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Alan Moore的原著,還有不少感想在上次的紀錄中沒有寫完。所以還是先來聊聊原著以及我緊接著看的Zack Synder的電影。
上次我提到,原著有著被極端組織、暴力分子用來自我宣揚和標榜的可能性。確切地說,是讀完兩到三冊漫畫後,我腦海裡就出現了Rorschach被白人至上主義者、紅藥丸組織、Gun Activists等極端團夥尊為「正義之神「的形象。Rorschach可能是原著中浪漫主義色彩最濃的一個角色(足夠接地氣又足夠複雜),令讀者很難做到不被感染。一方面可以說這是原著中具有哲學深意的一種體現,另一方面也要承認這樣的人物對一定的人群具有不可估量的危險性,甚至煽動性。
Rorschach是社會多重病態壓迫的產物,而他又某種程度上超越了這種病態,從沈默中爆發、成了一位仗劍行江湖的蒙面大俠;他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和意志力,但某種程度上,他又不可能真正逾越自身侷限,擁有像曼哈頓博士和Ozzie那樣的複雜智慧。他的雙重人格,是屬於分分鐘可上天堂又可下地獄的極致。他可能不是最酷的那個人物,卻極可能是最值得深究、最具有現實意義,然而也最會被誤讀的角色。
原著另一個爭議點,可能是女性角色的描繪。1986年開始出版的畫冊,女性角色還是屬於傳統型構架,是陪襯、後綴。並不是說寫陪襯角色不可以,只不過,明明是寫了三位女俠,又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性別框架;最蠢、最低級的言論和舉動都來自於女俠們。讀到某些言論的時候,我甚至都懷疑寫作者是不是有偏見。
當然,以上並不影響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好作品。
—————————————————————————————————————————————
Zack Synder在2009翻拍的電影我看完了,三分之一的時間點後,都是耐著性子看完的。下面就開始我的吐槽:
首先,原著中對暴力的或間接、或節制型的描繪,在電影裡變成了隨時可利用起來的暴力美學渲染。就好比讀原著漫畫時,一頁九宮格裡其中一格的描繪,被分解、延伸出來,畫了2-3頁的、九宮格的生猛暴力圖案。部分情節令人作嘔,毫無意義又有美化暴力的嫌疑。這位導演果然又自動跳進我給他的成見框架裡:形式豐富而內容空洞,最大的敗筆。
***題外話,我也很幸運地,沒讀過類似這部電影描寫手法的漫畫,不需要看某位作者執迷不悟地大篇幅描繪一些他/她有個人癖好的場景。
其次,原漫畫的色彩使用是一大亮點,比如擯棄主色調-黑白藍紅黃,用了第二梯度的粉、紫、橙,在原著的最後幾冊尤為巧妙吸睛。導演Zack Synder在色彩使用方面本來也是可圈可點的,但馬哈頓博士博完眼球之後,電影色彩毫無亮點,令人失望,還不如直接像電影剛開始那樣,直接一幀幀地模仿刻制出來呢。另外,不得不提一下Ozzie那個模仿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裝束,真的是好無創意!
再次,此電影剛開始是擺著盡量忠實原著的姿態的,到後面又突然想創新一下。結果虎頭蛇尾,粗淺的結尾完全支撐不起冷酷的開頭,更沒法傳遞原著深意,只能是無關痛癢地說自說自話。
最後, 如果不是因為原著,我是一定不會看這部電影的。哈哈哈。當然我聽說有更糟糕的對Alan More漫畫的翻拍,我一定會避開的。
———————————————————————————————————————————
終於,HBO出品的電視劇!燃爆!
第一集,成功地解開並餵養了我對原著的疑惑和希冀。劇透到此處,點到為止。
非常期待後面的八集,希望Damon Lindelof不負眾望。
今年一月他再次向HBO明確意向:第一季已經完成了他所有的想法,他不會再寫第二季(至少到現在為止)。經歷過了HBO《權力遊戲》的垮,相信很多人會對Damon的決定完全理解並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