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G微信交互圖文|創造性的互動設計模型——「偽邏輯判斷邏輯」

2020-12-26 葉小圈圈圈

「創造一個有效的用戶體驗是一個複雜的,多方面的過程。它需要不斷的創造性想法,所有這些都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因而本期為各位介紹的案例不局限普通的點擊圖片、高度拉伸效果,而是基於「小編備用」創造性提出的一個交互概念「偽邏輯判斷模型」,在理解這個邏輯概念之前先看看運用該模型製作的商業案例——傑特貝林招聘《中秋節到了,CSL攜玉兔給大家送福利啦》。

用戶學習前置行為在本篇推送中的效果得益於普通交互模型,對普遍出現的機械裝置已經足夠熟悉,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用戶會基於操作慣性,自行尋找觸發位置。但是在該篇推文裡不再為了交互而交互,用戶按照喜好點擊按鈕,即可生成專屬海報。看似是三個選項組合得到的結果,但際上,最終生成的海報僅由用戶作出的最後一個選擇決定。這種偽裝組合結果的方式就是「偽邏輯判斷模型」。

「偽邏輯判斷模型」是「小編備用」創造的一個名詞。受限於SVG的線性邏輯,幾乎無法在推送中實現對「選項組合」的判斷。故利用讀者的思維慣性,在設計上給予 用戶「選項組合」 的心理暗示,偽裝出邏輯判斷的效果。雖然整體看似很有規律和邏輯性其實充是滿著不確定性的玩法,用戶對於不確定事物的行動大多來自對驚喜感的追求,這也利用隨機事件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並製造內容的驚喜感。體現在交互層級上,用戶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去被迫執行點擊操作,而是會操作機器主動獲取信息的反饋。

下面是基於上述代碼邏輯「小編備用」為各大品牌主定製開發優質的商業案例:PANDORA大家庭《中秋福利|潘家「娃娃機」限時營業!》

總的來說,交互創意形式的創新需要各種各樣的技能組合和不斷的創造性想法,更是基於用戶心理和交互體驗出發。持續關注「小編備用」帶來更多前沿技術和自主開發的交互模型、創意結構、代碼邏輯。

