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刷爆網絡,70多秒的預告片看得讓人熱血沸騰。在裝備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志願軍依舊打出了國人的氣勢,最終贏得了該戰爭的勝利,籤訂了停戰協議。
目前,《金剛川》雖然還沒有上映,想必有不少網友已經在心中預定了吧,畢竟它的精彩、震撼可是不輸給早前的電影《八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剛川》即將到來的時候,有消息稱:張藝謀大導演也有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要來了。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最冷的槍》,從傳來的消息看,該劇也是取材於真實人物,劇情故事也是相當的震撼,被網友稱之為國版的《兵臨城下》。
眾所周知,2001年由威廉·克雷格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的電影《兵臨城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裡·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筆者也有幸看過這部片子,整部電影沒有多少震撼的戰爭畫面,但卻充滿著緊張的氣氛和戰爭的無情冷漠,不失為一部佳作。
《最冷的槍》與《兵臨城下》的題材很相似,從備案的顯示來看,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美軍傾盡全力欲將之消滅,面對敵人布下的天羅地網,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成功擊敗對手。
故事中所提到的「張大弓」,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取材於我國的戰鬥英雄「張桃芳」。張桃芳1931年出生,1952年參加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經過刻苦的訓練,練就了神槍手的本領。後來,在班長的建議下,開始了自己的狙擊手生涯。
央視有一部紀錄片叫做《狙擊英雄張桃芳》,講述的就是張桃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經歷。節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年僅22歲的張桃芳,單兵作戰32天,以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創下了抗美援朝擊斃敵軍的記錄。
因此,很多人都說張桃芳是國內的「狙神」,還將其歸世界頂尖狙擊手的行列。抗美援朝結束後,張桃芳又轉型做了飛行員,算是我國的第一批空軍。
在筆者看來,這樣有教育意義的片子,才更應該出現在螢屏之上,英雄不應該被遺忘,精神應該被一代代傳下去,我是一萬個服氣。
在《最冷的槍》電影拍攝消息傳出前,中國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比較少,近年來最為大家熟知的是馮小剛拍的《集結號》。不過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執導的戰爭電影《金剛川》將於今年10月25日上映。
該片選擇在10月25日上映具有特殊意義,因為1950年10月25日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而今年正好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這一天上映,以此致敬英雄,緬懷先烈。
在《最冷的槍》被立項後,有消息稱該片將由張藝謀執導,這個選擇也挺不錯。張藝謀作為國內的大導演,早年也拍攝過一些戰爭片,比如《金陵十三釵》。
即使拍攝戰爭片的經歷不多,圈內他可利用的資源也不少,隨便找幾個好友都是巨「巨咖」,比如:馮小剛、管虎等人。
在演員的選擇方面,筆者比較傾向於張譯或者吳京!吳京的《戰狼》、《我是特種兵》,早已奠定了神槍手、鐵血軍人的「人設」,由他來演想必網友也是持雙手贊同。
張譯的軍人形象也比較不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孟煩了,《士兵突擊》中的班長,《紅海行動》中也有不錯的表現,《八佰》的演繹更是炸裂,他演主角我也服氣。
冰天雪地、沉著冷靜、冷槍殺敵,有這樣氣質的演員不好找,吳京、張譯很顯然是不錯的選擇。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