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說,只有愛病人的醫生才是好醫生

2020-12-23 留餘青

前言

在醫學界,有一個獎項叫做丹尼斯 ·布朗金獎,這個獎項可以說是小兒外科界的諾貝爾獎。

2000年,我國著名的小兒外科專家,張金哲院士獲得了此獎,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人。對此,也意味著我國的小兒外科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

我國的小兒外科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可以說是從0開始,而當時,正值國際封鎖,一切都只能靠我們自己。

而張金哲院士就是我國的·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是我國的小兒外科人之父。

不為良相,寧為良醫

張金哲院士生於1920年,當時正是國內動蕩的時刻。

青少年時期的張金哲,家境較為富裕,因此,張金哲院士的愛好極為廣泛,傳統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社會正流行的打球、跳舞、遊泳、騎摩託、划船等等。

1938年的時候。張金哲院士報考了燕京大學,在考試的時候,張老寫下了一篇名為《不為良相,寧為·良醫》的文章,並最終成功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系。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張老的理想並不是學醫,而是想學航空工程,但當時,國內的工程大學幾乎都已經被日本人佔領,張老只能選擇其他院校。

1941年的時候,張老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協和醫院,但是沒過多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醫院被關閉,全體師生被日軍強迫編入當時日本人控制的北大,而張老在當時拒絕進入日本人的學校上學,之後,張老聽說,自己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單,於是連夜前往上海,進入了上海醫學院。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張老再次回到了北平,並在中和醫院擔任外科實習醫師。

1949年新中國成立,張老沒有選擇與三弟張金藻一起前往臺灣。而是選擇了留在北京。

小兒手術不是無人能做 , 而是無人敢做

1949年8月,張老的第二個女兒出生,但是不幸的是,剛剛降生的這個女兒得了一種名為皮下壞疽的傳染疾病。

說起這種疾病,在1948年的時候便在全國範圍內流行。這種疾病新生兒一旦感染,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當時擔任外科住院總醫師的張金哲為了找到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經常與病理科教授也一起研究,發現只有在發生大面積感染之前切開皮膚、排出膿血,才有可能挽救患兒的生命。

但是,這一觀點與當時西醫「不局限不能切開」以及中醫「未熟透不能放膿」的觀點相悖,因此,張老的觀點沒有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也沒有得到上級領導的批准。

但是,這一次,患病的是自己的女兒,因此,張老決定孤注一擲,大膽的為自己的女兒切開引流術,最終孩子活了下來,於是,這一方案立刻被推廣到全國。

但是,當時的小兒外科手術死亡率非常高,幾乎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死亡,這使得張老立下了一個開創小兒外科的志向。

「小兒手術不是無人能做 , 而是無人敢做」。

1950年7月,我國第一屆全國衛生代表大會北京召開,大會提出了加強婦幼保健工作的方針,並要求在去全國各省建立綜合性的·兒童醫院。

同年,30歲的張老受命在北京大學第一學院建立了小兒外科專業。

1951年和1952年張老參加抗美援朝,各立大功一次。

1955年的時候,張老被調至新建的北京兒童醫院擔任外科主任,而當時只有2間手術室,和15張病床,但卻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小兒外科中心。

就這樣,我國的小兒外科在張老的領導下開始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在當時,因為受到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有許多小兒外科的手術器械根本買不到,因此,張老只能自己製作手術器械。

張老共計發明了50多種手術方法和器械,其中包括了受到國際同行推崇的用於巨結腸手術治療的「張氏鉗」,使用肛門手術避免開腹的「張氏膜」, 膽道再造手術防返流的「張氏瓣」等。

行醫是愛的藝術

在接待病人時,張老提出了醫患溝通的「3分鐘口才」,也就是在3分鐘內,用通俗的語言將病情、治療方案、預計效果等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溝通清楚。此外,還有「四四決」,即接待四親,診斷四查,治療四療,效果四良等等。

張老經常叮囑年輕醫生: 「治療、 預後 、 經濟承受力都要處處為孩子著想。」

於張老而言,他認為行醫是愛的藝術,而且作為兒科醫生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張老的白大褂口袋裡經常有許多小玩具,在給小孩子治病的時候往往會「變戲法」般的掏出玩具,送給小孩子。

張老說:「一個醫生只有做到對病人愛、對家屬敬、對同事謙、對事業誠,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好醫生。」

