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來源:庫布裡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1985年,「十大勁歌金曲」季選中,張國榮有三首歌入圍。
當時主持這個節目的蔡楓華公布結果後,說了一番話。
最後一句是:剎那光輝不代表永恆。
當場,歌迷認為他是在影射張國榮。
後來,蔡楓華被封為香港四大癲王之首,而這句話就這樣伴隨著他一輩子。
蔡楓華後來澄清過,當時他的本意不是這樣的。
當時說完這句話後,他還有補充解釋的話。
但和他一起主持的搭檔卻怕事態更為嚴重,直接打斷蔡楓華。
現在回頭看這個視頻,您會發現,被打斷話後,蔡楓華的動作表情是一副想說沒機會說的尷尬。
這應該是香港娛樂圈史上的一宗冤案了。
其實張國榮和蔡楓華之間並沒有因此事有所矛盾,不爽的是張國榮的歌迷。
到了1991年,《縱橫四海》中,張國榮自己說出這句話,應該也算是調侃自己吧。
那一年,張國榮已退出樂壇。
同樣在《縱橫四海》中,周潤發也拿調侃了自己:
饅頭泡在稀飯裡,猜一個香港影星。
答案當然是周(粥)潤發。
還有鍾楚紅。
那一年她有兩部作品上映:
上半年的《縱橫四海》,下半年的《極道追蹤》。
那是1991年,也是鍾楚紅在影壇的最後一年。
此後,鍾楚紅嫁人過起全職太太生活,只在香港影壇留下了紅姑這名號。
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三人在熒幕上組成了一隊通天大盜團。
作為導演的吳宇森,則用這個組合,向他喜歡的一些法國電影文化致敬。
這個三人行,就是向特呂弗的《朱爾與吉姆》致敬。
而這個組合,也成為港片史上最經典的一次三人行。
聊這部豆瓣8.8分的:
拍《縱橫四海》前,吳宇森心情很不好的。
那部他全身心投入,野心勃勃想拍成史詩的《喋血街頭》,剛遭遇了票房和影評的滑鐵盧。
雖然多年後,很多觀眾開始認為:《喋血街頭》是吳宇森最好的一部電影。
而吳宇森也一直認為,這是他最滿意的作品。
但當年並非如此。
觀眾和影評人都說:
吳宇森幹嘛拍這麼陰暗的一部片子,讓人看了不開心?
吳宇森自己說過,他的片子就有一些陰暗的東西。
但當時心情不好的吳宇森,想著:
我拍部電影讓你們看看,我對生活是充滿激情的,我本人(只是思考得多)並不是陰鬱之人。
加上外界對《喋血街頭》的反應讓吳宇森感到失望,他也想通過拍一部電影讓自己開心下。
拍部喜劇吧。
另外,這部我想賣錢。
什麼檔期好賣?
賀歲檔。
對於這部賀歲喜劇,吳宇森最初的定位是拍一部快餐電影。
但當時離賀歲檔也很近了,籌備時間不多。
劇本什麼都還沒有,吳宇森只有了個概念和方向。
其中的一個想法是:香港太小了,乾脆這次到國外取景。
加上鍾意法國電影,就選擇了法國。
接著,吳宇森又拉來兩名編劇:高志森主抓喜劇部分,秦曉珍則往浪漫情懷走。
2個多月時間,法國,香港輾轉拍攝,這部《縱橫四海》趕在了1991年的賀歲檔上映了。
這次,大家看得很開心,回報也不低,當年的香港電影票房榜上,本片排名第四。
電影上映那一年,發哥36歲。
這一次,發哥不再是吳宇森電影中那種高大的悲情英雄,而是負責了大部分搞笑戲。
那一年,張國榮35歲。
如果用陳可辛在《如果愛》裡面的一句臺詞來形容,那就是:
你看,鏡頭多愛他。
還有31歲的鐘楚紅,一顰一笑,風情萬種。
尤其是那場在舞會上跳舞偷鑰匙的戲,紅姑配張國榮,是俊男靚女,天作之合;
紅姑配胡楓,由於劇本設定紅姑色誘盜取鑰匙,因而帶著挑逗性;
當她配上坐著輪椅的周潤發,又成了老友鬼鬼。
今天已退隱的紅姑,離去的哥哥,64歲的周潤發,將他們那個年歲,刻錄在了這樣一部經典港片中。
這,就是港片的情懷和時光濾鏡。
從那以後,香港電影再無如此三人行。
但如果從當時快餐電影的初衷來看,吳宇森自己也認為,這部戲風格不統一,前後是有割裂感的。
前半部分是神偷片,加上故事發生在法國,於是,吳宇森在這個部分將節奏放得相對慢一些。
而且,吳宇森還嘗試在其中加入法式浪漫。
就如周潤發在這部分還說出了這樣的臺詞:
其實愛一個人並不是要跟她一輩子的。我喜歡花,難道你摘下來讓我聞;我喜歡風,難道你讓風停下來;我喜歡雲,難道你就讓雲罩著我;我喜歡海,難道我就去跳海?