相關焦點

  • SVG微信交互圖文|點擊切換如何優化圖文排版設計的?
    交互在微信圖文推送中已經司空見慣,據前面文章也為大家介紹了不少,有簡單的點擊切換、高度展開等效果,也有相對複雜的沉浸式圖文和擬物裝置,如果單純為了圖文趣味一昧追求技術難度不一定成就優秀的作品,而發揮交互效能真正服務內容傳遞信息,進一步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才最重要。
  • 互動設計那些事兒(二)
    人機互動與人類信息處理機制理論既然產品設計出來不是給設計師用的,而是給用戶用的,他們如何理解、認知、使用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定義用戶」,「了解用戶」,「研究用戶」是互動設計前需要做的重要工作。要了解三種不同的「模型」:實現模型,用戶心理模型以及表現模型。
  • 什麼是設計——交互&UI
    而UI的價值在於:圍繞產品定位塑造風格與形象,為產品、用戶創建情感連接,從而更好的實現業務轉化與增長三、什麼是互動設計1. 交互的定義互動設計是指人與產品、系統或服務之間創建的一系列對話。互動設計師可以被稱為是行為的塑造者。
  • OriginOS 深度體驗:設計和交互全面進化,vivo 重新思考了手機系統...
    除了這種特殊設計的原子組件,OriginOS 中功能相近的圖標也可以相互「融合」,比如相機 App 和鏡頭包,靠在一起可以合成一個組件,點擊各自位置功能不變,但你尋找它的過程要更直觀。還是暢想一下,未來這樣的設計肯定會擴展到更多 App,甚至是第三方 App,這對於現在 App 孤島化的趨勢可以算是一種「拯救」。
  • 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
    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經驗,闡述了自己對於互動設計師的能力模型的理解,構建了能力模型和成長方向。在職場中,無論是轉正答辯還是職級晉升通常會被問到你具有哪些能力,當問到你具備的能力時你的回答還是「我能畫出精美漂亮的線框圖」這麼簡單嗎?
  • 「細節」在原型互動設計中的助推力
    導語:互動設計以用戶體驗為基礎,需要考慮用戶的背景、使用經驗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感受,在構想及設計原型交互的時候,我們不免的可能會犯下一些錯誤,最後等到產品試用的時候,才意識到彆扭拗「手」,那麼怎樣的才可以儘量的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呢?
  • 公開課|解析產品原型與互動設計,準備「金三銀四」面試作品
    這時,很多0經驗求職產品經理的小夥伴會發現——職位描述上,高頻出現「掌握互動設計能力」、「熟練使用Axure」,「附上原型圖」等招聘要求。這讓他們很頭疼——一方面是不會畫原型圖,另一方面是不清楚互動設計的概念。並且,在準備面試作品時,不清楚該準備什麼,準備到什麼樣的程度才OK。
  • 用上觸控板的 iPad Pro,是蘋果對人機互動的一次妥協 | 愛範兒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一點就在於 iPad 和 iPhone 的系統差異化不足,並共享著同一套交互邏輯,這使得兩者的差距僅僅停留在屏幕尺寸的區別,而不是在辦公、設計等一些專業領域,讓 iPad Pro 體現出自己的優勢。
  • 交互的學習與應用指南
    看了一下很多網上的分享基本上是在說交互的技法,實則交互思維就是「以交互的專業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需要你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理解交互相關的理論知識,並培養應用和思考的習慣(最好啊,成為職業病,看啥APP都想著來一段分析);比如釘釘的頭像咋又方了、微信的掃一掃什麼時候能識別多個二維碼並提供選擇了等等,這背後能解決什麼樣的需求痛點、是否有更好的手段等。
  • Airbnb 設計師:互動設計師的產出物是什麼?
    前幾年我剛從密大人機互動的項目畢業的時候,就加入了愛彼迎 Airbnb。在那之前,我只有兩份實習的工作。作為一個畢業生,我的資歷和見識都尚淺,在學校裡學到了一套做互動設計和研究的流程,不外乎是有一些調研、競品分析、用戶畫像、用戶測試等等的步驟。在學校裡做項目,常常有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套用這些個流程做出一些設計來。
  • 從Bengio演講發散開來:探討邏輯推理與機器學習
    由於收集瑪雅象形文字數據是非常困難的,作者設計了一個類似的任務——「手寫方程解謎」用於實驗。該任務具體為學習圖像識別(感知)和數學運算計算方程(推理)。實驗結果表明,ABL 比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並且能夠以一種互利的方式利用機器學習和推理。
  • SVG 線條動畫入門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快速關注)作者:伯樂在線專欄作者 - chokcoco如有好文章投稿,請點擊 → 這裡了解詳情如需轉載,發送「轉載
  • 京東副總裁何曉冬:GPT-3後,人機對話與交互何去何從?| CCF-GAIR 2020
    8月7日下午,在「人工智慧前沿專場」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及智能人機互動業務負責人何曉冬博士進行了題為「多模態人機對話與交互: 理解、創作、決策」的演講。何曉冬博士的演講圍繞人機對話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展開,結合對「AI新秀」GPT-3的技術探討,針對GPT-3等超大規模語言模型缺少知識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主要還局限於文本數據的短板,提出將高複雜的知識推理與決策任務及多模態的信息處理技術作為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驅動力。
  • 騰訊互動設計提前批暑期實習面經
    在上一段實習過程中,我發現B端設計是非常有意思的,雖然複雜的業務邏輯讓我頭疼,難以找到競品做參照,缺少設計經驗和系統的思考都讓我深陷困境,但我在一點點攻克困難的時候,也慢慢喜歡上B端產品和設計,體會其中設計的樂趣。我對B端產品設計的熱愛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CSIG。
  • 解讀《About Face互動設計精髓》
    · 好的設計讓用戶變得更有效率,這是互動設計的通用指導原則。· 互動設計不是憑空猜想,也不是設計師個人偏好的反映。作者將目標導向設計流程分解成以下6個階段:在設計過程中,他們會代表真實的用戶,他們的行為如何?他們怎麼思考?他們的預期目標是什麼?以及為何如此。這些虛擬的人物角色會幫助我們精確思考並同我們交流。通過人物模型這種有效的形象化工具,我們更加容易明確產品應該做什麼,以及產品應該具有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產品所有的參與者也都更加容易理解設計背後的考慮並更容易參與產品的設計。
  • 「看相」黑科技:SVG 動畫在 H5 項目中的運用
    例如,可用 SVG 動態生成具有交互功能的地圖,嵌入網頁中,並顯示給終端用戶。本文將主要介紹 SVG SMIL 動畫。SMIL 全稱是 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即「同步多媒體集成語言」,簡單來說能利用 SVG 內部元素的設置來驅動動畫。
  • 揭開「QQ音樂」互動設計的面紗
    此頁面中交互方式的特點優:在登陸方式上,QQ音樂只提供QQ和微信兩個登錄方式,而網易雲音樂則是採取多渠道方式登錄,QQ音樂這樣的登錄方式無需其他多餘操作,可以給用戶流暢的體驗感。優:同時也在登錄方式上標註了上次登錄的記錄操作,方便用戶想起之前的操作。缺:但這樣也可能會造成用戶隱私洩露。
  • 對比小米、魅族、錘子,看手機多窗口交互
    相當於同時打開了同一帳號的兩個微信,這個交互魅族稱為「平行小窗」。錘子手機的直接拖拽操作非常方便,但不能忽略此前需要先進入「一步模式」,再把另一個應用添加到小窗。如果只是為了複製一段文字,並不會比先在應用 A 中複製,再打開應用 B 粘貼方便很多,啟用「一步模式」反而會顯得陣仗太大。
  • 「狗機交互」來了!狗子會聽誰的話?機器人 or 機器狗?
    就這個問題,耶魯大學社交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狗機交互」的研究,發現寵物狗真的會聽從社交機器人發出的命令!有效的「狗機交互」雷鋒網從 IEEE Spectrum 官網了解到,這類「狗機交互」的研究已有先例:一組研究人員(Pongrácz 領銜)測試狗是否能在不同條件下聽從主人的命令