參考資料:《張金哲傳》

圖片來源於網上,侵權刪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醫生對病人的愛有多偉大!
    大多數都會回答,醫生。醫生作為一份崇高的職業,救死扶傷是本職,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一份充滿愛的責任心。身病易醫,心病難醫魯迅在《彷徨》自敘:我於1881年生在浙江省紹興府城裡一家姓周的家裡。幼小時候不愁生計,13歲以後家道沒落,踏上尋找無需學費的學校去。
  • 自閉症病人,也可以當醫生?
    比如剛上映的日劇《好醫生》,就是難得的佳作。 不會治病救人的自閉症病人,不是好醫生 《好醫生》一共拍了三版:韓、美、日,不斷翻拍正說明了這部劇爆棚的人氣,三版在豆瓣上的評分都超過了8分。 幸好肖恩有個過硬的「後臺」力挺他——醫院院長、神經外科醫生Glassman是看著肖恩長大的「義父」,覺得以肖恩的醫學天賦,不做醫生實在太暴殄天物了。他力排眾議,才讓肖恩有機會證明出眾的實力。
  • 好醫生張宏國:愛灑山鄉
    孫橋鎮的老百姓一說起張宏國無不稱讚:「張醫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服務熱情,找他看病省錢放心……」在孫橋鎮,張醫生留下了好口碑。張宏國常說:「患者只要有一分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與死神賽跑,讓生命復甦。」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能遇到這樣的好醫生,是我的幸運!」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留給病人,幾...
    13年前那個醫生救了我的命「13年前,那個醫生救了我的命,他平易近人,看病細心,體貼病人,不光治病還治心理,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醫生!」82歲的陳老伯(化名)在報紙上看到「致敬市一好醫生」的活動,撥通了快報熱線。
  • 醫生可以拒絕給愛滋病人做手術?醫生說有兩種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今天是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醫生可以拒絕給愛滋病人做手術嗎?給癌症病人做手術有沒有什麼危險?今天曾醫生通過一個案例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一年以前,我還是普外科二線,負責急會診和急診手術。有一天晚上10:00的時候,急診來了一位20歲的男大學生。因為右下腹痛來就診的,急診的醫生已經給他做了彩超,提示闌尾腫大,周圍有滲出、有炎症,考慮是急性闌尾炎。
  • 醫生解開病人的衣服準備急救,但看到病人胸前的紋身後,他愣住了!
    這個老人已經70歲,當時被發現在街頭昏迷,在送進醫院的時候,他已經失去了意識。醫生馬上給他進行檢查,發現他身上的酒精含量過高,脈搏也逐漸變慢,情況非常危急。醫生們本來正打算給他實行心肺復甦,但看到這個紋身後,就不知道要不要繼續了。如果心肺復甦可以救活病人的生命,為什麼這些病人卻不希望自己被救活?這裡,我們要了解一下心肺復甦...
  • 病人給醫生塞了一個千元紅包,醫生收下後把錢這樣花了出去
    後來我問徐醫生能不能加他微信方便聯繫,他人很好,馬上就同意了。」楊女士說,「醫生很忙,每次我有問題,徐醫生雖然不能實時回復,但是空了總會回答我。」盧櫻今年58歲,小時候開始右腿就有點跛,近一年來,右腿疼痛加劇,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拍片提示可能是右側股骨頭陳舊性骨折,徐宏偉結合患者病史、體徵及輔助檢查,初步診斷患者為右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需要手術。
  • 醫生吃素、醫院開素食餐廳,他們說:我們不想病人越治越多!
    大部分醫務工作者,只有片斷式的營養學知識,對營養學並不內行,讓不內行的醫生指導不內行的病人的飲食,顯然有問題。 主管全院後勤的劉部長說,他把保障全院職工和病患的飲食健康,當做他的第一責任和使命。今後,「一品齋食療館」還將針對不同的病種,開發適合不同患者的藥膳,守護好醫患健康。把健康蔬食的理念傳遞給更多人,讓人人都懂得尊重動物的生命,回歸簡樸自然的生活。
  • 來自武漢ICU醫生筆記:被插管「嚇好」的重症病人|百家故事
    武漢有很多的記錄者,我每天都看李鴻政醫生的筆記,他是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支援武漢後一直在ICU工作,今天我想講一講關於他的故事。李鴻政,是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學科的一名年輕醫生,今年剛從醫5 年。他喜歡記錄遇到的有關生命的真實故事,他這樣說自己:「路過人間,我們都不免與生老病死狹路相逢,我遇見過許多病人,治癒過許多患者。」
