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市委舉辦「向國旗敬禮,做時代新人」,惠州青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歷經磨難,取得了脫貧攻堅決戰勝利,完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戰;這一年,惠州第5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踏踏實實「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創造了大項目競相投資的非凡氣象……城市在一天天成長、向好、變美,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青年一代的不懈奮鬥。
回顧2020,團市委緊扣思想引領,引導青少年堅定信念跟黨走;緊扣黨政所需,助力三大攻堅戰;緊扣固本強基,全面夯實組織基礎,做好青年追夢路上的領航者、奮鬥途中的知心人。在團市委的帶領下,我市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在奮力建設更加幸福的國內一流城市徵程中接續奮鬥勇擔當。
拼引領
高舉旗幟 多維度加強思想引領
朝陽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市各領域青年代表400餘人以莊嚴神聖的方式,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無比崇敬和熱愛之情。這是2020年國慶節前夕,團市委主辦的「向國旗敬禮,做時代新人」惠州青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新常態下,青年在變,青年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緊扣思想引領,這一年團市委很拼!團市委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當代新青年:深入開展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通過組織開展「五四青年說」「我的青春戰疫故事」等主題活動致敬逆行先鋒,162667名少先隊員參與「致敬逆行先鋒」「抗疫小衛士」爭章等活動;深度推廣「青年大學習」學習平臺、開展各類主題團隊日活動等,組建市、縣兩級青年講師團隊伍8支,開展市級示範性宣講216場,全面推進「團幹講黨團課」,深化「青年大學習」行動,推動我市團員青年理論武裝制度化、政治學習常態化。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團市委發動我市各界青年成立惠州青年戰疫突擊隊,組織志願者有序參與防控志願服務,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身邊的榜樣最鼓舞人心,團市委將惠州青年戰疫故事拍成主題視頻,被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登上學習強國APP,向全國展示了惠州青年的擔當,成為引領青年爭創一流、昂揚向上的旗幟標杆。
炎熱暑假裡,我市「青馬班」學員穿上志願者馬甲,走上惠州的大街小巷,走進鄉村學校,以志願服務的方式為惠州第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奉獻自己的力量。為引領青少年學生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我市先行先試,團市委聯合市教育局共同舉辦惠州市中學生青馬工程培訓班。「我們針對高中生團員的年齡特點、心智成熟度和知識結構,注重實踐培養,以寓教於樂的多種教學方式設計『青馬』特色課程,並且為參訓的學生骨幹建立個人檔案,通過長效的動態跟蹤服務關注他們的成長,著力為黨培養和輸送一批堅定的中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團市委書記劉航宏說。截至目前,我市共舉辦中學生青馬班3期,培養了中學生「青馬工程」學員595名。同時,大學生青馬班已經全面啟動,團市委推動高校全面開設校級、院系級「青馬工程」培訓班,全年培養大學青馬學員6600餘人,實現了初中、高中、大學「青馬思想」及「青馬工程」的有效銜接。
拼擔當
緊扣中心大局 多載體彰顯責任擔當
防控疫情,全市各級團組織成立青年戰疫突擊隊97支,累計動員萬餘人次志願者,開展各類防疫志願服務活動1000多場,彰顯責任擔當。
全市524名團幹部對五個縣(區)485條行政村進行調研,探索我市鄉村振興的長效化機制,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市委決策提供參考。
廣泛發動熱心人士認捐資助我市103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童;充分整合資源,開設惠城區汝湖鎮蘆村村和村頭村兩個兒童服務站,常態化為當地青少年特別是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提供各類服務……
2020年,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市委很拼!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脫貧攻堅
增加了新的困難,團市委迎難而上,動員青年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彰顯作為,因地制宜地謀劃共青團工作,開展「到村裡去」青年鄉村振興大調研、「成長陪伴」農村留守兒童專項服務、「美麗鄉村」志願服務提升工程等活動,引導廣大青年特別是農村青年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爭當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力軍。
青年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命脈」。團市委建立「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資料庫,構建起一個互助交流社群和產業扶貧生態圈;深入實施「領頭雁」工程,構建農村青年人才線上、線下培養體系,實現我市領頭雁農村青年人才庫全覆蓋輪訓,帶動全市範圍內在農業領域新增就業300餘人;衝浪直播帶貨,打造「領頭雁」聯盟,搭建「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為惠州各類優質的農產品打通可轉化為持續性購買力的網際網路線上流量。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服務好青年創新創業,助力我市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團市委組建了青年創業工作矩陣,搭建惠州青年創業賦能雲平臺,並建成17個青創基地和2個創意街區,開展項目培育和創業服務,搭建青創導師庫和青創項目庫。著力打造了省級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Mr.kk青年社區公寓,為港澳青年在惠州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久久為功,團市委品牌項目「青苗護航—惠州市青少年健康成長守護工程」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諮詢、法律援助、困難幫扶等綜合性服務,著力解決青少年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全年線上線下為7200多名青少年提供一對一的諮詢服務,跟進處理青少年工單個案45個,以項目化的方式圍繞心理健康、禁毒普法、關愛留守兒童等方面開展了120餘場主題活動,累計覆蓋青少年24.1萬人次。在惠東,團市委還開展「愛心匯聚小鳥巢」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項目,專業社工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上的幫助、精神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協助,給他們提供全面的專業服務,項目歷時5個月,依次走進了多祝鎮皇思揚小學等34所學校和2個文化站,開展了84場主題活動,服務留守兒童4275人次。「青年雲支教」線上課堂紅火,103名大學生志願者為103名相對貧困家庭子女提供「一對一」線上學業輔導。
拼改革
聚焦固本強基 區域化隊伍建設效果凸顯
惠陽區秋長街道團委以周田村為示範點,充分調動青年力量助力秋長街道鄉村振興工作;惠東縣白盆珠鎮以區域化團建為平臺,集中青年力量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建設「一流生態」「一流鄉村」「一流民風」的魅力白盆珠……目前,團市委在全市建立了13個區域化團建示範點,示範點區域化隊伍建設效果凸顯。
區域化團建是轉變共青團工作方式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團組織活力的重要載體。這一年,向嚴聚焦、向實聚力。劉航宏介紹,去年以來,團市委高度重視區域化團建,夯實工作基礎,整合社會資源,初見成效。目前全市75個鄉鎮、街道均成立了區域共建委員會,各級團組織正將資金、項目、陣地等資源下沉到街道,激發基層團組織活力。同時,常態化開展全市區域化團建活動,通過共同舉辦、聯合舉辦、邀請參與等方式用活動凝聚青年,形成「一方主辦、多方參與」「一方舉辦,活躍一片」的良好局面。各級區域化共建委員會緊緊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發動青年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創新創業等工作當中來,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團的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在少先隊改革上,目前我市100%配齊市縣兩級少先隊總輔導員,實現小學、初中100%建立少先隊組織,學校少工委建成率達93%;召開了少先隊惠州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健全少工委的運行和決策機制,少年兒童成長根基進一步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