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風:河南蘭考——桐花盛開的地方

2020-12-25 燈花物語

文/藍月光

四月的蘭考大地,風日輕清,花香四溢。

鬆軟如毯的田野上,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又用亂針法繡上一塊塊華麗的錦邊。遠處村落隱隱,高樓幢幢。最惹眼的是那一排排挺拔的泡桐,像是精神抖擻的衛士,又像是一道道綠色的屏障,護佑著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風懷其中,鳥鳴其上,清脆悅耳的歌聲,譁譁啦啦的歌唱,不覺中就讓人的心被快樂填溢。

從平原繡野走到蘭考縣城。城邊有一片紅色的校舍,這裡就是焦裕祿幹部學院。對了學院大門,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桐林。桐花綻放,一朵朵、一串串、一株株、一片片,花深如海,香氣四溢。花海中央,有片空地,居中一株高大的桐樹,要兩人才能合抱。像一座高大的綠塔,桐花搖動,像一串串紫色的風鈴。

樹下站了很多人,正在聽導遊講解。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這裡,在樹下徘徊瞻仰。

英雄割據雖已矣,樹木猶為人愛惜。這株樹,和焦裕祿同志有著深深的聯繫。

回望1962年,受組織委派,焦裕祿同志擔任蘭考縣委書記。展現在它面前的,卻是一片瘡夷:黃河故道,飛沙瀰漫;片片窪地,滿是冰凌;白茫茫的鹽鹼地裡,一株株枯草在寒風中抖動。「三害」像毒蛇猛獸,在蘭考肆虐。為了根除「三害」,徹底改變蘭考落後的面貌,焦裕祿強忍病痛,查風口、探流沙、搞試驗。經過調查研究發現泡桐抗鹼抗旱生命力頑強,他帶領全縣人民農桐間作,大規模栽種泡桐樹,使得蘭考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根本改善。這株樹就是焦裕祿下鄉勞動時種下的。時光荏苒,六十餘年過去了,焦裕祿早已離開了我們。樹卻越長越健,越長越大,挺成綠色的豐碑。

「在那桐花盛開的地方粉紅的喇叭花向人們播放昔日蘭考風沙大呀鹽鹼內澇不產糧來了書記焦裕祿決心拼命幹一場」……

樹旁邊的喇叭,反覆播放著優美的歌曲。旁邊的桐林裡,小徑蜿蜒,花香瀰漫。桐花香裡,蘭考充滿了勃勃生機。

如今的蘭考,被譽為「泡桐之鄉」。蘭考人利用泡桐,發展樂器製造、家具生產。形成了一個擁有500多家相關企業、產值過百億元、解決4萬多人就業的泡桐經濟產業鏈,泡桐成了蘭考經濟的重要支柱。經濟發展了,風景也美了,城裡鄉下,處處是休閒廣場,花園綠地,再不是昔日黃沙瀰漫的黃河灘了。

我們回去時,走在蘭考的村落間,平坦的公路,乾乾淨淨的院子,安然的人們,處處傳來的歡笑聲,讓我們充滿了親切,充滿了對這片土地的留戀。

桐花盛開的地方,就是美麗的天堂。焦裕祿同志病逝後,遵照他的遺囑,1966年遷葬於蘭考。他長眠的地方,是以往的風沙口,現在已成為了綠樹成蔭的綠洲。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瞻仰默哀,告訴他蘭考的變化,告訴他蘭考人民越來越美的日子。

