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莞的古村落,
很多小夥伴們一定會說茶山南社。
但其實,在東莞除了茶山南社之外,
還是有其他的古村落的,
例如我們今天要講述的,
東莞橋頭鎮逕聯村。
在上個世紀90年代,
就因為其村落風景優美,
房舍古樸,
吸引了不少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電視劇《冷暖兩知心》
電視劇《我來自廣州》
電視劇《代理市長》
座落於東莞市橋頭鎮婆歸嶺下的逕聯(貝)古村落,佔地面積11.4萬餘平方米。
建於南宋時期,羅映奎(南宋嘉熙二年戊戍科進士,即公元1238年)第四子千九郎立村,當時稱逕背村。迄今已近800年歷史,是遠近聞名的「進士村」。曾出過3名進士(羅中、羅一道、羅龍驤)。
逕聯古村落由東和北兩座圍門、麻石路、書房、水塘、古井、鳳凰亭、羅氏宗祠、進士府、羅少彥故居、民居群、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構成。
西方兩大教派和東方的古典建築,體現出古村落東西文化合璧的特色,也標誌著東方文化最具包容特點的廣東文化之最。
(進士府第)
(鳳凰亭)
古村保存較好的古蹟有5條麻石路、5口古井、鳳凰亭(又名薰萊亭)、進士府、羅少彥故居、福音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以及古民居群等。
古巷兩旁建築高低有致,統一青磚紅石,紅瓦粉牆,雕欄壁畫,其壁畫多為描繪歷史典故、戲曲場景、山水風光等,在整體上形成一種有如江南古鎮精緻高雅的建築風格。
從東門沿著麻石巷往北走約150米處,路旁有一口古井,直徑約1米,青磚砌成,井水清澈見底,水質味甜、清涼.。
在北面建有一棟三進深的"羅氏宗祠"。祠堂門口有一口水塘,水面積約15畝,曾是村裡洗衣衝涼的場所。而今池塘中還有許多魚類。池塘呈弓箭形,相傳是"羅氏宗祠"為了抵禦外人的侵擾,作拉開弓箭狀蓄勢待發。
古村落曾有一圈圍牆保護,至今在村莊的北面還保留了一段長約20餘米的青磚圍牆,並有出口牆門,旁邊長有一棵大榕樹。古建築、古石路、古井、古榕樹等構成了古村落一道美麗的風景,是現代人休閒散心懷古思今的好去處。
當然啦~
如果欣賞逕聯村美景不過癮的話
這裡還有地道莞式美食哦~
糖不甩 ↓ ↓ ↓
糯米粉作皮,花生、芝麻等作餡,作成湯丸後放到鐵鍋中用滾熱的糖漿煮熟,然後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絲的煎雞蛋吃食,香滑、甘甜、酥軟,它甜而不膩,香氣四溢,老少皆宜。
粉葛燮豬肉 ↓ ↓ ↓
橋頭鎮大洲村盛產粉葛,粉葛去皮切塊,灼以南乳、味精、高湯等多種調味料,同腩肉燮制而成,口感香而不膩。
蘿蔔餃 ↓ ↓ ↓
蘿蔔去皮切成長絲塊和碎鮮蝦、蒜蓉、味料作餡,外用精麵皮包製成紋條餃,放到鐵鍋中碎火烹調而成,入口鹹香脆軟,回味無窮。
素材來源:東莞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