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內參網】在印刷品逐漸走入精細化、挖掘自身文化價值的今天,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設計力量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如果說印刷是實現想法的工具,那麼設計就是使外在工藝得以展現功能與美感的邏輯鏈,互為表裡,共同使作品得以完整。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過去「客戶」與「服務方」之間涇渭分明的關係正在發生改變,無論是設計者還是印刷。
設計師可能了解到一種符合當下需求的印刷方式而獲得靈感,非專業人士也會因為一件構思巧妙的作品而感到興奮。其實每個人都有潛藏的表達欲,這是一種被直觀的美而喚起的共鳴,它會自然而然地轉嫁到自身的需求上,比起單純地推廣工藝要更具有說服力。
案例:《一個人雜誌》
一本名叫《一個人雜誌》的雜誌,前後做了10年,每年一本。住在廈門的董攀,一個人身兼編輯、攝影師、設計師、主編、出版人,從構思、撰文、編輯、拍攝、排版,到印刷、出版,每一個環節都由他一個人獨自策劃和完成。今年是《一個人雜誌》的第12年,而我與董攀的友誼,也正好是12年。這位身兼設計師、攝影師、服裝品牌nothing.cn創辦人、《一個人雜誌》主編等無數角色的好朋友,在這12年,將他有趣的日常、自由隨性的個性、簡單卻令人豔羨的生活,都裝進了一本不賺錢,也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的雜誌之中。
當一個人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雜誌的素材,而這本雜誌的一切又都只與他有關的時候,他的生活會因這本雜誌發生怎樣的改變?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如何構築專屬於你的這本雜誌?我們將它稱之為「創作者的遊樂場」。拂開城市表層不斷膨脹的泡沫,始終有這樣一群人在快速更迭的潮湧中逆流而上,保持著強烈的表達欲,持續不斷地輸出想法。他們像星星一樣散落各處,卻共同編織出了城市文化中最明亮、最有活力的那個部分。這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從產生想法,到完成創作,最終變成具有特殊屬性的「商品」,每一步都意味著創作者往往要獨自解決重重困難。
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種更具生命力的新方式,搭建一個為了「更加無障礙地展開創作」而存在的複合空間。試想一下,當你帶著想法來到這兒,與有共同志趣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喝著咖啡,參考著獨立書店和設計商店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選品和藝術書籍,分享交流著自己的作品或故事,通過與更有經驗的人一起探討作品呈現的更多實際層面的可能性。
實踐學習基礎技能,在這裡盡情實驗,快速打造自己的創作樣品。我們會在創作材料上提供豐富的選擇,包括平時難以小批量購買的藝術紙進行零售。工作坊裡設有目前使用度最高的幾種印製方式,包括數字印刷、LETTERPRESS活版印刷、Riso、絲網印刷等,連燙印、裝幀等常見工藝所需要的工具都一應俱全。無論是繪畫、設計、裝置、影像還是音樂,PaperWonder希望能夠幫助有趣的內容以展覽、販售的形式打開向外的窗口,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來供養個人持續不斷的輸出。
人們在此交流、分享、學習、激發靈感。創作者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個人與個人的力量相互激蕩,以此為中心形成城市中聚集的文化群落,去包容和推動更多的可能性。打破傳統空間的單一屬性,將創作的各個階段都置入同一空間裡,幫助每一個人用更靈活自由的方式進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