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人生成長過程中三次痛苦的領悟:第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這個通常上幼兒園,讀小學後就會領悟到。第二是發現有些事情再怎麼努力自己也是做不到的。這個比較難,對於很多事,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領悟不了。堅持和放棄,本身就是悖論。第三條,有多種說法,最普遍的有兩條,一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還有種說法是明知有些事情自己無能為力也要堅持不放棄。
下面以投資為例,總結下我的體會和感受:
人生的上半場是做加法,剛開始投身股市,研究各種技術分析,K線圖,技術指標,各種趨勢線,平均線,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等。
然後是研究各種基本分析,政策動向,行業趨勢,個股財報,市盈率,市淨率,護城河等等。後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研究各種品種,股票,債券,各種基金,期貨,期權等等。
人生的下半場,伴隨著一些痛苦的領悟(有些事自己再努力也無能為力)就是不斷做減法。
技術分析,跟隨趨勢,跟隨莊家。發現跟對的概率就像扔硬幣,概率約為50%,而且發現跟錯虧的錢比較多,跟對賺的錢比較少。有這麼一道題目(或叫遊戲):甲和乙玩猜硬幣遊戲,如同時出正面,乙贏3元。如同時出反面,乙贏1元,如不相同(一正一反),乙輸2元。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翻譯成投資術語,散戶跟莊,上漲跟對贏三元,下跌跟對贏一元,但跟錯輸二元。在這個遊戲中,A就是莊家,遊戲規則看似公平,其實A可以掌控勝算。A只要掌控好,大約每8次裡隨機出3次正面,5次反面。長期玩下去,A必勝。
基本分析,好像也沒有什麼用,比如現在的宏觀背景並不樂觀,甚至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但就是走出了一輪暴漲。再看個股,看一些公開的財務報告,好像也沒什麼用,大財團想要投資某企業,通常都會實地考察調研,而且會持續考察調研好幾個月。對於普通散戶根本就做不到。這裡也有個理論支持,倖存者偏差。我們看到的茅臺們,現在可以叫做價值投資,但一大批倒下退市的呢,如樂視,暴風,藍田等等,當初就不是價值投資了嗎?比如樂視,投資者裡有眾多的影視明星,融創中國孫宏斌的150億投資。在當時,散戶跟著這些大佬投資,你能說這些散戶很愚蠢嗎?
兩次痛苦的領悟,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我都無法駕馭。(當然,我並沒有否定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也有駕馭自如的投資者的)。
第三次領悟,我還剩下什麼,怎樣把剩下的東西充分利用好。
還有估值,找尋相對比較確定的機會。通過各種統計數據和計算來配置資產。比如之前的分級A,跌到0.9或更低時,你可以計算出它的折價率,到期年化收益等。比如現在的16國債19,現價是92.99,到期年化收益是3.72%,修正久期是14.84.比如可轉債的統計數據,歷史強贖率是91%,平均退市收盤價為160,平均交易周期為2.2年。比如某個可轉債目前的價格是114,溢價率為2%。通過各種數據,可以大致估算出你投資的勝率,和你的預期收益率。
最後一個問題是每個標的你投資多少比例。這個也有理論支持的,就是凱利公式和賭場理論。凱利公式可以百度上了解,說的是,在正期望值時,解決每次下注多少(佔總資產的比例)的問題。這裡說說賭場理論,賭場的很多賭局(各種遊戲),賭場的勝率並不是太高,通常賭場的勝率是55%-60%左右,賭場勝率太高,意味著賭客勝率太低,就沒人玩了。很多遊戲,賭場會限制下注的最大金額,但這絕對不是為了保護賭客。比如某客人帶了1千萬,玩一個勝率為45%:55%的遊戲,1千萬全部押注玩一次,賭場是不願意的。而是希望客人每次下注1千元,玩1萬次。或下注更少,次數更多。同樣的道理,在投資領域,勝算和預期收益都是估算出來的,我們說,這個投資贏的概率比較高,但很難精確計算出具體數值。因此凱利公式很難有用武之地。所有投資就應該像賭場一樣,每筆儘可能的少。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發現發掘儘可能多的投資標的和機會。那些說職業投資很清閒,買了一個或幾個股票就可以吃吃睡睡,遊山玩水的。我個人覺得那是不怎麼靠譜的。
不由又想起了一句老話:勤能補拙。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而言,無論在什麼領域,相對來說,勤奮比聰明更重要。
魔雞
很好,其實投資做到最後,會發現和讀書一樣,開始越看越厚,後來越看越薄,就是一層窗戶紙,那些研究來研究去,花裡胡哨的東西其實啥用沒有,我們投資的就兩個東西,一個概率,一個波動。
cheahailin
早點承認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就沒那麼多痛苦了。人之所以會痛苦,就在於追求了超越自己認知和能力的東西!
