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當孩子出生之後,他們都會被賦予新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母。而孩子是父母雙方愛情的結晶,所以養育孩子本來也是父母共同的責任。然而在一些家庭中,父親卻不願意承擔起育兒的責任。
石家莊確診夫妻行程軌跡令人心酸
因為疫情原因,所以新冠病毒確診患者的行程軌跡會被公布在網絡上,而近期,石家莊一對確診夫妻的行程軌跡卻令人心酸。而通過妻子的行程可以看到,她的生活基本上是圍繞著家庭和孩子,21天內帶孩子看了2次醫生,逛了3次母嬰產品。
而令人感到十分氣憤的是,妻子為家庭和孩子忙碌著,但丈夫卻整天泡網咖。在丈夫的行程軌跡中可以看到,8天的時間中,他有兩天居家沒有外出,一次到超市購買食物,而其中共有6天他都早早的到網咖上網,等到下午五點才回到家中。
可想而知,照顧家庭和孩子的事情,就全都壓在了他妻子一個人的身上。而丈夫對於家庭和孩子卻是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的心情。
"喪偶式育兒"背後的原因
所謂的"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中照顧孩子的主要任務落在了媽媽的身上,而爸爸卻往往是"不作為,爸爸的身影是長期缺失的。這種育兒方式在很多家庭中都能夠看到,而它背後的最主要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1、難以適應"父親"角色
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教授鮑勃·帕爾科維茨表示,男性在生理層面轉變為父親,但是他們的心態和行為卻難以適應角色的轉變。趙又廷在電視採訪中就曾經說到,雖然他已經當爸爸一年多的事情了,但依然沒有習慣"爸爸"這個角色,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2、"媽媽"錯位
中國自古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所以很多女性在成為媽媽之後,會下意識的包攬起照顧孩子的任務,久而久之的,爸爸也就習慣性的當起了"撒手掌柜"。歌手餘文樂在當爸爸之後曾經說到,自己幫孩子換尿布時經常會被趕走,基本上就只是在一旁幫忙。
"父親"這個角色需要做到什麼?
1、和妻子溝通
在一個家庭當中,夫妻之間就育兒理念達成共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丈夫要學會和自己的妻子溝通,在溝通中學習相關的育兒知識,同時也能夠了解妻子的育兒需求,明確家庭當中的育兒分工,讓"爸爸"和"媽媽"的角色都不"缺位"。
2、適當調整時間
很多爸爸都會以"工作忙"為藉口逃避育兒,但無論工作有多繁忙,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當中是不可忽視的。所以作為爸爸,要注意合理的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每天都要適當的流出時間來照顧和陪伴孩子,分擔家裡人的育兒壓力。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在父母雙方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如果其中一方"缺位",孩子的成長都容易受到影響,而家庭也往往難以和睦。所以父母雙方都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共同去經營自己的"小家"。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