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極地》乍一聽像是講南北兩極,但其實是指人類生活的「極地」,因為那是人類生存的最高海拔—青藏高原。《極地》(Extreme Road)英文可譯為《通往盡頭的路》。雖然不知道英文名是誰給命名的,但是完完全全戳到心窩了。相信很多人對西藏的印象是這樣的,巍巍雪山連綿不絕,遼闊的牧場與天相接,藍湖水讓人覺得「此湖只應天上有」。所有的加在一起,就有種錯覺,西藏的路走也走不完,繞也繞不出。
以前看講西藏的紀錄片多是著重西藏風景和人文,但《極地》中講述的都是一個一個生活在西藏或普通或傳奇的人的生活。說幾個讓我十分淚目的人吧。
一個年輕人,一匹馬,一部電影。這個電影放映員聽起來很文藝但其實很危險,因為要去的很多村子路途很危險。
一個住在山上林中的爺爺,他多年來堅持赤腳生活,取之於林用之於林。看似是個隱居士,但其實他只是不捨得兒子給他蓋的房子,而他的兒子已經失蹤很久了。
一個正在趕工製作傳統藏刀的「屠夫」,為什麼是「屠夫」?因為由於信仰的原因,那裡的人都說「製作一把藏刀就相當於殺了一個人」,「金盆洗手」多年的他為什麼又重操舊業呢?是因為有一位年邁病危瀕臨西去的藏刀勇士,臨終前想留一把新的藏刀給伴隨他大半生的藏刀找個伴兒。
三個互稱「公主」、喜歡敷面膜的奶奶。每天不拌兩句嘴就難受,在嬉笑中攜手走了一輩子的閨蜜,一起採藥自製面膜,精緻又快樂的生活著。如果我不說你一定想不到,其中一位奶奶是孤兒,一位奶奶丈夫早逝,還有一位奶奶家境貧寒。
其實《極地》是很讓人感動的,我認為它就是想讓藏區以外的人知道了解,在這個外地人呼吸都很困難的地區,他們是怎麼過平凡又了不起的生活的。
那個年輕的電影放映員,多年的隻身走馬,穿梭在一條又一條險峻的山路裡,只靠敬業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他靠的是對電影的喜愛,是村民們看電影時一次次的發亮的眼睛。
隱居喜歡赤腳的爺爺小腳趾幾乎變形,山裡居住的房子屋頂的木材都已經腐爛,甚至家裡都沒有電,照亮全靠明火,孫子怎麼勸也不下山去。倔犟的他也只有在說起兒子的時候,才會露出一臉的惆悵和不甘。這樣的人了不起,他可以用自己的大把歲月換一個歸期,時間拉長了其間的痛楚或許就不太經常記起了,但是,等還是要等的。
鑄藏刀的手藝人為了了卻老人的心願重操舊業。年邁的藏刀勇士身上的那把藏刀早已經不僅僅是藏刀了,那是他的靈魂伴侶。他孤獨久了,這把刀是他在這世上唯一的掛念。
三個命運多舛的姐妹因為有彼此的相依相伴,把不怎麼甜的生活過成了蜜一般的天堂。那是需要多樂觀才能守著過去還能充滿激情的嚮往未來啊。
藏區人民的生活環境相對艱苦,海拔高、陽光烈、物資少,可通過《極地》看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認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珍愛,是在繁忙的城市裡少見的,實在讓人敬佩。
在那個遠方啊,山上有神,湖裡有仙,風都是會說話的,人更是平凡又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