  • 為減輕病人痛苦 他戴上紅鼻子變身小丑醫生
    志願者說,因為家裡太窮,小女孩只有這一條長褲,如果剪了,她的父母要工作很久,才能再給她買一條新的」。  女孩處理完傷口,她忍著劇痛來到父親旁邊,握著父親的手,擠出一絲笑容鼓勵說,「不要怕,醫生會治好我們的」。  宋龍超說,他一直忘不了那個在病痛之下的笑容,不久之後,他自己也有了一次這樣的經歷。
  • 周星馳的「蓋世英雄」,他說「我只是個醫生」
    視頻由雷波提供(04:30)近日,香港知名演員周星馳通過央視電影頻道網絡直播節目向正在武漢抗疫的雷波醫生及同事表達敬意,並在節目中對他說——「你們確實是普度眾生的如來佛祖,更是我心中的蓋世英雄」。這段視頻經網絡傳播後,雷波一夜之間成為「網紅」,他和同事們在武漢抗疫的故事也感動無數網友。
  • 白宮醫生:我的病人是美國總統
    6月初,川普的第一任白宮醫生、目前正在參選德克薩斯州眾議員的傑克遜,指責了自己曾服務過的前老闆歐巴馬:「他動用我們政府最高層級力量,監視川普……」傑克遜可能是白宮設立這個職位以來首位從政的白宮醫生。不過他背叛前老闆效忠川普的舉動,顯然惹了眾怒。遭到了前同事在媒體的舉報與攻擊。
  • 醫生給病人「送禮」!什麼情況??
    醫生給病人「送禮」!什麼情況??你可別想歪了這次是醫生給病人送禮!醫生親手製作盲盒為你打氣!>降低焦慮來配合檢查治療」網友:暖心又有愛!對此網友紛紛評論醫院暖心又有愛!
  • 《向陽而生》病人家屬給醫生送紅包,林知衡的做法很真實
    ,也有跟她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同時還有懷孕六個月的女兒和女婿,這位母親懂事後就跟父母一起努力打拼,先是照顧弟弟妹妹的成長和發展,後來又照顧撫養女兒長大成人,可以說是一位充滿大愛和無私的人,所以她的親人都非常愛她,不惜一切代價想要讓她活下來。
  • 「醫生肯定是百分之兩百想救他的」
    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朱良付醫生平靜地回憶起,在腦卒中急診室,一位去世患者的家屬曾這樣對他說。病人突發腦高灌注症候群,家屬怪他把老爺子害死了,老爺子生前和朱良付關係很好。「他很慈眉善目,我們交流很好的,我也不希望高灌注發生。」朱良付說,「實際上,醫生肯定是百分之兩百想救他的。」
  • 剛進急診,病人塞紅包說:先幫我看 我:好的 過一會醫生來了…
    編輯來自超級愛搞笑的小糖家居: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吃飯的時候,男朋友問我,晚上怎麼安排的,我淡定的把他的手機放在了我的手機上...男朋友搖了搖頭,又把我的手機放在了他的手機上面,說道:不是說好這樣的嘛...看得老爸老媽一臉茫然…編輯來自超級愛搞笑的小糖家居:老公,你們公司那麼多美女
  • 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鍾南山:在我從醫以來,我覺得最大的壓力在於病人最後是救活了還是去世了。把病人救活了、康復了,什麼都好說;如果病人沒有救過來,那我的壓力是最大的。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避免更多的感染,減少死亡,對於醫生來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呢?   問:疫情期間您多次與救治團隊連線會診,這種特殊方式發揮了什麼作用?
  • 照顧帕金森病人 蘋果居然比醫生靠譜
    Chris Paul 是一位69 歲的,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的患者,而他也是奧爾巴尼醫療中心醫院第一個接受深度腦刺激的病人,他將會接收一個植入物,該植入物使用一個無線軟體平臺,這將允許醫生和病人使用蘋果設備,對系統進行編程和調整。
  • 「長」在社區的中國好醫生
    社區醫生萬平。 萬平,1972年出生於中醫世家,全科醫師,曾獲「中國名醫」「中國好醫生」等榮譽稱號。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耳濡目染,對中醫藥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繼承了家傳的中醫精髓,又融入了西醫醫技,自主探索中西醫結合方式,成就了其專治疑難雜症的專業水平。
  • 《機智的醫生生活》看完醫生看病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出來
    《機智的醫生生活》看完醫生看病人,笑著笑著就哭出了聲。醫生五人組的友情羨煞旁人,他們的俏皮互動讓不少人想起自己身旁的三五人,五人組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同時醫院裡的病人也給我們送來了感動,人在生命最痛苦的時刻,往往是最渴望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