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慢慢要進入秋收冬藏,這個「藏」的收尾了,那麼這個收尾的一個關鍵字,就是這個「恨」,我們待會慢慢來說。因為「恨」這一系列的字很多,那它是從哪裡來的呢?《易經》裡面有艮卦,就我們人生走走走啊,就是中道,出去了,要回來。秋冬都是回來,
那從外面回來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回到自己,就是回顧。你在心裏面,到了一年的冬天來回顧這一年,不太是刻意的回顧,你自然而然的時候,你冬天的時候沒事做,靜靜的看著外面飄著雪啊。唉,自然的心頭就會開始浮現很多的意念,過去一年你經歷過的事情,你這一生、這一輩子到現在。那麼這個就是「艮」。
所以這個字,這造字很有趣,就是在古文字裡面,就是一個人,但是他的頭是轉向後的瞪大眼睛看,他用這麼個姿態,表達這個回顧的這個意思。人的這個身體是朝著前面的,但是頭是轉向後,那麼這個就是「艮」。這個含義非常豐富,第一個含義是什麼呢?就是「艮」,它是「
止」的意思,你要回顧,所以你不能前進,你要停下來,就停在那。你到了一個盡頭了,覺得你在向外到了一個盡頭,所以要回顧。那當然是向外到了一個盡頭的時候,所以這個「艮」的第二個含義就是什麼:「
限」。在《易傳》裡面就說了這個「艮」是
止也,那在《釋名》這本書裡就說,這個「艮」是什麼:
限也,我們限制的「限」,也就是這個「艮」加個耳朵旁,這個限字就是從「艮」來的。那從這一個「艮」,止也,就出來以下幾個字,植物根部的「根」,那「根」就是:你「止」在那邊不能動的,根本;然後在我們人身上就是你的腳後跟的「跟」。
你的氣血在腦袋、腦門上面的時候,你整個人生命的氣血往上衝,你的腦袋是東想西想、到處亂想的,你想東想西,想做這、想做那兒,那你腳跟的氣血就不太好,冬天的時候保證你腳涼的很,氣血下不去,沒根,止不住。那另外一個意義它停止下來呢,是到了盡頭,限度了。那它就有了,加個耳朵旁變成「限」;加個土字旁,就變成有垠無垠的「垠」,那「垠」也是分界的意思。那如果加個眼睛就變成什麼,就你的視力可以看到的這個界限,那就是「眼」。那所以「艮」這個字很妙的,就是告訴你說,
唉,事情到一個階段了,可以停一下,就出去了,要回來。那你一年呢,春夏出去了,秋冬要回來,你才能夠終而復始,有「終」才有「始」,沒有「終」沒有「始」的。所以「終」很重要,冬天很重要,休息很重要。
那休息本身就是一種目的,千萬不要以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是。在我們的生命裡面,一半在向外邁進,當然就是一半在向內回收。對我們的生命來說,它本身都是目的,本身都是重點。你不能把這個人生完完全全看成是,外在成就來決定的,你內在的豐富很重要啊,對不對?這個是中國人深刻體會跟了解的,所以在中國文化當中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傳統就是「外在事躬」,大家有的時候未必那麼重視。像諸葛亮,他是失敗者在「外在事躬」,但是大家對他基本上是,比起曹操來說,大家好像更重視諸葛亮。那在三國人物裡面,這個連諸葛亮也不是,就這管寧連個大官也沒當過,那大家都說三國人物,人品啊,就是管寧第一。因為老實說「外在事躬」是靠運氣、靠條件的,但人的價值不應該是由運氣條件去決定的,是由你的道德。那這個道德呢?它是停歇下來的,所以這個艮卦,回顧,很重要。我們的人生平淡無奇,我所經歷的事情也就是一般小老百姓經歷的事情,但是在意念的世界裡面,這些聖王所造的字的意念,我們一樣可以理解,我們一樣可以理解聖王的心,聖王的事情我們是一樣都沒做過,是不是?我從來也沒領導過一個公司、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組織,那更別談說一個國家或天下。但是沒關係,那春夏秋冬,天生下來的人都還是一樣的。所以管寧跟曹操在事躬上面完全不能比,但是在道德上面呢,照比。不然你在事躬上面,你有誰比得過秦始皇?
那麼艮卦的這個「止」呢,非常重要。那它在冬天的時候,就是你這一年的這個限定,你要知道,唉,到這邊了,你能做的就是這樣了,你能夠止的時候,你能夠安定下來。在這個回顧當中,你會有個根,所謂的「根」就是所有外在的那些事物,你經歷到的生命體會,都要收到你生命的內部,這個時候你的生命就有「根」了。如果你都定在外在事物上面,外面的事情做得成,做不成,那你的人生一定是漂浮不定,沒有根。
那麼《易經》的艮卦,這個「艮」,你是不容易了解的,那你當然更不會了解為什麼一個失敗者在中國歷史上面,他會有地位。或者是那一些什麼事都沒做的那些隱士,我們前幾天才講「隱」,他把自己隱藏起來。他不要出來做事,他在亂世,他把自己隱藏起來,那這種「藏」具有重大的意義。這種隱士、隱藝傳在中國歷史上、史書上,有一個很明顯、很固定的價值跟地位。那些帝王反而要去把自己的頭低下來去拜訪那些隱士,是不是?像劉邦對於商山的「四皓」,就特別的尊崇,這四位老者。這個是很特別的一個文化,很特別、非常特別。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就像《易經》的艮卦這樣的,
艮其限。就你要知道,唉,到這邊,要告一個階段,要終了,可以停下來,這時候你要停。因為這個時候,它外在的時機,也不適合你再繼續的向外闖、向外生長。所以《釋名》就說這個「艮」,限也,就是
時未可聽 物生也,限止之也。
就是外在的這個節氣、時節,它已經不適合這個物再去生長,要限制住。這個時候你要停下來,它停下來了,真的是整個全停了嗎?不是,是外面停了,裡面在幹嘛?在紮根,把你的根本固定好。那這是從「艮」字,「艮」 止也,所引申出來的這一個系列的意思。那麼,如果這個搞不好的時候,就產生了「恨」,那這個是我們文字裡很深的意涵。因為我們一般的「恨」呢,都是把它當成什麼,我恨你,你恨我的,變成只在討厭、厭惡,恨某一個對象的層面,不是。
那個「恨」的根源是在於你自己的內在,你的「根」沒有紮好,我們沒有對得起自己。識別二維碼
了解遊學詳情
——— / 想看更多好內容,請關注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