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又一年

2021-02-07 人到中年

以上是人到中年公號旗下視頻號【退休去哪玩】,如果你超過50歲,歡迎欣賞、歡迎關注,世界很大,中國很廣,我們一起去感受...


以下正文

作者:朱自清,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春》、《綠》、《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散文。

2020將盡,每當這個時候不免有些感慨。為了時間的流逝,也為了我們這一年的經歷。


時光真是匆匆又匆匆。如果要形容這種心情的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再合適不過了!


今天,再次為您特別推薦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 匆匆 》


- 01 -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 02 -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 03 -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


【人到中年】旗下樂購好物商場

福利群





好物推薦

相關焦點

  • 「清城夜讀」匆匆——朱自清
    未來的還沒有來,太渺茫,只有珍惜現在匆匆的時光,才是最有把握的。今晚和您分享朱自清的《匆匆》。音頻:《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
  • 朱小濤浙江臨海憶祖父朱自清:匆匆而去 背影長留
    朱小濤回憶朱自清 範宇斌 攝中新網台州10月29日電(記者 範宇斌)「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1922年,散文名家、詩人、學者朱自清於浙江台州臨海寫下《匆匆》,感嘆「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朱自清的《匆匆》:時光在長大與無奈中溜走
    《匆匆》就像一首詩,初讀時我以為是某個女詩人的作品,因為文章裡的辭藻是那麼的優美,從句子中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溫柔。後來了解到朱自清是一名男士,大呼不可思議,因為我將朱自清與李清照聯繫在了一起。中學時學這篇《匆匆》,是要求背誦的,但是背了那麼久還是沒能懂得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最深層次的意思,只知道是要教會我們珍惜時間的。後來再讀《匆匆》,才在字裡行間了解到些許無奈,可能這就是長大了的原因吧。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 「重回」《匆匆》誕生地 臨海展出朱自清生前遺物
    這是朱自清《一封信》中頗讓人意外,卻又飽含深情的獨白。1922年春,朱自清應浙江省第六師範校長鄭鶴春的聘請,只身前往臨海教書。在臨海教書期間,朱自清創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等名作。
  • 再讀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剛吃罷早飯,兒子就急忙起身,匆匆地把早讀的英語課本和筆記收起來,麻利地找出昨天才領回來的新語文課本及其它應用東西,直奔電腦而去。哦——網絡直播課即將開始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 匆匆,又一年!
    ——朱自清《匆匆》 初看春花紅,轉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頭,韶光逝去無影蹤。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匆匆是爸爸媽媽突然白了的頭。小學,天天見;中學,一月一見;大學,半年見;工作,一年見.匆匆是故鄉的漸行漸遠。
  • 朱自清散文《匆匆》節選-雙語 (Transient Days)
    (圖片為原創; 中文:朱自清;英文:張培基)人類歷史上魔幻的2020年的最後一天,節選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裡的一些文字為敬。
  • 長大後,我終於讀懂了朱自清的《匆匆》 | 榜樣閱讀
    ——朱自清《匆匆》   將經典·讀給你聽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   ……   手捧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在《榜樣閱讀》節目錄製現場,宋軼正讀得認真。隨著清新的嗓音一字一句念出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宋軼與身旁的楊慶祥一起陷入沉思。   今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打造的《榜樣閱讀》新一期節目上線,青年演員宋軼與青年學者楊慶祥一起分享朱自清先生的經典散文《匆匆》。
  • 你寫我讀·聲臨其境丨匆匆——朱自清
    匆  匆朱自清《匆匆》表現青年知識分子對未來的求索。朱自清的內心充溢著苦於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但是朱自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 作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 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在當時的社會, 有多少知識青年就如作者一樣堅持追求光明和希望, 在人生的路上勇敢地趕路, 留下匆匆的身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 ​【長禹閱讀】 朱自清:匆匆
    《匆匆》文/朱自清
  • 朱自清散文《匆匆》僅600餘字,為何幾次教材調整依舊被保留
    正如當年作家趙景深說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就是因為這樣,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他的散文《匆匆》,僅僅600餘字,為何在幾次教材調整中都被保留了下來呢?
  • 朱自清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何仍保留幾處教科書調整
    正如作者趙景深所說:「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正因為如此,朱自清的散文才獲得了感人的力量。他的散文《匆匆》,只有600多字,為什麼要在幾次教科書調整中都中保存下來?
  • 朱自清:愛如荷風,只恨太匆匆 |「為你讀詩」
    —— 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北大畢業,曾任教清華中文系。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每次寫作,朱自清先生都會用心斟酌再動筆,往往寫完無須修改。《荷塘月色》裡寫過「蟬鳴」,有讀者寫信給先生,說蟬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便專門寫信向昆蟲學家請教。後來又親耳聽到夏夜蟬鳴,他便確定自己沒有寫錯。文中,「妻已睡熟好久了」,寫的正是朱自清的髮妻武仲謙。從1920年到1925年,先生奔波於不同城市的七所學校,幸有髮妻相伴,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 梯子讀書 | 朱自清:匆匆
    時光匆匆,春節假期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加油,打工人!
  • 朱自清散文集初探
    《朱自清散文集》是2006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自清。主要收錄了朱自清的作品。本書主要為收集朱自清先生的精選優秀散文作品。基本信息編輯推薦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給後人留下了近200萬字的文學遺產。然而,他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突出貢獻,無疑則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在溫州一年時間裡,除了教書、寫作、交遊外,朱自清最喜歡的事情,莫過於遊山玩水了。1924年10月,朱自清舉家離開溫州後便沒有再回溫州,但他對溫州的山水卻一直不能忘懷。
  • 【員工園地】握緊匆匆的時光
    偶爾閒暇,翻起了朱自清的《匆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讀了,但不惑之年再一次讀起這篇《匆匆》,更加感受到了作者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的無奈和感慨
  • 匆匆
    點擊上方藍色「書香人生」可快速關注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春節又過完了,這一年的春節又結束了
  • 懷念朱自清:日子如輕煙 氣節存世間
    8月12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72周年紀念日。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他以散文著名,情感真摯;他致力國學研究,恪守治學傳統;他堅守氣節和情操,憂國憂民。50年人生匆匆,朱自清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學遺產,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他的學術風範和人格魅力,也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文化長河裡熠熠生輝。
  • 狷者朱自清 | 葉兆言
    兒子印象中,朱自清也應該是這麼一個背影,他的朋友說起來,總說他不高的個子,白白的,人長得很結實,做事很認真,喜歡喝一點酒。這當然是抗戰前。抗戰後,剛剛50歲的朱自清成了一個瘦老頭,體重只有30多公斤。 這或許是中國教授們抗戰前後的最好寫照。抗戰前,教授絕對是個人物,吃香喝辣,生活優裕,可是和日本人一打仗,教授便得為衣食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