願焦公塔,越來越蓬勃,願桐花香,越來越芬芳。

夏日的那第一聲蟬鳴

散文風:登泰山回來,他滿腦子湧動著一個念頭,祝那女孩安好

小林的故事:人到中年,欲語還休

相關焦點

  • 溫州這些地方下「桐花雪」了,紛飛帶來一陣香風!太美了~
    清風拂過山崖,「雪」花飄落滿地,悠遠而又含蓄的花香……五月的溫州,有這樣白茫茫的桐花「雪景」。跟著小布來看看,哪些地方的「雪」落得最美↓↓樂清市 · 雁蕩山尋找初夏的浪漫 @葉金濤/攝到了溫州,是一定要遊雁蕩山的。
  • 蘭考夢裡張莊影視籤約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區運營中心
    「立少年志 鑄強國夢」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區運營中心正式啟動!2020年10月26日,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晚蘭考縣運營中心啟動授牌儀式在河南衛視少兒春晚組委會隆重舉行.,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節聯歡晚會蘭考縣區運營中心主任張樹海先生,2021河南衛視少兒春節聯歡晚會蘭考縣區運營中心常務副主任丁娟枝女士,蘭考縣區運營中心運營總監張宏禮先生。
  • 發展分散式風電:讓蘭考蘭陽因「風」而振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曾經的蘭考,因風而貧困;如今的蘭考,因風而振興。早在2016年,中廣核新能源河南公司便受蘭考縣人民政府委託,積極參與蘭考農村能源革命規劃工作。作為一個典型農業縣,蘭考不僅生物質能豐富,風能開發潛力也十分巨大,因此著重率先探索與應用分散式風電開發,助力蘭考農村能源革命的實現。
  • 長篇報告文學《張莊之問》在蘭考張莊首發
    12月18日,經過數月的密集採訪、翔實整理,長篇報告文學《張莊之問》在河南蘭考張莊村首發,並簡單舉行了讀者見面會。《張莊之問》作者為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全國政協常委、原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梁靜,光明日報社黨工委書記趙玉敏,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一級巡視員譚福森,河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方國根,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徐為,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劉先琴、中共開封市委副書記秦保強、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李明俊等領導,中央駐豫及河南省內主流媒體的相關負責人、記者與張莊村村民代表
  • 河南蘭考:泡桐有聲引「鳳」歸
    原標題:河南蘭考:泡桐有聲引「鳳」歸 摘要 河南省蘭考縣固陽鎮徐場村是一個民族樂器專業村,2010年以來,村裡先後有3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開辦樂器加工廠,帶動村民全就業
  • 以改革創新實現縣域新治——河南蘭考縣域治理樣本觀察
    新華社鄭州5月13日電 題:以改革創新實現縣域新治——河南蘭考縣域治理樣本觀察  新華社記者顧立林、李亞楠、孫清清  「郡縣治,天下安」。  拼版照片:上圖為河南蘭考一村莊的房屋被風沙掩埋(資料照片),風沙、鹽鹼、內澇是蘭考歷史上的「三害」;下圖是2018年6月20日拍攝的蘭考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景(新華社記者馮大鵬攝)。
  • 【天府散文】「我的祖國」【18】●蘇 偉||家鄉的油桐樹
    四 川 省 散 文 學 會 主 辦《四川散文》聯合辦刊和指定選稿平臺納悶間暮然想起,現在正是桐花盛開的季節。春末夏初,各種花兒都隨春天的結束而遠去,反之卻是油桐花盛開的季節。這個時候天氣會突然變冷,俗稱「凍桐花」,可見桐花的美麗也是要經歷一番風雨歷練的。油桐樹不隨波逐流,不附庸風雅,避開花開的高峰期,「待到百花凋謝時,我再雍容獨自開」。於繁花落盡時,獨守那份歲月靜好,妖嬈著盛開著美麗著,用它獨特的魅力裝扮者這個百花落盡、花兒荒蕪的世界。
  • 林草科普|遇見桐花美 又聞桐油香
    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席慕蓉先生在《桐花》一文寫道:「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條流動的江河。仿佛世間所有的生命都應約前來,在這剎那裡,在透明如醇蜜的陽光下,同時歡呼,同時飛旋,同時幻化成無數游離浮動的光點。」詩人讚美桐花,將它的美「可以放進詩經,可以放進楚辭,可以放進古典主義,也同時可以放進後期印象派的筆端——在人類任何一段美麗的記載裡。」
  • 厲害了蘭考,《走進蘭考》將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
    咱們大河南蘭考的出彩故事,即將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了!下周一至下周五晚上8點,五集大型紀錄片《走進蘭考》,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的黃金時間播出。《走進蘭考》深入基層,選擇有代表性的人物跟蹤拍攝,記錄蘭考老百姓在新時代的幸福生活,講述他們為美好生活而奮鬥的鮮活故事。一般來講,外界對蘭考的印象主要來自於電影《焦裕祿》:漫天的黃沙,貧瘠的鹽鹼地,風雪夜蘭考車站逃荒的人群……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蘭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首個摘帽的貧困縣。蘭考是億萬河南人投身於出彩河南生動實踐的典型樣本。
  • 席慕蓉:桐花