這種浪漫和吳宇森的風格,其實在這部分融合得還是很好的。
就如這一段,周潤發和張國榮在古堡盜畫,闖紅外線機關的戲。
道具,是代表浪漫的法國紅酒。
通過紅酒透視紅外線闖關這個情節的設定,吳宇森又將自己擅長的兄弟情融入其中。
只不過,這次是俏皮帶著喜感的。
就如兩人幹下紅酒,然後下腰比賽過最後一條紅外線的戲份。
這種插科混打的兄弟情,和小馬哥與豪哥那種兄弟情,其實是內核相同但表現型不同而已。
當然,也少不了吳宇森招牌的暴力美學。
在碼頭那場槍戰戲中,五顏六色的花在槍林彈雨中飛濺。
這場戲,在大衛·波德威爾所著 《香港電影的秘密》中,這場戲還被特別單獨提出來說,加以顏色,構圖等方面來進行論述。
但歸根結底,《縱橫四海》卻也是吳宇森的一次妥協。
他自己總結到:
這片子其實蠻多瑕疵的,前半部還好,但是後面香港部分的戲太誇張了,變成了兩種風格,好像不大協調,這是我個人蠻遺憾的。
後半段,除了設計精妙的舞會盜鑰匙的戲份外,其實商業味相對更重,節奏也加快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可以說是沒有前半部分的從容。
在這裡,又是香港電影慣用的公式化節奏和設計:
周潤發三人與養父曾江的對峙,是港產片中慣用的弒父情節(父只是一個代詞,也可以指代師傅,老大這樣的角色)。
而功夫,爆破戲的加入,甚至打鬥中還出現變火,飛牌等情節,看起來是挺火爆的,卻也又走入了港片「盡皆過火,儘是癲狂」的公式中。 所以,相對於《喋血街頭》,《縱橫四海》更像是計算精密的產品。不過,儘管是快餐式,卻也是快餐中的上品:大明星大導演,火爆刺激,大過年的,觀眾不用動腦就能看得開心,一切都符合賀歲片所需要的元素。誰又會在當下去想前後風格割裂的事情?
那時候的港片,在那樣一個重商業的環境下走過來,如今則成為一種情懷腳註。現在回頭去看一些老港片,即使技術粗糙,情節瞎扯,卻也依然會有人覺得,還是老港片好看。這就是時光給港片所戴上的濾鏡了。講這個是因為,《縱橫四海》裡面用的那首主題曲:張國榮的《風繼續吹》。本身它是一首情歌,講的是一對戀人的故事。這歌在片中出現在中段,法國到香港部分的過渡階段。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再看本片,包括本片那個經典卻難以復現的三人行在內,香港電影這麼多年的故事說不完。於是,《風繼續吹》又在時光濾鏡下,有了更多可供聯想的空間: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裡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
想看的,去優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