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年前的一個夜晚,一名年約五旬的夫人在鹹陽華麗的宮殿中悄然離世,秦始皇遵從她的遺願,將她的遺骨運回故裡。並為築「懷清臺」以此紀念。而此後不久,秦始皇嬴政帶著深深的遺憾,走向了他的驪山墓地。於是,有關大秦朝與這位女子的一切都埋進了墳墓中。
在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臺。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巴郡寡婦清的先祖自得到丹穴礦業,竟獨攬其利達好幾代人,家產多得不計其數。清是個寡婦,能守住先人的家業,用錢財來保護自己,不被別人侵犯。秦始皇以上賓之禮待她,為她修築了女懷清臺。清,一介窮鄉寡婦,能夠名揚天下,卻享有與萬城之君相當的禮遇,這難道不是因為她的富有嗎?
巴寡婦清以女子之身躋身戰國七大富豪之一,唯一的女企業家。在當時有多富有呢,其家財之多約合白銀八億萬兩,又赤金五百八十萬兩,到她掌管經營家業後,更至僮僕千人,依附者上萬,私家保鏢兩千餘人,憑藉雄厚的財力而保一方平安。在秦朝漢朝以農業為重,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備受打壓。是什麼能讓一個女婦人游離於專制王權之外,並受到秦始皇的大力表彰呢。
傳統觀點認為,巴清之所以為秦始皇禮遇,巴寡婦清喪夫後為了繼承龐大家業沒有再嫁,守節從一而終,正符合當時秦始皇所提倡的倫理道德要求。秦始皇對女性的態度不是很好,因母親淫亂帶來的心理陰影終生陪伴著秦始皇,致使他成了一個女人的仇視著,視女人為不潔之物,就像他的母親,他一生未立皇后,後宮更是一個謎題。秦始皇譽巴清為「貞婦」,這在當時的女性而言,絕無二例。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為表彰一個女子而築臺紀念,是秦始皇的獨創,此後罕有類似案例。從目前已知的記載看,秦始皇生前對女性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僅此一例。
史料記載,秦始皇一生都在求神仙和不死之藥,而巴寡婦清經營的丹礦是冶煉丹砂的最大企業,丹砂在當時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其用途非常廣泛 。既可用來製作朱色顏料,又可用作鎮靜劑,外科還可用來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加之 ,硃砂既有毒又防腐,因此古人認為用硃砂煉成金丹可以使人長生不老,常以硃砂作為煉丹的主要材料,丹砂顯得尤為重要。
還有專家研究認為,秦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保守估計大約有100噸水銀,同樣需要丹礦冶煉提取這些水銀從何而來呢?而巴寡婦清為秦陵地宮提供了大量的硃砂和水銀,但並不是唯一來源。
在若干典籍中,我們還發現巴寡婦清「捐資長城,以贊軍興」的記錄,這一點,在民間也有很多傳聞。城是當時一項耗資巨大的國防工程。
秦始皇統一後,強迫六國豪強貴富共12萬戶遷到國都鹹陽,以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巴寡婦清亦在此之列。而對清的態度和超高禮遇卻是旁人無法所及的。在清死後,秦始皇已經失去了繼續懷念清的利益動機,怎麼解釋「懷清臺」的刻骨思念?可以大膽的八卦一下,清比秦始皇大十歲左右,清知書達理,溫文爾雅,才貌雙全,從始而終。在這利益的背後,秦始皇會有其他的心思在裡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