耳濡目染有著必然聯繫。
《那年花開月正圓》是第一部講述陝西女首富周瑩成長、打拼史的影視劇,而周家大院也是不少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已有數十部之多。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以及知名演員陳道明主演的《桃花滿天紅》等,都是在此取景拍攝。
吳周氏(1868—1910):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女,地方財閥。娘家為名門世族。17歲時出嫁涇陽縣安吳鎮安吳村吳家,丈夫吳聘因染疾不愈,婚後數日死去,因吳家無男丁承嗣,吳周氏成為吳家惟一繼承人,此後吳周氏即被稱為「安吳寡婦」。
其婆家祖先,唐朝時由江蘇遷來,為確保後輩永遠安寧,遂將住地起名「安吳」。後歷各朝,子孫繁衍,至清初興盛發達起來。其時吳氏兄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稱五大院,以東院最為興旺。吳周氏婆家的曾祖父吳恆德即是東院人。及至祖父吳萼軒(字汝英),在甘肅涼州一帶經商獲利,用銀子捐得「誥授武德騎尉衛守府」的官銜。公公尉文(字漢章)時,一方面續用銀子捐官,先後任湖北後補道臺、山西寧武知府等職;另一方面憑藉辦理淮鹽鹽務(在戶部註冊,承辦江蘇、江西、安徽等省鹽業的專賣權)、掌握數百鹽引(即朝廷發給的鹽業專賣執照)之便,在揚州設立鹽務總號「裕隆全」,各地設立分號,一年就有數百萬兩銀子收入,成為遠近聞名的大鹽商。光緒丙子年(1876)尉文去世,吳家商業開始衰敗。
吳周氏來吳家接管家事後,「垂簾聽政」,精明用人,勤於算計,極盡理財聚財之能事,使吳家商業又迅速走向繁榮興旺。吳家原有產業如江蘇、江西、安徽等省淮鹽經營繼續得以維持,又先後在湖北、上海、四川、重慶、甘肅及陝西各地設立很多商號,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勢力逐漸擴張,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話「吳傢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形容其實力雄厚。吳周氏憑藉龐大資本和官商勢力,壟斷居奇,巧取豪奪,在生意興隆時期(1890—1900)聚集了大量財富。她在安吳堡內仿效北京紫禁城格局,營建工程浩大的豪華住宅,廳堂陳設都是當時極品,日常起居也極為富貴奢華,僕役人數達2000餘人,全年花費十餘萬銀兩。
隨著財產不斷增加,吳周氏謀求取得政治地位。光緒庚子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到西安避難,吳周氏趁機以「助紓國難」名義,向慈禧太后貢銀十萬兩。慈禧嘉許其舉,誥封二品夫人(吳周氏死後被誥贈一品夫人),賜御筆親書「護國夫人」的金字牌匾。吳周氏為顯示榮耀,大肆鋪張,上演大戲三天三夜。此時她躋身皇帝國戚,聲名顯赫,是一生中鼎盛時期。吳周氏亦曾為賑濟災民、修建文廟等公益事業捐助大筆銀兩。守寡20餘年,運用聚財博名的精明手段,使吳家成為關中著名的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間視為「活財神」。終年42歲。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