siraotianya
分析個股基本面其實不難,難在深度分析,也就是判斷企業的未來的收益。其實通過適當的財務指標可以輕鬆篩出哪些行業當前活的比較滋潤(篩選優秀賽道),通過常識基本可以判斷哪些行業具備持續性(是否是國家重點關注產業,能不能產生大量的社會價值)、管理層值不值得信賴(能不能帶領團隊不斷創新突破,會不會侵害小股東利益)。如果長期投資這些優秀賽道的個股,很可能會通過日積月累跑贏指數。重倉10倍股往往需要超人的分析和毅力的,本人只具備後者,所以通過適度分散來平衡風險(防範黑天鵝,6-8個標的)。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想獲得更多超額收益,去分析大周期,A股特色就是行情不好抱團喝酒吃藥,行情好抱團科技題材(此輪牛市受疫情影響,醫藥和消費貫穿牛熊),在反轉前重倉埋伏進去,通過歷史估值水平決定埋伏時間。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如果這6-8隻個股裡真的出現5-10倍股,那麼就去燒高香吧,剩下的應該也能取得些許的超額收益,無論如果這不是我自己能決定的範疇了。
與時間為友
沒看之前我以為又是一篇關於後視鏡的領悟,一般很多投資者都是假如,如果,貪心,恐懼之類的領悟。
看了一下,樓主這個領悟我比較認可,這基本算是普通如你我的投資者能能走出來的正確道路了。有模式,有風控,如果還有整體的回撤控制就比較完善了。
對於我們來說,做大概率正確的選擇自然就能大概率的獲勝,而把投注額分散做大量投注可以幫助事件結果符合大概率的期望值,如果真能做到客觀,其實回撤控制這點是沒有必要的,但控制回撤可以讓投資者情緒穩定,對下一次決策作出客觀判斷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剩下的決定收益率高低的就是人的比拼,這點刻苦訓練的人有機會達到巔峰,當然前提是有天賦,但掌握了這樣的投資理念對普通人的幫助也是巨大的。
基民F100
其實分析個股挺難的,平凡散戶還是買指數基金比較好,至於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可以看看媒體新聞就知道個大概,前幾個月指數到2700以下的時段,媒體新聞都一致喊:上證指數能到2200,該止損之類的,那時就該買入。前幾天媒體一致喊:大牛市來了,3500以上,等等,那時就該賣了,然後不要短期跌一點就買回來,耐心等待下一次媒體新聞喊「上證跌到2200」。媒體新聞的話,可以好好利用。
richbb
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幾乎無法省略。
假如跟一個新人說,前半段做加法,後半段做減法,不如你直接就學了概率,波動,省點事,不要折騰其他的了。幾乎無一例外都做不到,必須把該摔得跟頭摔了,該交的學費交了才行。
少慢
寫得好!
我的感悟是:做減法,減到只用常識去做投資。
所謂常識就是大概率成立的事。
然後去找到把常識變現的具體投資方式。
同時,提防黑天鵝這樣的小概率事件,導致一夜回到解放前。
怎麼提防: 輕倉,分散,時時預演最壞情況發生時如何應對。
長按以下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集思錄微信
特別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為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導致的投資行為發生的虧損,本公眾號及作者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集思錄 微信公眾號:jisilu8
集思錄(www.jisilu.cn)是一個低風險投資理財社區,我們的理念是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使資產獲得穩健增長,我們專注於新股、債券、可轉債、分級基金等低風險投資品種。
快捷查詢:
搜索微信號「jisilu8」添加我們
回復「新股」學習申購新股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