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怎樣養身可快速關注
2018年7月11日上午10點35分,計春華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57歲。
計春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他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武打演員,他參演的作品家喻戶曉。
觀眾們第一次認識計春華,一定是因為1982年和李連杰搭檔出演的《少林寺》,劇中扮演的「禿鷹」形象非常兇惡可謂是很多人小時候的童年陰影。他的光頭無眉的形象,也成為了他在劇中最亮眼的標誌。
後又陸續出演《少林小子》《黃河大俠》《紅高粱》《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續集》等影視作品中的反派,被譽為「金牌反派明星」。
4月19日,計先生因病轉診到浙大一院呼吸內科。
「他是因為肺癌晚期轉到我們醫院來的,來的時候狀態非常差,極度虛弱、極度消瘦,只有53公斤,臉色蒼白,血色素只有4.3克(正常人在13以上),重度營養不良。」沈醫師說,由於發現得太晚,他錯過了手術的機會,只能通過藥物治療。
治療過程中,計先生及其家屬都非常配合。
「計先生也非常堅強,有時候大家還會和他開玩笑。」沈醫師說,大概上個星期,計先生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基本上吃不下東西,每天只能靠靜脈注射營養液補充能量。
10號後半夜,計先生陷入昏迷。今天上午10點35分,計先生因搶救無效去世。
明天和意外我們總不能預測哪一個先來
據了解,三個月前,計春華因背部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查出肺癌晚期,計春華在杭州的武術師傅陳順安說:「他這個人要強了一輩子,如果不是疼痛難忍,還不會去看醫生的.」
計春華從小練武,平時注重鍛鍊。據媒體報導,他隔三差五就從家裡騎車去懷柔,一來一回三十多公裡。為了保持健康身體,他每天早晨堅持稱體重,一邊堅持鍛鍊,一邊合理飲食。19歲時,他的體重是74公斤,54歲時依然還是74公斤,整整35個年頭,沒有任何變化。
應該說,計春華的身體是非常健壯的。他也因此多次對朋友說,他要打到60歲,可沒想到,僅僅57歲,他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了。
這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疾病太可恨。
癌症無孔不入,健壯不等於健康。
肺癌的發生,有遺傳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及環境的原因。
據最新統計,我國目前最常見的四種癌症是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四者相加患病人數佔到癌症總數的57%。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肺癌都居癌症之首。
20世紀初,肺癌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是一種罕見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50年間肺癌一躍成為全世界癌症第一死亡原因。
我國肺癌發病率也一直呈上升趨勢。過去30年間,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並且已取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腫瘤死因。
以前的統計資料顯示,東三省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和雲南省是肺癌的高發區,近些年統計發現,京、津、冀肺癌的發病率直線上升,大有後來居上之勢。以北京市為例,肺癌發病率由2000年的38.79/10 萬上升至2015年的63.77/10萬。而歷年來以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腫瘤高發的河北省,自2016開始,肺癌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消化道腫瘤而居第一位。肺癌的高發與空氣汙染的加重絕對不是巧合。
眾所周知,戶外小分子顆粒物的吸入以及菸草是肺癌發生的兩大危險因素。說白了,空氣汙染和抽菸是導致肺癌的兩大殺手。
我無法得知計春華是否抽菸。但即使他不抽菸,他也躲不過這些年逐漸加重的空氣汙染。他的武藝再高強,躲過了一個「殺手」,也未必躲過另一個「殺手」。
不僅僅是他,我們大部分人不都是和他同樣的遭遇嗎?我們能躲過電子汙染,能躲過食品汙染,能躲過水汙染,但你能躲過空氣汙染嗎?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關注這些症狀
肺癌與很多癌症一樣,在很早期的時候,都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等它慢慢開始長大後,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
例如腫瘤壓迫到氣管有可能引起咳嗽;侵犯到氣管可以導致咳痰、咳血;侵犯到胸壁或胸膜有可能發生胸痛,壓迫聲帶導致聲音沙啞,壓迫食管導致吞咽困難等等。
但是,一旦發現肺癌的相關症狀再去就醫,可能治療效果就不一定那麼好了。因此,做好肺癌早期的篩查工作才至關重要。
篩查早期肺癌認準這項檢查
那麼,肺癌的早期篩查要做什麼項目呢?過去被廣泛應用於篩查的胸透和X光片已經被取代,如今CT才是國際上通用的篩查早期肺癌的金標準。
通過低劑量螺旋CT篩查,20-25%的肺內結節可以被儘早發現。也有數據統計,低劑量螺旋CT篩查,對I期肺癌的診斷率提高2倍,降低20%的肺癌相關死亡率。
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劑量僅為常規CT的1/6,其較少的輻射量有效降低了醫源性輻射引起的惡性病變的風險。
肺癌的治療效果,一方面取決於醫療水平,但更主要取決於肺癌的時期。據統計,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只有20%~30%肺癌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70%~80%的患者就診時已屬癌症晚期,即使積極治療,五年生存率僅15%左右。
而早期肺癌的治療,5年存活率卻能大大的提高。據國內的數據顯示,早期肺癌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能達到90%以上。早發現是核心!
計春華的去世給我們以警醒,處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中,再健壯的身體也不能保證不發生惡性疾病。治理環境,摒棄不健康生活習慣,才是健康生活的正確之道。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沒有能力改變環境。但是,如果所有的個體都共同努力,環境是可以改變的。
健康提醒:
1、嚴格依法治理環境,讓所有的人都遠離癌症的危害;
2、戒菸,並抵制身邊抽菸者;
3、健壯的人也應該定期體檢;
4、如是高危人群,比如40歲以上,每年吸菸數量400支、肺部有結節、既往腫瘤病史、慢阻肺病史、咯血、家族性肺癌史等,需定期胸部CT檢查(1次/3~6月),隨訪2年。如肺部小結節增大,或實體成分增加應儘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