    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場極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著貯藏已久的盼望,也許就會錯過了在風裡雲裡已經互相傳告著的、那隱隱流動的訊息。四月的風拂過,山巒沉穩,微笑地面對著我。在他懷裡,隨風翻飛的是深深淺淺的草葉,一色的枝柯。我逐漸向山巒走近,只希望能夠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語穿過林間,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醞釀著一種芳醇的變化,一種未能完全預知的騷動。
  • 焦桐,蘭考自帶流量的「精神IP」
    本周日晚19:30,河南衛視將播出: 中國真有戲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梨園春》新年戲曲晚會>從12月24日(周一)起,到12月28日,每晚20:00,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播出河南廣播電視臺重磅製作的五集紀錄片《走進蘭考》。
  • 【美文】油桐油桐油桐花
    隨著吉他、貝斯和架子鼓的節奏,粗狂而詼諧的歌聲,掀起觀眾對桐花的回憶和呼喚,這便是「桐花祭」的文化衝擊力,喚醒了臺灣客家對桐花的集體記憶,激起觀眾爆滿的掌聲和笑聲。我聽這首搖滾曲的時候,正是臺灣五月桐花盛開,漫山遍野一片雪白,臺灣客家叫它「五月雪」。那麼多的油桐樹,山腳、山腰、山脊,屋前屋後,層層疊疊,在駘蕩的春風裡,像淺白的浪花翻湧。
  • 河南方城聯社組織「出彩農信人」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
    民主與法制網河南訊(□段保國 吳海平)為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廣大幹部員工不忘初心跟黨走,打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氛圍,近日,方城聯社組織「出彩農信人」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
  • 河南駐馬店 / 劉峰 【散文】/《​華洋,一個讓文字激揚的地方》
    一朵朵盛開的白玉蘭被綠樹葉託舉著,隨著風的吹動多情的搖曳著,太陽光散落在花瓣上,花兒通透,像是晶瑩透明的蓮花座,有一種不怒自威的尊嚴,我不由讓自己也變得端莊起來。我當時的記錄,是「認識上去了,人物鮮活了,線條清晰了,用力的方向找著了,哪些地方細化、拉長、放大,哪些地方簡略一筆帶過,想清楚才有可能寫清楚,寫出獨一無二的。實質上認識是認知生活的再提高。」李老師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觀點,「文學語言就是思維,文學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是作家的思考力、邏輯性。」
  • 蘭考:鹽鹼灘上的新答卷
    探尋黃河之美九曲黃河在河南蘭考拐了最後一道彎。曾幾何時,「風沙、內澇、鹽鹼」成為長期制約蘭考經濟發展的「三害」。上世紀六十年代,「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整治「三害」的事跡感人至深。而今,在焦裕祿治理過的土地上,蘭考人民推進生態與特色產業和諧發展,脫貧致富,交上了一份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黃河在蘭考境內長只有25公裡,卻是歷史上決口最多的地段。1171年到1949年的700多年間,黃河蘭考段決口泛濫達140多次,古道斷堤遍布全境,形成上百個風口,再加上整體地勢低、地下水位高、鹽鹼含量高。
  • 在開封蘭考拍的《落葉知秋》即將上映
    開封市蘭考縣成為該劇的主要取景地,50多天的拍攝工作得到了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公安局,蘭考縣委宣傳部,蘭考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該劇預計12月上映。影片主要在河南開封和蘭考兩地取景拍攝,10月12日在開封市蘭考縣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在隨後50多天的拍攝過程中,得到了開封市委宣傳部,開封市公安局,蘭考縣委宣傳部,蘭考縣公安局的大力支持,預計影片會在12月上映。開機儀式上,該劇導演陳奕鳴告訴記者,只所以選擇蘭考,首先蘭考是紅色基地,第二蘭考縣建設的很好,比較非常符合劇情需要,不用大量的轉景。
  • 美文共賞|桐花
    可是,為什麼,在漆黑的長夜裡,仍聽見無人的林間有桐花紛紛飄落的聲音?      為什麼?      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      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 戴文弢:桐花香水
    作者:成都外國語學校初二15班戴文弢風拂桐雨沾襟衣,香滿校園沁心脾。 ——題記校園裡有幾顆百年梧桐,這樹一直都在這裡,沒有人過問它的歷史,它把一切都藏在了年輪中。我甚至不知道,我拾起的是桐花還是童年。「你還不知道吧,我們要做香水。回家後拿一瓶礦泉水,把落下的泡桐花泡在裡面,過幾天香水就做好了。」玥玥是我們班年紀最長的女生,學習成績很好,她說的話,我自是信的。正是盛夏,我撿了一陣子,感覺到汗珠從我耳邊滑落,衣服也被浸溼了。好在風體貼我們,它拂過樹葉,讓桐葉化作一把把小扇子,帶來些許涼意。
  • 如東好聲音•第2期︱金建平:《四月桐花五月雪》
    更要緊的是,油桐樹都生的極高,大多十米開外,而桐花又都開在樹梢上,花萼底部還叢生著一片薄毯似的綠葉,因此滿樹潔白的桐花是只可隔山遠眺,而無法樹下細玩的。因此,桐花的美,並不在於枝頭的婀娜,而是落花的曼妙。古人總愛把枝頭的桐花比作棲息的白鷺,一陣山風吹來,真如一群白鳥振翮,靈動也壯觀。
  • 詩詞丨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
    還比不上樹林間的飛鳥,能飛到其他地方,還能整理羽翼。南鄉子·相見處五代 李珣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日暮天晴,一位美麗純真的少女,在越臺前盛開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風度翩翩、俊雅倜儻的少年偶然相遇。兩人擦肩而過,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視著少年,故意掉下一雙翠羽,匆匆騎象離開遊人,趟過小河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